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_中小学教师队伍建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_中小学教师队伍建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_中小学教师队伍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陈青松[1]校本教研就是立足学校,广辟渠道,搭建发展平台,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师生和学校发展。这就点明了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形式。从课堂教学入手,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行动研究,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方。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_中小学教师队伍建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青松[1]

校本教研就是立足学校,广辟渠道,搭建发展平台,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师生和学校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理念、教育教学的素养(师德、学识、技能)、教育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本着“以研促教,教研合一”的指导思想,以中心校为龙头,以校为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真正把教师从研究的“配角”或“执行者”的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促进其专业成长。

一、自主学习,内化提升

在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中,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厚积薄发,左右逢源。(www.guayunfan.com)

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校园书香”氛围。有学者指出:校本教研的第一件事,不是发现“问题”,而是看书。这就点明了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在学习型社会中成长的教师,更需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气。为了使教师读书活动在我校形成一种制度、一种风气,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必读一本名著,写一篇读书心得;每周诵读《弟子规》、《论语》、《三字经》、《老子》等经典诗文;开展如“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主题的师生读书沙龙。教师们通过读书,享受读书乐趣,提升内涵,促进专业发展。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理论学习是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重要的教育经验和信息。学校各教研组、课题组经常向教师推荐有关课改实验的优秀文章,如语文教研组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研究”,向教师推荐《有效地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在听说背诵中培养训练语感》、《关于“感悟的基本策略”》等文章,让理论与实际相互碰撞,引发思考争论。

通过自主学习,内化、提升教师们的学科素养,真正实现“源头活水来”。

二、专业引领,辐射提升

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形式。

骨干示范典型引路。“闭门造车”会造成认识的不全面,必须走出去,多见识、多观摩,才能有对比、有感悟。因此,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先后组织骨干教师一百多人次到山东泰安、安徽黄山、福州、晋江、厦门、连江、龙岩、武夷山等地,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听名师的课,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回校后,让他们向全体教师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汇报学习心得,上示范课、样板课,从而达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了资源传导和共享。

领导讲座专业引学。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培训活动,轮流为教师做专题讲座,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备课》、《课改中应重视解决的问题》、《学生考试评价改革》等,介绍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和课改成果,并结合学校实际问题进行专题辅导,提出对策。

专家引领。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专业引领的重要作用,借助省、市、区教研部门的力量来提升学校的教研质量,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我们先后聘请“中国箱庭”第一人张日昇,南京师范大学谭顶良,福建师范大学程利国,漳州师范学院张灵聪、黄清、曾天德,原福建省小语会理事庄宗沛,漳州市进修学校林坤华副校长,叶鸿山等十多位资深专家教授到校做专题报告或指导教学。同时,我们还利用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下校调研之机,组织教师向教研员请教,面对面交流,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开阔视野。

实践证明,引领式教研使教师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并且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提升。

三、聚焦课堂,共同提高

课堂,是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重要场所。从课堂教学入手,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行动研究,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方。多年来,我们结合每阶段的科研课题,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主要通过“常态课、研究课、赛课”等形式,使教师、教研组长、学校领导、专家平等对话、各抒己见、观点碰撞,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是随堂听课。就是不打招呼的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教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周听课量不少于2节,总数不少于20节,听课要有记录,有反馈意见。

第二是互听互评研讨课。也就是“开一听十八”活动。主要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交流教学经验。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有质量的课,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8节,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课后由教研组长主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改进建议;对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进行“会诊”,找出解决办法。

第三是研究课。它是我校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构建了“集体备课,形成预案——上课实践,评议交流——再上课实践,再评议——再实践”的“一课三教”课例研究模式,形成了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

具体做法是:

首先,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针对研究的课题以及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困惑,确立一个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形成个人教学方案。执教者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备课组教师详细介绍本课教学目的,三维目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策略的设想等。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上课内容、重难点、注意点、教学策略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要求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要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来,集思广益,使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最后,由备课组成员对讨论的意见进行整理,在备课本上形成整合性的集体备课教案。

上课研讨。由执教者选择一个班级进行第一次上课实践,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并按不同的分工做好课堂实录记摘。

按修改后的教案由执教者再进行上课,再进行评课。

教师们自己上课实践,并结合两次上课情况从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各环节的安排、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各个教研组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共同学习,合作研究,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

第四是示范课。这种课是从优秀的研讨课中经教研组长、教导处推荐产生的,是面向全校、学区公开教学的。课后由同学科教师进行分析研讨,反思交流。其操作流程为:优秀教师做课——做课教师谈教学设想与反思——同学科教师围绕课例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意见——经验共享、推广成果。开展这项活动,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点亮一盏灯、映红一大片的目的。

第五是赛课。这种赛课我们每年都举行。首先以校为单位先进行初赛,然后推荐参加片区竞赛。校内竞赛活动重在过程,重在教师积极参与。为使活动取得成效,学校采用激励的评价方式,对每位参赛者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奖励得分纳入年终评优、考核、职称评定等活动之中。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第六是公开课。我校一向重视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比赛。每次的参赛任务,校长室、教导处、教研室等都组织本校有经验的教师对参赛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邀请专家教研员到校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做到“抓得早,抓得好”。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一批批名优教师,他们也在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发挥了更大的引领和榜样作用。

第七是送课。我校以漳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百所城乡小学“携手共建共赢”活动为契机,多次组织名优教师送课光华学校、北斗中心小学,并与他们进行交流互动。这种活动,真正实现了校际间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相互交流、合作、创新

四、课题导向,促进发展

我们笃行“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们多学习。通过有目的的学习、积累,厚实学识,开阔视野,从而实现课题研究对常规教研的引领和质的提升作用。

立足实际,确定课题。中小学教育虽然领域广阔,科研课题十分丰富,但要真正选择一个既有较高价值又适合自己研究实际,能够取得研究成果的课题并不容易。只有立足实际,着眼学生发展的课题才有研究的价值。如省级子课题“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研究”的确定,是针对片区生源大多为工商小贩子女,家庭教育处于只管身体健康的粗浅阶段,大部分学生阅读水平、作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均有欠缺的情况。如省级心理子课题“小学生人格培养与发展策略的研究”,是针对许多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满、不思进取等心理问题。

精细管理,规范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既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创造性工作,也是一项弹性比较大的工作,如果疏于管理,极有可能流于形式或随意放弃研究目标。鉴于此,学校要求各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工作安排到每周,并预设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学校主要领导每人蹲点一个课题组。学期末,各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会议上做工作小结,互相监督和促进。

五、注重反思,提升素质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总结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今,教学反思已成我校教师的自觉性行为,即做到每次上完课后都能回过头来看看,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还有什么地方不足等,并在教案上备注或撰写成文。

在活动的初期,教学反思对大家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一些教师存在着教学反思不熟悉,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自觉等问题。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两方面去努力破解:

我们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邀请专家和校内“土专家”开展如“如何撰写教学反思”,“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加强课堂教学反思”等专题讲座,并结合实例进行集体学习交流,提高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端正教学反思的态度,掌握教学反思的撰写技巧。

我们实行“严”制度“软”管理,即不要求教师在某一期限内必须完成多少篇,但一旦有了真实的感悟或自认为有价值的想法,就可以及时写成笔记。同时我们运用博客、教研组等方式,将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在学校博客上公布、在教研组内讨论传阅,使教学反思“公开化”。同时,每学期教导处还从教师中征集优秀的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进行表彰汇编。这样,一方面立足对每位教师提高素质予以引导,使习惯渐成自然。在不懈的探索总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教学反思便会越写越好。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也是同伴互助的好事,因为每个教师都能学习、借鉴和应用同行的心得体会,成果实现共享。而且,同事间因志趣相同或具体教学任务相同者,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教研共同体,进而形成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近年来,我们坚持立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有了喜人的收效。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我们感到了校本教研活动扎实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纲要》和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改理念已为大家所接受,并尝试着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宽松。

而且,伴随着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一批批教师成长起来。学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八人,区级骨干教师六人。有五位语数教师代表漳州市在省普教室组织的大型现场教学观摩研讨中获一、二等奖,如2006年福建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校陆艳莉教师代表漳州市参赛,执教的《看图找关系》荣获一等奖。郑艺彬等六位教师的录像课分别获全国、省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戴丹梅等二十多位教师在区级课堂教学或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中频传佳绩。戴丹梅等三十多位教师的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这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他们更大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在学校教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引领、榜样作用。

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注重方式创新,努力倡导“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教研方式。由于学校领导重视,课题管理制度健全,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实验教师热情高,成果显著,目前,学校有多项省、市级子课题顺利结题,三项省级子课题正有声有色地开展。学校先后被评为省语文、数学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主要参考文献: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27日。

赵柄奇:《头羊是怎样炼成的:统御与组织能力》,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

【注释】

[1]陈青松,福建省漳州市巷口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