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消费体制、调整消费政策、更新消费观念等明显滞后我国消费体制改革的滞后,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_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从社会再生产看,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可行的,但财政政策不可能持久,否则会使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因此,根本的措施还是要启动消费需求,特别是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当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面对我国出口困难的状况,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是进一步加大扩大内需政策力度的关键和重点,应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这不仅关系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的大问题。

一、目前影响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

影响目前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前经济景气短期波动的原因,也有经济社会体制变迁和结构转换方面的长期因素,并以后者为重。也就是说,制约消费增长现象的背后都包涵着很多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因此解决的难度也都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均收入水平增幅减缓

据统计199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考虑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5.8%,增速呈下降趋势。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3%,现金收入增长只有1.2%。农民收入减少的重要原因在于,乡镇企业因受市场约束增强、资金供给不足、机制优势减退等因素的影响而增速明显减慢和来自城镇打工的劳务收入的减少。这样,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似乎出现了一种螺旋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居民收入水平下降的态势在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大的进展、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提高之前一时还难以改变。也就是说,至少在近期,甚至中期,居民收入增长放慢是一个必然趋势。

(2)消费预期不明朗,支出预期增大

在体制转轨和各项改革方案陆续出台过程中,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上学等社会保障,将全部或部分由居民自己承担,影响居民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居民预期支出加大,增加了居民“惜购”心理。消费者在形成长期收入和支出预期时,因无法掌握充分信息,所以反应往往是过度的。面对大量下岗待业、收入增长趋缓而且不稳定的情况,人们普遍有一种不安全感,担心失业的厄运随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只得从紧消费,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3)居民收入不合理差距过大

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初步测算,我国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大约相差10年左右。1997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人2090元,扣除价格因素,大体相当于1986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比,1985年为1∶2.3,1997年扩大到1∶3.1。其次是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据调查,1997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最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倍。由于收入较多地集中在高收入阶层,而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必然影响居民消费的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消费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中,有64.29%(9个百分点)可以用城乡收入不合理差距来解释。目前消费品工业的产品积压与“过剩”是农民收入过低和消费水平过低而失去农村广阔市场的必然结果。可见,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结构是不利于释放消费需求的。

(4)改革消费体制、调整消费政策、更新消费观念等明显滞后

我国消费体制改革的滞后,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在城镇住、行的消费方面,福利型、供给型和集团型的消费方式至今仍未打破;用于住、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畸型发展状态,从而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不能得到正常的充分发展。在消费政策方面,现有的许多政策,还是短缺经济时代为防止过度膨胀的消费需求而制定的抑制性政策。如用电收费制度,有些地区还在沿用超额用电附加收费的办法。又如消费信贷政策出台的滞后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等。消费观念落后主要源于传统消费文化对消费行为的束缚。东方文化重在节俭和储蓄,崇尚“量入为出”,不喜欢“寅吃卯粮”。因而,居民自我约束,使消费信贷受到很大限制。当然,这与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有直接关系。

(5)消费环境不适应消费的发展

这方面因素突出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使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因消费环境差而受到很大制约。主要有:一是电力的约束,包括收费不合理和电压不稳定等;二是上下水设施的缺乏,使洗衣机等的消费受到限制;三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差,比如广播电视差转台信号等;四是交通、通讯条件跟不上;五是商业分布网点及售后服务与维修网点少等。

二、调整消费政策需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1)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并通过理顺收入再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居民消费率

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目前应适当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它可以通过增发一些票子来解决。其后果可能使物价反弹一点,但现在物价是持续负增长,适当增加一点,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此外,另一个重要举措是推进个人收入货币化进程,即大幅度提高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使其工资含量当中包括住房货币化、社会保障支出和子女教育支出等基本需求。目前我国的收入水平不透明,灰色和隐蔽的东西太多了,不利于掌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也引发了社会上大量的腐败问题。这已基本形成共识。但问题的关键是钱从哪里来。可以设想用三种办法来解决,即“腾”、“变”、“转”。所谓“腾”,就是将财政预算中经常性预算结余结转到建设性预算的部分不再结转出去,而是“腾”出来,真正安排到经常性支出中去,比如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或用于增长工资等。而建设性预算资金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建设性国债等来筹集。也就是说,换一个方式腾出一部分财政支出用于进行分配体制改革。所谓“变”,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国有资产存量,变现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特别是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所谓“转”,就是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不应当承担的职能和支出,转出一部分来增加工资和社会保障支出。

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一是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服务,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科技兴农,增加单位农产品附加值;二是依靠体制创新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三是逐步打破城乡壁垒,加快人口城市化步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扩大户均耕地经营面积;四是借政府机构改革之机,精减乡镇及村级机构,削减富余人员,节省办公经费,改革税费体制,实行农民负担分流和纳税除费,切实做到减轻农民负担。

(2)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步伐,树立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者心理预期

当前人们有钱不敢花,不敢消费,是因为他们心中无底,担心老了、生病了、失业了怎么办。如果不建立起一个比较健全的、覆盖全社会的保障制度,人们不敢消费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得以消除,那么促进当前和后续消费需求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就不可能建立起来。因此,减轻城镇居民有钱不敢消费的心理压力的唯一办法是加快改革步伐,尽早结束企业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过渡时期,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对目前因建立个人帐户而略有增加的个人支出要尽快制度化,要将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改革和政策出台的透明度,消除消费者因对新体制的不了解、不适应而产生的不安全感,使消费者在适应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形成新的理性预期。要把社会保障立法摆在法制建设的优先位置。要抓紧制定出台《社会保险法》,尽快形成以《社会保险法》为“龙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法规在内的社会保障法律框架。对此,要痛下决心,尽快建立起来。这个钱不花是不行的,但钱从哪里来是个问题。可以设想用上面所说的“腾、变、转”的办法,也可以设想用增发特种国债、辅之以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办法,甚至可以考虑用把一部分国有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变现等办法来解决。实际上,现在的办法,什么“三三制”、三家抬也好,各单位自己保障也好,各级创收保障也好,所花的钱一点也不少,甚至浪费很大,但效果非常不理想

(3)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性分房,启动二级市场,使之成为拉动产业发展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真正热点

当前能使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最重要举措还是住房制度改革。住房问题谈了好几年,但效果不大,主要原因是相关政策不配套,建设部门、银行和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想法都不一样,不是为了如何促进老百姓买得起住房这样一个共同目的,又没有一个部门来进行总的协调。当前内需不足的特殊时期,是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发展经济适用商品房市场的最好时机,这是因为住房改革和商品房发展,不仅能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拉动消费需求增长,而且能对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直接推动投资需求增长,从而成为扩大内需的真正热点。以用于住房的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为例,1997年城镇居民仅为8.6%,农村居民则为14.4%,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之比为2.5∶1。按理说,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中,用于居住的消费应当高于农村居民。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居民的住房是个人消费品,城镇住房商品化改革推进迟缓,已成为城镇住宅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发达国家,不动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值占GDP的10%以上。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住房市场,因而住宅业在GDP中的比重仅为2.6%。如果住宅业在GDP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换房和启动二级市场也能对消费需求产生很大的促进效应。山东青岛市在启动二级市场方面比较成功,1999年第一季度市场交易额近2个亿。其他省市也在城市进行积极的试点。不仅如此,实现住房商品化还能推进消费信贷业的大发展。例如,深圳市场的住房消费信贷1998年底已达110亿元,1999年还准备增加100亿元上海1999年三月份就已发放消费信贷193亿元。

(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市场

当前影响农民消费的最大障碍是水、电、路。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投资,加快农村电网改造、通讯线路、公路等工程建设进度;认真落实农村用电收费改革政策,坚决制止农村用电乱收费现象,从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和电话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应积极生产用于灌溉、田间作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等的质优价廉的农机产品;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净水设备和使用多种燃料的高效节能灶具等;抓紧研制一些方便农民、小型灵活、节能低耗的粮食烘干设备。

(5)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发展消费信贷,从短期来说,对启动消费需求可能作用不是很大或不是十分明显,但这是一个方向性政策措施,应积极努力试行,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此基础上,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政府要抓紧消费信贷的有关立法工作,着手建立区域性的个人信用体系,争取到“十五”末初步形成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制定个人信用的统一征信标准与征信办法。在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和专门的消费信贷法规出台之前,商业银行应在总结前一阶段住房抵押贷款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实践,进一步开拓消费信贷领域,开办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消费信贷业务。除抵押贷款外,要不断创新支持消费升级的其他消费信用品种,即创新消费信贷的金融工具。在严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在城镇有信用的客户中发行信用卡(贷记卡),将借贷消费意识引入个人消费观念。当前启动消费信贷的一个措施是将消费信贷与房改紧密结合,配合各地住房二级市场开放,运用消费信贷支持居民置换存量住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在目前的特殊时期,尤其是在推进工薪阶层住房商品化方面,可以设想实行财政贴息,即将分期付款利率高于正常利率部分由财政来贴息解决。这样,财政贴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大推动住房商品化进程。

(6)取消抑制消费的过时政策,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特别是推进服务消费

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我国实施了一些抑制消费的政策,在目前情况下应及时予以废除,如空调机增容费、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双向收费、对小轿车的一系列不合理收费等。要特别控制对房地产开发的不合理收费。政府要根据居民购房的实际承受能力控制民用住宅用地的出让价格,切实降低房价。与此同时,要积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特别是推进服务消费,使之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兴产业,如教育、旅游、体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其中,教育就是一个巨大而极具潜力的产业。一方面,人们上大学的愿望非常强烈,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都希望也愿意出钱让子女上大学,即使是在农村家庭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大学招生人数和录取比例被人为地压在一定范围内,以至于目前5—6个学生考试才能录取一个大学生,而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又都没有充分利用,甚至存在很大闲置和浪费。

今后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加速发展教育,特别是高中、大学和成人教育。要加快改革教育体制,在不要或少要国家投入的前提下,鼓励社会、民间甚至私人办学,放手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使所有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有学习的机会,愿意学什么专业,就能学什么专业。在外国教育机构十分看好中国教育市场而国内对提高外语水平有极大需求的时候,也应该积极对外开放。医疗也是如此,一方面,公费医疗浪费很大,看病住院非常困难,许多大医院人满为患,服务态度十分不好;另一方面,对民间和私人医疗机构控制得十分死。应该在一些医疗政策上作积极的调整,至于一些担心完全可以通过进行技术处理和严格管理来解决。社区服务也是一个亟待发展的领域。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一般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0%左右,我国才刚刚起步。要使社区服务市场有更大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的是突破传统的民政型、福利型的局限,逐步实现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加速产业化、实体化进程。同时,促进居民消费观念转变,把服务性消费由自给型转向社会化。休闲旅游消费已在我国悄然兴起。1997年国内旅游收入达2112亿元。据抽样调查,80%的城市居民曾到市外旅游过。因此,旅游业也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

(7)积极启动和推行租赁消费

启动和推行租赁消费,对当前拉动消费需求的作用可能不是很大,目前我国租赁消费一年只有10亿美元,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只是很小的部分。但这也是促进消费需求的发展方向,如果现在能启动,并且推行得较好,那么今后就是消费增长一个很大的领域。例如,美国许多小汽车租赁公司拥有汽车量多达60万辆,而中国有2000辆汽车的公司就算很大了。其它消费品,大到建筑工程、生产资料的母机,小到生活用具、家庭用品、儿童玩具,在国外都可以到租赁公司租赁消费。

(8)强化实行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消费与需求政策

要提倡更加开放的面向全世界的全球消费观,即从我们过去主要强化开发和利用本国的稀缺资源,转向更加积极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充分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创造的贸易收益和消费的共享性。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附加值高的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要积极进口相对短缺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石油、天然气、木材等。也就是说,要在更大的范围内,从全球的视角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个高度来开拓满足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这是我们今后要面对的全新的课题,也是今后促进国内和国外消费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文与国家信息中心张根明同志合作,发表于《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