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加强备课组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举办多项活动。1.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中作用得以突显。备课组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单元组织,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安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校本教研中,备课组充分继承同文优秀传统,潜心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精髓,开放性地借鉴了优秀的实践模式。

如何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课题研究结项报告

胡德喜

课题负责人:胡德喜

主要成员:胡德喜、梁明、肖光华、王虹、王玉兰,龙忠宝,2011届各学科备课组长

成果摘要:

经过我校课题组的领导和老师们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如何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一课题在备课组的建设、管理,校本资源的发掘,备课组教师潜能的激发,备课组活动的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方式和特色的深入探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跟踪、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1.建立了学习型备课组,强化了备课组自身的张力,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推进了新课改的进程,促进了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

2.建立了合作型备课组,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提高;

3.建立了创新、高效的备课组,开展各类创新、高效的备课组活动,推进了新课程建设,促进了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4.建立了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备课组,创造出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宽松环境的备课组氛围,促进了备课组全体成员的共同成长与成熟;

5.备课组工作的系统化、细节化,保证了备课组工作的质量,促进了备课组对教学教研的指导和推动;

6.备课组管理的量化、客观化,促进了备课组活动的落实和延续,有利于对各备课组和教师的考评。

一、研究背景

高中新课改,革新了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本课题力图以“新课标”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以备课组为主阵地,努力达成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研究目的、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1.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精神,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新课改着力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要求的变革。本课题使各备课组在新课程怎样把握,新教材如何驾驭,新理念如何实施,教师专业素质如何提高等方面,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研究新教材,摸索新教法,为推进新课程的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成熟。随着我校规模的扩展,新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开展本课题,不但有利于我们更为扎实地开展对教师的培养工作,更有利于我们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使之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理论,让更多的人受惠。3.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同文文化的提炼和同文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同文历经142年,坚持办学,一日未辍,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校本资源。本课题的实施,可依托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充分汲取同文的丰富养料,继往开来,努力使备课组成长为具有同文风格的备课组,使每位教师成长为具有同文特质的教师。4.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向教学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的办学目标。我校提出了“向教学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的办学目标。本课题的开展,无疑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找到了坚实的依托,更明确了教研来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教研目的,必然地将我校的教研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二、过程与方法

学校从课题开展以来,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胡德喜校长为组长、科研处为核心、各备课组长为骨干的课题小组,对课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制订了具体的工作细节和实施步骤,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都有序、迅速、扎实的开展起来。

1.加强备课组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备课组在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1)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对教师成长实施动态评估。学校高度重视对教师的新课标培训,更新教师理念,从而形成一支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从2008年至今各备课组先后派出了大量的教师,参加了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标培训以及国家级网络远程培训,学校进行成绩记录管理,表彰成绩优秀的教师。(2)增加横向交流。学校还特别重视派出教师异地横向交流,2008年至今我校教师先后赴山东、海南、福建各地名校学习,还多批次请来国内、省内专家,为我们的新课改会诊、把脉。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一个个具有优秀专业素养、团结和谐的备课组建立起来了。(3)重视备课组工作过程管理和备课组绩效的量化考评。学校对备课组的工作进行了精心的管理。①备课组的活动规范化。各备课组备课必须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定内容,有详细的记录,有定期的检查考评。②对各备课组进行量化考评和指导督查,提高备课组的工作效率。教务处定期对各备课组的备课工作检查,量化备课组的活动时间、活动人数,学期末考核各备课组活动成绩。③给备课组活动的延伸和开放提供各种条件,鼓励各备课组走出去、引进来。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各备课组都有一些新的举措。如语文备课组三次集体参加全市新课改备课活动,两次组织全市备课活动;物理备课组走进江西师大附中等名校与名师跨地域备课。这一系列的举措,打造了专业知识深厚、凝聚力强的备课组,极大地强化了备课组在教学、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核心作用。④利用好备课组长的核心作用。备课组长是备课组的中坚力量,大都是省级或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中,起着凝聚、引领、指导的重要作用。

2.学校推出多项相关活动,推动备课组在教研和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举办多项活动。(1)“青蓝工程”。这是我校的一项传统工程。该工程旨在缩短年轻教师成长时间,引导年轻教师在成长中克服困难,让年青教师在中老年教师的帮助下,实现更快、更高的飞跃式发展。(2)“五个一工程”。即同文教师每年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执教一堂精品公开课;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浓郁了读书风气和教研氛围,更新了教学理念和工作方法,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3)党员示范课。旨在传播新理念,建构新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彰显示范的力量。(4)同文讲坛。定期聘请大师讲座,旨在对我校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文化精神等全方位的熏陶、渗透、引领。(5)“清”“静”教育。基于新课标背景下教材容量大、难度大,推出的“清理”知识与“静心”学习的模式,旨在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三、研究成果

1.备课组在校本教研中作用得以突显。备课组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单元组织,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安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校本教研中,备课组充分继承同文优秀传统,潜心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精髓,开放性地借鉴了优秀的实践模式。(1)备课组在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上方向明确,举措得当。①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自主就是独立思考,合作就是内在交流,探究就是探求规律。在此基础上各备课组提出“清”“静”教育,大力提倡“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努力使学生日有所进,日有所得。②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材内容作用于学生的基本指向,也是教法的基本指向。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了实施过程,提高了教学实效。(2)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我校启动校本课程后,学校邀请课程专家作专题报告,完善教师课程开发理论。各备课组结合新课程以及我校实际情况,在科研处的指导下,实践了从课题确定、教材编写等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过程评估和效果检测等过程。

2.备课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土壤和平台。(1)组织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各备课组以“青蓝工程”为依托,实施一帮一,以老带新,全组参与培养的模式。给予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同时各备课组又各具特色,如化学组实施让青年教师定期与学生同考。在高真的模拟考中让青年教师找准教学节点,把握教学深度;生物组、物理组在组织大型课题及省级国家级竞赛中,充分让年青老师参与研究,从深化理论水平到提升业务能力上培养青年教师。(2)营造交流平台,搭建展现的舞台,让青年教师充分地展示了自己。备课组大胆启用青年教师,让青年老师在公开课、示范课、各级教学比赛以及竞赛课的执教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与进步。如邓文文执教《产业转移》在全国地理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九江市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各学科青年教师均有一等奖的好成绩;余凯老师2008、2009两年的全国生物联赛取得6个省赛区二等奖,13个省赛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并多次在全市奥赛交流会上作专题报告、执教示范课。(3)提供足够发展空间,促使中年教师第二次成长。真正成熟而优秀的教师需要专业的第二次成长,本课题开展以来,备课组中老年教师在认真帮扶年轻教师成长之余,都为自己设计了成长规划,并通过示范课、交流、讲座等形式,立足平台,自我加压,使自己从理念到实践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自己专业化水平。

四、成果与推广

1.本课题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针对性。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本教研,立足同文,面向课改;二是教师专业成长,老中青三代教师整体联动,共同进步。(2)指导性。本课题研究使全体成员明确了备课组建设的着力点是向课堂要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解放学生精神,并使课题组全体成员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创新,专业成长。(3)时效性。课题研究成果中体现出来的备课组多元备课模式,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孜孜以求的学习风气无不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作用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作用于学生健康成长。(4)校本性。本课题是在立足百年同文沃土,汲取同文丰厚养料的前提下开展的,既有开放性,又有同文特质和同文个性。

2.本课题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的重要建树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备课组建设各领风骚。无论是语文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还是物理组“师生同考,掌握精要”以及英语组“动态备课,沙龙交流”,其表现出来的都是备课组教学教研的众花怒放,互吐芬芳。(2)校本课程自成体系。在科研处的指导下,经过备课组全体教师的理念酝酿,专业选题,精心备课,教学实施以及效果考查,我校校本课程已初具体系,校本课程实施程序以及评价机制已成章法。(3)教师专业成长形势喜人。各备课组表现出“青年教师第一次成长,中年教师第二次成长,老年教师高位引领”的共同进步态势。

3.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1)本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共计51人次在学校、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文本解读的深刻意义与个性体现(2)知识结构的细微认识与合理调整(3)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和高效课堂的探索。其共同的学术意义在于立足工作实践,思考前沿理念,指向明确,可行性强。

(2)本课题开展以来,共有11人次在市级省级学科专业会议上进行交流,举行讲座,覆盖面广,辐射性强。如物理组李宇翔老师被聘为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改试验团成员,在全省多个地市讲学、辅导,影响大,效果好。语文组梁明老师被九江广播电视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暑假为县区中学校长以及县区骨干班主任做“现代教育理念”专题报告,反响热烈,并于2009年在九江市中语会学术年会上讲授新课标背景下示范课,好评如潮。地理组年轻教师邓文文于2009年11月份参加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第一名。

(3)本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理论联系实际,精心辅导学生获奖30余人次,尤其语文组辅导“语文报杯”作文竞赛,数学组辅导的全国数学联赛,英语组辅导的英语能力竞赛,生物组辅导的全国生物竞赛,特等奖及一、二等奖频出,成绩斐然。

后记:该课题为江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重难点攻关A类中标课题。已按期通过省课题办评审,顺利结题。2010年7月王玉兰主任代表课题组,在江西省第八届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结项工作会上作优秀课题成果展示及经验介绍,产生广泛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