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出版,需要建立科技文献的数字化生成机制、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献交互机制和科技文献内容的知识化重组机制。目前高校学报上网一般都是以印刷版为模版的,印刷出版的期刊作者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会改变。

朝晖

(咸宁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005)

摘 要:目前,高校学报的运作模式受到数化和网络化技术的挑战,期刊编辑、出版和传播等环节,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深刻变革。要实现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出版,需要建立科技文献的数字化生成机制、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献交互机制和科技文献内容的知识化重组机制。但数据格式、版权和标准等问题依然阻碍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建设。只有树立全新的网络理念,选择最佳的信息转换格式,构筑数字化网络出版结构,才能实现高校学报的数字化。

关键词: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现状;网络结构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网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兴起,为电子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与发展空间,网络技术已广泛用于编辑出版领域,科技期刊数字化已成为全球流行的趋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高校学报要想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式,调整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一、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传统期刊的运作模式受到数字化技术的严峻挑战,期刊编辑、出版和传播等环节,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短短十多年来,在因特网上就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期刊群。其中,有的是全新的网络版,没有印刷版的载体;有的则是根据印刷版而出的网络版,实际上是对印刷版的数字化改造。这些网络期刊的特点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出版物的制作和发行。这种出版和发行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出版物发行手段的单向性、非定时性、发行对象单一性和信息的聚焦效应差等弱点,极大地拓宽了“出版”的含义,对高校学报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表现在提高了期刊编辑、出版的生产效率,为期刊的交流、传播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表现在数字化这一领域正在成为期刊编辑出版的自然延伸。

2.高校学报之间交流与传播的需要

长期以来,高校学报的印刷、出版、发行费用都是靠各高校拨款,在各校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大多数高校学报发行量一般在一二千份。其读者群也主要是具有相应的学术造诣的专业人员或者是一些图书馆、情报研究所之类的单位,发行数量少,读者面窄,办刊经费短缺,其影响因子和被引率等也必然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纸张、印刷、邮寄费用的大幅度上涨,使得本来在经费上捉襟见肘的高校学报更是雪上加霜。而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既可以大大扩大学报影响,又可以节省办刊经费。数字化文献具有检索方便、交互性、跨时空性等特点,既能满足网络用户的多种需求,为开展特色服务创造条件,又可对文献进行快速拷贝和共享等。此外,数字化期刊支持信息的超级链接,通过链接将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形成知识信息的网络。同时,数字化期刊减少了信息生产者和用户对中间环节的依赖,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传播速度进一步提高。

二、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所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分析

目前在国内兴起的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特别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的形成,大大地推进了我国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编辑部只要将刊物的排版数据发送至集中制作上网基地,即可将印刷版的内容以一定的格式上传到网上,实现网上传播。当然,这只是期刊数字化进程的第一步,要真正成为数字化期刊,更充分地利用因特网提供的强大的立体表现和编辑制作手段,将文字、图像、画面和声音融合起来,形成动态的立体传播效果,更深层次地利用因特网提供的导航检索和超链体系进行专题报道和背景描述,将过去、现在的报道内容融合起来,将论文引证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报道体系,则需要业界做更多的努力。[1]目前,我国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主要由3个步骤构成。其一,科技文献的数字化生成机制。包括作者直接以数字方式写作论文和对非数字化介质文献的数字化预处理结果。其二,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献交互机制。除了传统期刊编辑过程的各个要素,还包括基于网络的一些开放性文献交互模式,如网上的讨论、评价、调查等。其三,科技文献内容的知识化重组机制。包括基于论文内容的检索、分类、交叉引用和参考等功能。按照这3个步骤,一篇学术论文经过数字化出版后就迅速成为人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可以让读者通过不同渠道检索和利用,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文献内容的相互链接构成的知识网络给读者展现一个更为完整的信息访问机制。[2]因而,期刊的数字化应是编辑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这个过程包括约稿组稿、作者投稿、编委审稿、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用户使用、读者反馈等全过程。只有整个编辑过程实现数字化,才能真正发挥期刊数字化的优势,这也是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万方的数字期刊群、CNKI的CJN以及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已经实现了制作、传播等部分过程的数字化,但其他主要流程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阶段。一些通过自建网站、自主上网的高校学报,虽向网络出版方面积极探索,对部分文献进行了有选择的数字化处理,且以动态链接的方式放在网上,读者可以上网阅读和下载,但这些毕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时常受到各地不同浏览器格式的限制。所以,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只实现了期刊传播的数字化,而约稿、审稿、交互式探讨等主要工作的数字化尚有待深入开发和研究。

2.存在问题

(1)数据格式问题。期刊上网首先要将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行成合适的文件格式。 目前,网上较普遍的文件格式是文本格式,文件较小,适合在网上传播。但目前文本编辑软件的功能还比较有限,不能处理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复杂的内容,对插图的处理也比较麻烦。因此,文本格式只适用于以文字为主,版面简单的期刊上网;版面复杂的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不宜以文本格式上网,否则处理后的内容将面目全非,严重侵害作者的作品修改权和保持作品完整性。

(2)版权问题。 目前高校学报上网一般都是以印刷版为模版的,印刷出版的期刊作者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会改变。但期刊上网后则不同,首先印刷出版的期刊要上网需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由于软件性能的限制,网络平台和系统的差异,以及版面的复杂性,这一过程有可能使期刊原来的某些内容丢失或改变。如一些特殊符号的丢失,上下角标位置和字号的改变,图表、数学公式移位或变得模糊不清。其次,印刷出版的期刊是以册为单位整体出版的,为了发挥网络和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各种期刊上网后所有的文章均汇入海量的数据库中,读者面对的是一篇篇单独的文章,期刊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再者,网上信息的交互性和可改变性又使得读者很容易对网上下载的文章进行修改和重新上网。如有的单位,为了方便和节省费用,把从网上下载的文献经过筛选、删节等处理后上载到特定的服务器上,供本单位人员使用和对外交流。

(3)标准问题。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我国知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此首先要解决期刊知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标准问题,用共同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语言,实现学术期刊知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国际科技期刊上网,大多是将排版数据直接转换成PDF格式,下载相应的阅读软件进行原样浏览和打印。但无论是期刊的上网格式还是知识信息的检索手段,万方、CNKI和维普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万方采用国际通用浏览器浏览期刊页面,CNKI是利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实现页面的原样浏览和打印,维普也是使用自己的浏览器。

(4)没有带动并形成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建设,能使学报在管理手段上现代化、高效化。但目前仅实现了期刊传播过程的数字化,在约稿、审稿、交互式探讨等方面尚有待深入开发和研究。

三、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的途径及对策

树立全新的网络理念,强化编辑主体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数字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因此,必须树立全新的网络发展理念。而数字化发展,又对编辑主体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编辑是线性方式,按先后次序进行,一旦付印就无法更改,而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编辑方式,对于同一篇文章,用户可从不同的入口找到它,在同一时间查看不同的文章,文本长度可不加限制,体现在主页上的内容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新次序,这样,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编辑方式和观念,给编辑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不但要成为纸质期刊的合格编辑,而且要会驾驭数字期刊的编辑工作。期刊编辑努力学习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学习其应用和实际操作技能,用计算机进行写作、编辑、存储和文件格式转换,已成为当务之急。编辑工作的实质,就是有目的地收集信息、优化信息,使之最终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并得以传播,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意识和能力可以解放编辑出版的生产力,使编辑主体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工作内容集中于组稿和审稿等创造性的工作上,充分发挥其策划组织作用,这也是数字化对编辑主体活动的客观要求。

选择最佳信息转换格式,实现文献信息内容的标准化。期刊上网只是期刊数字化的第一步,电子版期刊将是未来期刊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现行的工作应尽可能实现期刊的纸版与电子版同步发行,在条件成熟时,创办只有电子版的期刊。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和缩短时滞,而且能直接与国际接轨,便于发行和扩大影响。所以,信息资源在生产和制作的同时,就要考虑数据转换的问题。如果忽视标准化建设,资料无法相互交流;如果过分强调标准化,有可能忽视信息存储和检索的效率。 目前,网络出版常用的数据格式主要有CAJ、PDF和纯图像等几种。CAJ格式由清华同方光盘杂志社开发,它将文字和插图信息封装在单一的文件中,完整地保留了原刊的版式信息。PDF是一种结构化的文档格式,由美国著名排版与图像处理软件公司Adobe公司发布。PDF页面描述语言通过将选定的区域着色来绘制页面,着色的区域可以是字母轮廓、直线和曲线定义的区域以及位图,允许应用程序对其中的对象进行随机存取。纯图像方式,适用于保持原版风貌上网的用户,但文件容量大、不易检索。依据万方数据等网络中心的经验,文本格式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便于数字化期刊媒体功能的扩展。但由于科技论文信息的复杂性,某一种信息的显示方式并不能解决全部信息的揭示问题,特别是论文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某些特殊符号、公式及图像,加大了从文本信息向数字化信息自动化转换的难度,阻碍了期刊上网的更新频率。面对这种情况,国际上很多科技学术期刊上网都是将排版数据直接转换成PDF格式,这使期刊中的复杂公式、图形、图像及特殊符号的显示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既能方便读者直接浏览运用,又兼顾期刊原样排版显示风格,同时也为期刊网上媒体功能的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高校学报数字化信息转换,我们应采用多种文件格式,实现文献信息显示模式。

依据学报网站,编辑出版系统软件,构筑数字化出版网络结构。在技术基础方面,既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的通讯设施,还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与推广。学报数字化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建设必须依赖宽带高速网为传输通道,使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便于用户利用。另外,它还依赖众多的基础管理技术,诸如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条码识别技术,版面识别技术等。一般来说,数字化期刊从技术上看,主要表现为后台数据库的生成,因此,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更新非常关键。 目前,我国高校学报普遍采用的出版模式是源信息间接入库。即源信息正式在纸质期刊发表后,再转储成数据库数据的形式。另一种就是直接进行网上出版。 目前,凡是有国家正式刊号和国际连续出版物编号的期刊部,均可直接推出网上数字期刊,这为高校学报提供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从而使数字化出版成为继传统的纸介质出版后的一种新型出版形态。数字化内容的承载方式和制作手段本身,是一种高新技术的体现,也是我国出版事业总体发展水平的体现。重视并加强以数字化技术为平台的数字出版,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出版事业发展的要求。

四、数字化网络结构应具备的特点

1.编辑手段数字化

学报编辑必须尽快跳出传统编辑的出版框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成果,将现行学报运行模式改为基于Internet的学报编辑出版系统工作模式。学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稿源的质量。如果坐等稿件上门,“矮子中拔将军”,久而久之,学报就会变成老面孔,其作者面、读者面就会日渐狭窄,稿源逐渐枯竭。要提高稿源质量,就要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办刊过程中讲究学报策划。比如,在选题策划环节,编辑可以利用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构建自己的选题设想;在组稿环节,编辑可以利用电子文档和网络传输来处理稿件;在审稿环节,编辑可以在线审稿和利用校对软件对稿件进行文字处理;在美编环节,可以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封面和版式设计;在校对环节,除了校对软件外,还可以网上校对。编辑工作的内容将更加集中在审稿判断和组稿决策上,从而使编辑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学报出版周期缩短,出版质量进一步提高。

2.排版技术数字化

目前,排版系统很多、很杂,在国际上流行的主要有:Word和PAGEMAKER及方正系列等。很多学报在中文排版系统格式向直接上网的数据格式转换方面进行过探索。方正排版数据可以转换为PDF格式上网,但在版本的兼容上仍需要改进。万方数据在期刊网络服务系统的项目攻关中,实现了方正华光向HTML格式的部分转换。Word和PAGEMAKER等这类从海外引进的排版和办公系统,可以实现直接向PDF格式的转换。从总体上讲,采用方正系列排版系统和国外通用的排版办公系统是今后排版的方向,基本上可以兼顾上网。

3.印刷工艺数字化(POD印刷)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印刷行业已逐步实现数字化,可以使出版物的印制过程十分简便。在印制环节,数字技术的应用出现了POD数码印刷等新型印制手段。POD即按需印刷,是英文Print on De intonimend mand的缩写。它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远距离传输和数字化信息高密度存储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将数字化期刊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的一种先进技术。POD并不是高级的复印技术,而是一种先进的数字技术与原色印刷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印刷工艺。其工艺过程是将期刊内容数字化,做成电子文件后,在专门的激光打印机上高速印制书页,并由专用计算机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POD数码印刷不需要经过实物载体的转换,如从胶片到PS版,再从PS版到印刷品等,只需通过计算机终端与数字化印刷设备联结,传输数据,便可直接印刷,省去了制版这一道费时、费钱的工序。同时,POD是即时印刷,开印数量从一本起印,避免了大批量印制期刊的风险。不需要运输、库存,不需要物流费用,数字印刷的“印版”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数字式整页版面,完全靠数字式指令控制输出。输出什么不输出什么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节。根据业内人士估计,POD与网络出版的结合将是未来出版的新潮流。

4.发行手段数字化

学报的发行环节是实现期刊价值的关键所在。 目前,数字技术在发行环节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电子商务和网上书店。网上书店是流通网络化的表现,而电子商务则是交易电子化的产物。高校学报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订购交易,既可通过在线支付系统付费,又可用光盘版的形式向读者出售,还可用其他适用于网络应用的载体格式推向市场。总之,在出版形式上,高校学报要从现在的以印刷版为主逐渐向光盘版和网络期刊转化。印刷版学报作为传统型期刊,其方便性、久存性、廉价性及不需要任何电子装置便可随时随地翻阅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将仍然与其他电子期刊并存,且占相当大数量。但由于印刷版学报传递信息慢、不直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传播的需求。为此,高校学报必须树立现代出版的观念,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出版方式,推出各种不同载体的学报,特别是积极探索网络技术,为未来学报网络出版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出版物形态实行了多样化和立体化,同时,也使传统的期刊出版流程和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使高校学报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纸型载体的狭小空间,其效益必将在多种媒体形式上得以倍增,在网络自由的空间上互动发展,从而大大地加速了学报网络出版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曾建勋,屈海燕.论数字化期刊的建造方式[J].编辑学报,2003,(6).

[2]李丽等.开放文档先导及其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影响[J].编辑学报,2004,(1).

(原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