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形成三级教师培训模式。“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改革潮流。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张曼亭

榆林市榆阳区教研室,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教研活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涵盖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教师专业化和校本培训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以教研活动为平台,侧重研究与改进教师培训的方式,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与方法,使教师跨越“经验型”,走向“研究型”。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积极性,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达到专业化成长的目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形成三级教师培训模式。

【关键词】校本教研 专业化成长 教研活动 三级教师培训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形势背景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改革潮流。近30年来,法国、瑞典、加拿大、美国等,尤其是美国在1986年以后这一策略蓬勃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广泛重视,并形成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策略给予极大的关注。2001—2005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试点实验、扩大实验到全面推广。无论是从世界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看,还是从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师的实际看,进入课程实施阶段,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小学教师。因此,全国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把建设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的师资队伍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基本特征的校本教研,也已经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从效果看,它更能结合教师与学校的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减少教师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工学矛盾、家学矛盾和经费开支。从我国国情看,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十分庞大,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广大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以校为本开展行动研究,引领教师向专业化水平成长,创造和总结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经验。同时,也在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体验和引发了对职业的热情与追求

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原有的教研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的背景下,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感到了提升自己专业发展水平的迫切性,渴望能成为研究型教师。基于这一情况,如何根据教师的不同起点,把这种需要转化成教育行动,从而整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这种伴随新课程改革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课程的高度,立足于国情、区情、校情,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促其尽快成长,适应新的课程体系。

(二)课题界说

1.“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简称“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教研”是以落实和体现“以校为本”理念的研究策略。是将学校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紧密结合,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学研究,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机制。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它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切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在新课程教育教学中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把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放在第一位,组织的各种培训和研究都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虽然,也可能出现校外专业人员参与研究,但这种参与在于发展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共同探讨、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并加以有效实施。

2.“教师专业成长:有专门的理论知识作依据,专门的技能作保证,需要经过终身学习,不断地实践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过程。在课题改革的今天,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成为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应对新课程,进行批判性地自我反思,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树立“做中学”的实践理念。

3.“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探究基础教育小学教育阶段以校本教研活动为凭借和途径,提供教师学习的机会,引进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促进教师对于教育行动的反思、探索,营造学校教师自我肯定与同伴互助的研究氛围,激发出高品质的批判思考与创新能力,成长为“经验+反思”的研究型教师。

(三)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著名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就必须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反思,学会自觉地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理性辨析,从而引发自身的一种观念冲突,激发改进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中提升自我,提高教学效能,向专业化成长发展。

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要以校本为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推进新课程实验》中指出:“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要点。以校为本的教研,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学习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与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践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赋予了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在重新审视了现有教研制度之后基于我国国情自下而上的一种制度创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构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包括评价体系、方法体系、内容体系、课程体系等。

(2)通过研究,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3)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行动的反思,创新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吸收可借鉴的教学经验,适应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新课程师资培训目标确定了教师自主研究、自我提高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地给教师提供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空间”,增强主体意识,发挥其独立性、创造性,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提高。

(2)合作性原则: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个人在家“闭门造车”已成历史。合作,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教学更是需要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中,发展自我。

(3)实践性原则:校本教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培训应在培训中实践,实践中培训,体现岗位培训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

(4)整体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与教育理念、改革目标、教材建设、课程管理的全面培训的内容分不开,以全校教师的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才能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以教研活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涵盖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教师专业化和校本培训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以教研活动为平台,侧重研究与改进教师培训的方式,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与方法,使教师跨越“经验型”,走向“研究型”。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研究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需求,了解新课程的发展方向;通过文献研究,掌握国内外校本教研的发展动态,把握校本教研的前沿,指导课题研究的发展;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重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研究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新模式,重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将从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三个方面保障落实研究目标,从反思和完善教研活动内容入手,改变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孤立、单一的局面,发展教师专业水平。

(一)准备启动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20日)

(1)制订实施方案

(2)组织课题小组并学习培训

(3)制订研究制度

(4)收集相关资料

(二)研究阶段:(2006年12月21日—2007年7月20日)

(1)按课题方案组织研究,实践教师各种形式的学习与研究活动。

(2)收集过程性资料,汇集阶段成果。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21日—2007年10月)

(1)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2)整理论文和案例集,提交实验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制订方案

课题实施初期,研究制订了以推进名师工程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方案,构建研究思路。结合实际,确立榆林一小开展申报工作,并很快立项,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了推进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其指导思想就是“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立足学校、服务教育教学,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素质。其目标就是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通过所学教育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二)调查研究,推荐校本教研专题

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学校广泛召开座谈研究会,广泛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意见,了解当前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及希望能通过校本教研解决哪些问题。全体教师对收集的意见认真整理,讨论确定具体专题,涉及内容广泛,突出了时代需要,根据各自教研组的实际进行选择校本教研的专题。

(三)落实专题,加强指导。

专题确定后,主要根据本年级的学科知识,及所任学科情况分别落实专题到人,要求每位教师均要承担专题研究,为了帮助各教师认真准备专题,提高专题质量,聘请了市教研室的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并与专家建立联系,随时进行咨询和接受指导。

教师承担专题后,立即进行认真准备。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阅读了大量书籍。许多教师自己没有现存资料,就到学校资料科查阅,资料室没有的就到其他学校借阅。不少教师还自己或托人购买了大量书籍,有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上获取信息资料,还有少数教师自费到高校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并向有关专家请教。学校蹲点领导及时参加,一起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并帮助补充有关资料。如此反复,大家均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态度,指出问题不留情面。有的专题研究课还请了教研部门的教师参加评课。如果多次不能达到要求,就取消该专题,宁缺毋滥。从而保证了专题研究的质量。

(四)加强管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

1.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督促教师加强自学

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心得;分阶段检查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交流教师校本教研成果。每学期两次的集中检查与交流,以各教研组的活动记录为据检查其落实情况。展出其学习笔记、案例研究、读书心得。并加强考核,建立激励机制,为其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实行考核结果与评职晋级及奖金直接挂钩。

2.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的指导

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实践中,认真开展了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工作。将学校多年来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经验转化为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实践能力。实验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指导学校课程开发工作。为了能对校本课程整体上有一定的把握和本质理解,我们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研讨。利用校本教研,明确教材的形式、内容。最后,经过集体研究,将所有方案整合。明确了《一小学生行为指南》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展开教学,借助名言警句、名人故事、传统游戏、诗歌、散文等内容,每位骨干教师自己大胆创新,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优秀的综合、活动课教案、活动方案、教学案例进行改编,成为校本教材的蓝本。要求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校本教材《一小学生行为指南》的教育中来,根据岗位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积极性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内在动力,这是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正因为激发了教师内在活力,教师可以克服平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更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二)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达到了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校本教研活动既把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通过活动全过程,既增长了教师学识水平,熟悉了小学教学改革的实际,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发展状况,又锻炼了能力,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和从事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探索了继续教育规律,能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研方法,开展科研活动等,改变了教师思想认识,转变了教育观念,许多教师都认识到不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从一种不自觉学习逐步变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而且深入完成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撰写论文的质量都大大提高,不少文章在国家一、二级刊物发表。

(三)校本教研活动增强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教师培训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校本教研活动解决了这一大难题。校本教研的研究专题来自于教学实际,通过精心研究又服务于教学,既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论层次,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四)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实验学校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互联网上查询各种最新、最快的信息和自己所需的材料,促进教师学会学习、收集、提炼、重组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使教师教育真正进入网络时代,促进了网络信息走进课堂,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利用网上的先进信息进行教学研究与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高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优化了学习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2)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强力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对科研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对教材的钻研、挖掘与创新,有了深层次的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3)校本教研活动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创新,推动中小学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步入了新的层次。使实验学校榆林一小课程改革保持着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地位,成为榆林课改的先锋。

(五)形成了三级教师培训模式

(1)培训思路:为了让一流的名校有一流的名师,学校启动了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军的名师工程,由学科带头人拜名师为师,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结对子,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的师徒结对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相长方法在校本培训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实施蓝青工程等师徒结对计划,将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还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这又是一种可贵的校本培训资料。

(2)培训内容:它可以概括为“新课程、新技术、新理念和师德教育”等四项,是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

①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培训加强对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②新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从教师课堂行为的改变、校本课程的开发、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培训,进一步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

③新技术:以Intel未来教育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为载体,接受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④师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改革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3)培训方式。它可以概括为“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等五项。

①课题研究。各中小学校以开展教育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结题后的科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不断增强学校的科研气氛,并最终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

②专题讲座。中小学校明确了自身需要和教师需要后,主动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把教师们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学习及其对实践指导二者间的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③案例分析。学校教研组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组织化观摩活动,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引导教师在观摩中获得于己有益的信息。与此同时,还开展形式多样的非组织化观摩。包括随堂听课、互相听课、课例诊断等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既能达到资源共享,也能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

④自我反思。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自修就更是诸多培训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师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寻找相应的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进行自我消化吸收,取得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

八、讨论

(一)观点

(1)校本教研活动是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结合。校本教研活动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及发展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注重教、学、研、做合一,强调即知即传,提倡互教互学。校本培训的决策、组织、管理主体是学校,活动主要在学校展开。注重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三结合”,更强调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教师校本教研活动是集中培训与教师自学相结合,整合一切教研活动资源的助推器。

(3)教师自学是校本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但自学并不等同于校本培训,教师的自学反思只有当多种因素作用并得到情景(实践)体验时,其反思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个特殊功能,就是要整合各种教育科研资源,从而形成一个教师校本培训的助推器。这样的校本培训,才可达到最佳状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校本教研活动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主体作用

校本教研活动强调教师共同参与,互促互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由于校本教研活动内容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教师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因而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高。开展互教互动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能促进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较好地解决新课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这一难题。

(二)问题与讨论

(1)校本教研活动在制订计划、质量检查与评价、培训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方面,对学校来讲将是一项十分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管理机构必须迎接这些新挑战。

(2)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学校改革、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并非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最终办法,它应当与其他形式的校本培训模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不宜局限于教研活动、互帮互学活动。实际上,适当的脱产培训、与外校教师的沟通交流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专业成熟与发展,不仅仅依靠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而且更在于培植教师的正确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下的具体校本教研活动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试验、提炼及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