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新派的教育活动_中国教育史

维新派的教育活动_中国教育史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新派的教育活动_中国教育史二、维新派的教育活动(一)设报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运动的领导人认为,“中国受侮数十年”就在于上下不通,内外隔绝,而“去塞求通”的最好办法就在于设报馆,通过报纸可以沟通上下,了解世界形势,引介西学,开通思想,使“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14]。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时务报》是维新运动中影响最大的,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为主编。

维新派的教育活动_中国教育史

二、维新派的教育活动

(一)设报馆,宣传维新思想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认为,“中国受侮数十年”就在于上下不通,内外隔绝,而“去塞求通”的最好办法就在于设报馆,通过报纸可以沟通上下,了解世界形势,引介西学,开通思想,使“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14]。为此,维新人士开设报馆,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万国公报》和《时务报》。

专栏

《万国公报》和《时务报》(www.guayunfan.com)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自筹资金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希望用维新思想去影响王公大臣,这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该报由梁启超、麦孟华编辑文稿,旨在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宣传维新。每期印千份,随清廷官报《邸报》附送给朝官贵人,后增印至三千份,逐渐引起官僚士绅的注意,很多人接受了维新思想,逐渐理解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时务报》是维新运动中影响最大的,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为主编。该报经常刊登论文、谕旨、奏折、欧美政法、世界大事等方面的消息和文章,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文章即刊于此,极能鼓动人心。《时务报》出刊后,全国各地、各阶层人士争相订阅传诵。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全省各书院订阅。当时的洋务派官僚、湖广总督张之洞也认为《时务报》“有裨时政,有裨学术,为留心经世者必不可少之编”,他下令“所有湖北全省文武大小各衙门,文职至各州县各学止,武职至实缺都司止,每衙门俱行按期寄送一本。各局、各书院、各学堂分别多寡分送”。

此外,严复等人1897年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蒙学会创办的《蒙学报》,还有《湘学报》、《知新报》、《求是报》、《实学报》等也是维新运动的重要宣传工具。这些报刊向人们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活跃了思想,让人们理解进而支持变法运动,扩大了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二)建学会,广集维新力量

维新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单薄,要扩大维新运动的声势,必须将更多的人组织在一起,集合广大的士绅和知识分子。“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15],他们呼吁广立学会,省、府、州、县都建立起相应的学会组织,“天下无不成学之人”[16]。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文廷式、陈炽、袁世凯等人在北京组织成立“强学会”,这是维新运动的第一个政治团体,会员每十日集会一次,集会时进行讲演,申述变法的重要,为宣传变法思想、积蓄维新力量开辟了一个重要阵地。随着维新思潮的日益高涨,清廷的很多官员也纷纷响应,翁同稣、孙家鼐出面支持,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等捐款充作经费,连英、美的驻华公使和李提摩太等传教士也以各种形式支持维新派的活动。同年11月初,康有为又发起组织了“上海强学会”,以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博物馆等方法,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与北京的强学会南北呼应。东南一带的维新人士汪康年、黄遵宪、张謇、岑春煊等均响应入会,推动了各省维新运动的发展。然而,强学会的成立引起了守旧势力的仇视,受到千方百计的阻挠和破坏,于1896年被查禁关闭。

强学会被封闭后,一些爱国人士在北京再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提出讲求变法、讲求内政外交、讲求实效。学会还决定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省府州县设立分会。由于顽固派的破坏,也被迫停顿。但各地的维新人士发起的学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南学会”、“粤学会”、“浙学会”、“陕学会”等各省学会纷纷成立,各种专业团体也成立学会,如“务农会”、“圣学会”、“医学善会”、“知心学会”、“译书公会”、“戒鸦片烟会”、“戒缠足会”等。这些林立的学会都成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政治团体,为变法积蓄了力量。

(三)办学堂,培养维新人才

与设报馆、建学会这样的社会教育相表里,维新派的另外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是办学堂以培养维新人才。他们开办了一批近代新式学校,其中以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最负盛名。

1.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最初名为“长兴学舍”,是康有为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的新式学堂,有培植万木为国家栋梁之寓意,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办学宗旨。万木草堂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私立学堂,继承了传统书院的办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但在招生、管理和办学上注入了新的内容。万木草堂打破了封建陈腐的教育内容,虽然沿用了义理、考据、经世和文字之学等传统提法,但以文理兼修、中西兼修为原则,把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包括了西方哲学、万国史学、地理学、数理格致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国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应用学、中外语言文字学等学科内容,更重经世致用。除以上课程外,万木草堂的学习内容还有演说、体操、射击、游历、音乐、绘画等许多方面。学生除听课外,主要靠自己读书、写笔记、记功课簿。学堂实行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注重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理。在管理上,以人为本,主张人人平等,康有为自任草堂总监督、总教授,另于学生中择数人为学长,分助各科。学生不分年级,新生入学后由学长指导读书。万木草堂不唯对矫正封建传统的迂腐之学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宣传维新理论,培养变法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顽固派的破坏,1894年8月被清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查封。

2.时务学堂

1897年,黄遵宪、谭嗣同、陈宝箴等人在湖南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由熊希龄任提调,主持学堂的行政事务,梁启超和李维格任中西文总教习。梁启超把万木草堂的经验运用到时务学堂中,从立志、养心、治身、读书、穷理、学文、乐群等十方面,为学生规定了奋斗目标,把时务学堂发展成了当时最负盛名的一所学堂。时务学堂本着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观,中西学并重,开设的课程分为普通学与专门学,主要修习经学、史学、子学和西学门类,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及自然科学。梁启超在教学过程中还重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倡导民权学说,他指出,国家是“国民之公器”,并非一家一姓的私产,而是全国人民所共有,要复兴国家,就必须提倡民权。这种民权学说论给封建专制主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观念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时务学堂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如李炳寰、林圭、蔡锷等都是时务学堂的高材生,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在湖南和全国范围的开展。

图8-1 修缮后的万木草堂

除此之外,维新派所创办的学堂还有1894年严复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1897年谭嗣同在湖南创办的浏阳算学馆,1898年陈之昌在广州创办的时敏学堂,1898年经元善在上海创办的经正女学等。这些新式学堂,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都对当时的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给当时的教育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促进了教育、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开设报馆、创办学会、兴办学堂,从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传播维新变法思想,唤起了人们改革社会的热情,扩大了教育面,使人民从封建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起到了开民智、新民德的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准备和人才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