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良好信息素养的研究

促进良好信息素养的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提出,目前信息科技教学课程目标要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同时为小学信息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由此得出了一些促进信息素养养成的评价类型。综合了各方面的内容再给出他们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就会增强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并促进他们在信息素养上的发展。

注重过程性评价 促进良好信息素养的研究

郭 文

当前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提出,目前信息科技教学课程目标要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学生是否具有信息素养,决不能只是理解为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些信息技术工具或者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而应符合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合理选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及表达,具备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具有信息化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个人自律能力,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评价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信息科技学科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质量评价的一个良好方式。它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这种倾向于“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构成了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基础,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和必由途径。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过程性评价更多地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里。

鉴于以上的考虑,我们从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出发对过程性评价的类型、方式及其应用策略进行探索,试图通过对小学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研究,进一步丰富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评价体系,为小学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提供范例。同时为小学信息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对学习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评价是多维度的,应重视非正式评价的作用和注重学生作为自我评价者的主体作用。同时,评价对象应多元化,不仅仅要评价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技能的发展,还要评价他们通过学习,在信息素养养成与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设想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以项目活动为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感受此课堂教学形式的优势,同时结合该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从“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科技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评价要求,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1.探索基于项目活动的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2.探索学生信息素养养成。

3.探索信息素养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4.探索适合信息素养形成的评价指标。

过程性评价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注重观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研究结果分析

(一)运用不同的过程性评价类型

根据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过程性评价的要求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分为8种学习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表达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热情和纪律、信息规范和准则诚信意识及行为,并进一步制定了相关的行为指标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从指标体系中选择合适的评价内容或根据教学自定相对应的评价指标。由此得出了一些促进信息素养养成的评价类型。

1.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那些有一定信息表达能力的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上一层楼,可以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增强学好信息技术并利用技术来进行表达的信心。我们十分希望学生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往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不得别人的讲解,认为别人比不上自己。这样会损伤发表想法同学的自尊心。有的学生本来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只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索性一言不发,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则荡然无存。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以往的做法,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聆听同学的讲解,并请同学评价他表达上的优点,同时老师也对他的表述加以激励性的评语,如“你讲解的真好”、“你会用信息技术表达你的想法真行”等,并用加“星”的方法对他的信息素养中展示表达的能力加分。

2.延迟评价

延迟评价的目的,一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二是让学生能对自己学习结果作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完成更优秀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过去,我们习惯于将学生完成后的电脑作品,作一一的点评,然后打分。这不能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不急于给学生作结果评价,而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评价要求,然后让他自我对照评价要求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给他再修改作品的机会,直到修改到他最满意为止,最后老师再作评价,这样学生高兴。

课堂上对作品的评价我们常用这种方式,请制作的同学先来讲解他制作的过程与他的想法,他在制作作品过程中收集了哪些资料,整理了哪些内容,对自己的作品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又有哪些优点和独到之处,然后让其他同学对他的讲解和作品进行再评价,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的评价就更全面了。

3.自评或互评

以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完全操纵在教师手上,不能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因为在信息科技教学项目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还是他自己及组内的同伴。因此,学生自评、互评是十分必要的。注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相互评议,以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如课堂上让学生相互间去评价交流所收集的信息利用价值,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4.多角度评价

在评价中,我们要求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每个人的信息素养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但不同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等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不能用完成一件信息作品的好坏来评价他掌握情况或信息素养的提高,这样会发现很多学生学习结果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所以评价要多角度地去看待他们完成作品中的一些表现,包括他的参与度、技能的使用情况,获取信息的方式,整理信息的能力等等。综合了各方面的内容再给出他们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就会增强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并促进他们在信息素养上的发展。

(二)多途径的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手段应是多样化的,也可以用课堂观察、作品分析、建立作品档案袋等方式。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在研究中,我们使用了多种途径进行评价。

1.课堂观察

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课堂教学最能了解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是评价学生的好时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是全方位的,不仅关注信息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还应关注学生参与信息科技项目活动情况,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内发表意见的情况,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利用信息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等。总之,对于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牢记在心,并有选择地给予即时评价。好的表扬鼓励,不对的给予个别指导与矫正。

2.作品评价

在以往的信息课程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评价往往注重技术的运用、作品的美观度、技术使用的难度,缺少对作品内容的评价、作品规范度的评价。这样的作品评价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改进了对作品的评价标准。例:《设计包装图》评价内容。

(1)在包装图中是否已具备所有相关要素?

都具备(  )   基本具备(  )   不具备(  )

(2)在已经使用的要素中是否清晰醒目

是(  )     一般(  )     还有不足(  )

……

3.项目阶段评价

传统的信息科技评价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因片面追求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发展过程评价无法实施。在研究中,我们增加了阶段性的评价,主要将信息技术课中的项目活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关于信息素养的要求,如:在了解了包装设计这个项目并收集和整理了有关包装设计的资料后,组织一次相关信息素养方面的阶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收集的方式,信息的整理方式是否规范,整理后的信息是否有价值,当然还包括他的一些行为表现,参与项目活动中态度是否积极等。

4.参与竞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更多地考虑,如何评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还积极动员每一位学生参与信息科技的学科竞赛,结合市区的信息科技竞赛主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资料、整理和筛选资料,独立和合作制作相关作品。竞赛中作品的主题相同,但是同学们可以选用不同的作品表现形式:如小报、多媒体、网页等,让大家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这些竞赛的主题例如:京剧、奥运会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作品竞赛学生做出了各种丰富多彩的作品,有很多同学的作品在市、区的各类信息技术竞赛中获奖。信息素养也不断的提升。

实施效果

1.信息素养中行为态度的转变

以前,学生认为信息作品中内容不重要,只要把作品做得好看一点,作品中所学的技术都用上去,满足了技术上的要求即可。也有不少同学只求完成,过得去。通过过程型评价后,学生了解到在信息课的项目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并非只求完成作品,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思考,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积极地参与,这样最终的作品才是符合要求的作品。

2.信息素养中思维方式的转变

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对单纯信息技术的关心,逐渐发展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服务。例如,在包装设计项目中,因为在评价标准中设置了“你设计的商品包装是否具备了包装上的要素”这条评价标准,学生都集中深入到了解包装上告诉我们的信息中去,然后又分析这些信息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和必须要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内容,而不是集中考虑我制作的包装上的图案有多么的漂亮来进行炫耀。这种评价目标将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科技教育的目标。

3.信息素养中合作学习的转变

过程性评价中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我让学生轮流当组长。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发现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优等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了旁听者,致使有些不敢讲的同学始终做听众,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如何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成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呢?在教学中我认为组员编号的原则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座位第几位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小集体的支持和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下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合作学习积极性高,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信息素养中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4.信息素养的发展更全面

过程性评价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全面关注,重视学生发展的成长历程,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做到既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结果,又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而且对行为表现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包含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表达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热情和纪律等行为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使用巧妙的语言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激励。这样避免了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结果替代学习表现的做法,真正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和“评价学习过程”的原则,更促进了信息素养的形成。

本次课题研究为我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看到此项研究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过程性评价中自评与互评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上,有的学生碍于面子不能真实地评价同学如何去有效地解决。信息科技项目活动教学中的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等,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会再接再厉,将这一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本文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2009年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本文发表于《现代教育》201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