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事业面对国民党集团肆意劫夺新闻阵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针,利用国共合作形式上存在的历史条件和各种机会,迅速地创办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闻机构,将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扩展到收复区。在北平,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1月取得可以办报的合法地位后,立即开始筹办党的新闻事业。在华南地区,党的新闻事业也迅速发展。

二、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面对国民党集团肆意劫夺新闻阵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针,利用国共合作形式上存在的历史条件和各种机会,迅速地创办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闻机构,将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扩展到收复区。

1945年9月14日,正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指示尽快派人到上海、南京等地办报:“上海《新华日报》及南京、武汉、香港等地以群众面目出版的日报,必须尽速出版。根据国民党法令,可以先出版,后登记。早出一天好一天,愈晚愈吃亏。”根据电报精神,中共中央立即派人到上海、北平、南京等各大城市办报。

《联合日报》创刊于1945年9月21日,是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提出的争取在上海办一份民间日报的建议而创办的。为了隐蔽党的面目,该报由美国新闻处任发行人,并声称“以纯粹民间资本、无党派立场,发挥民间舆论精神”。11月30日,该报被国民党当局指令停刊。后经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该报又于1946年4月15日恢复出版,改名《联合晚报》。

《建国日报》是《救亡日报》总编辑夏衍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于1945年9月22日返沪筹划出版的。该报原定恢复《救亡日报》原名,后经周恩来指示改名为《建国日报》。周恩来对该报的办报方针与宗旨作了指示:要争取公开合法,重点放在反对内战,争取民主;民报与党报分开。1945年10月10日,《建国日报》在上海问世,报头栏标有“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一行字样,以示其与抗战初期创刊的《救亡日报》一脉相承。夏衍在《复刊词》中说:“《建国日报》是人民的报纸,我们必当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该报一出版,即因其内容充实、文字简短、敢于说话等特点吸引了大批读者,但仅出了15天,便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查封。

《新华日报》除重庆版外,在上海南京分别成立了筹办处,筹划上海版和南京版的出版事宜。但由于国民党的百般刁难与阻挠,《新华日报》无法在上海、南京等地出版。在这种情况下,1946年6月,中共决定先将《群众》杂志由重庆迁到上海,由半月刊改为周刊,担负起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宣传重任。

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还创办了《文萃》周刊和《消息》半周刊。《文萃》周刊创办于1945年10月9日,由孟秋江主持编务,是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电报精神创办的一份集纳性、文摘性刊物,以转载重庆、成都等地报刊的进步文字为主,旨在将内地的民主运动扩展至上海,后该刊逐步改版为时事政治性刊物。但由于国民党当局的迫害,《文萃》只出版了10期即被查封,编辑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三人被捕并惨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消息》半周刊创办于1946年4月7日,以报道时事政治新闻为主,但也只出了14期就被查封。在此期间,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还趁民营电台纷纷申请复业之机,秘密创办党在国统区唯一的广播电台“中联广播电台”,以上海市文化运动促进会的名义开办,1946年3月初开始播音,至7月间被国民党当局借口整顿而查封。

在北平,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1月取得可以办报的合法地位后,立即开始筹办党的新闻事业。2月22日,中共华北地区机关报《解放》报创刊,由徐特立任社长,同日成立新华社北平分社,由钱俊瑞任社长。《解放》是我党为了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行径,揭露蒋介石内战阴谋而在北平创办的公开机关报。它致力于宣传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揭露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的现象,驳斥反动报刊的造谣污蔑,深受群众欢迎,被读者称为“真正的精神食粮”,发行量最高时曾达5万份。4月3日,国民党当局以“查户口”为名,逮捕了《解放》报社和新华社北平分社的39名工作人员。5月29日,报社和新华分社被反动当局查封。由于国民党的压制和迫害,中共在国统区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勉强维持出版的只有重庆《新华日报》、上海《群众》杂志,但也分别于1947年2月28日、3月2日被查封。

华南地区,党的新闻事业也迅速发展。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中央即电报指示中共广东区党委迅速派人去广州、香港占领宣传阵地。根据这一电报的精神,中共广东区党委立即做出决定,由东江纵队的《前进报》派出6位同志赴香港建立宣传阵地。经过两个月的筹备,战后共产党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家党报《正报》于1945年11月13日创刊,初为4开三日刊,自第15期起改为双日刊,1946年7月21日起改为杂志型旬刊,后改为周刊。出至1948年11月13日,因党在华南地区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而自动停刊。该报除了在港澳和华南地区广泛发行外,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在海外华侨中也有巨大影响,最高发行量达2万份。

《华商报》本来是1941年4月8日在香港创办的晚报,当时的领导人是范长江。当年年底,由于日寇进攻香港而停刊。1946年1月4日,该报在香港宣布复刊,并由晚报改为早报,是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报纸,董事长是香港华北银行副经理、爱国民主人士邓文钊,总编辑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刘思慕,总经理是民主同盟负责人萨空了。

《人民报》是由农工民主党于1946年3月1日在香港创办的报纸。一个月后,由于形势的需要,迁往广州出版。

这三家报纸在华南形成鼎足之势,紧密团结,互相支援,对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争取和平、民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