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统区新闻抗暴事件

国统区新闻抗暴事件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国统区新闻抗暴事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集团为了钳制舆论,加强了新闻统制。国统区进步新闻机构及一切不利于国民党统治的新闻媒体都遭到迫害与摧残,激起了一些民主报刊的反抗,发生了一系列反抗新闻暴力事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新闻自由的浪潮。为了缓和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于9月12日由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吴国桢出面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四、国统区新闻抗暴事件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集团为了钳制舆论,加强了新闻统制。国统区进步新闻机构及一切不利于国民党统治的新闻媒体都遭到迫害与摧残,激起了一些民主报刊的反抗,发生了一系列反抗新闻暴力事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新闻自由的浪潮。

1.新闻拒检运动

1945年八九月间发生的“拒检运动”是当时声势最大的一场斗争。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自行出版《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该书是黄炎培应国讯书店之邀,将他7月访问延安的见闻整理而成的访问记,翔实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和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成就。遭到国民党书刊检察官的删改,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决定不将此书送交当局检查而自行出版发行。《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张志让、杨卫玉、傅彬然三人起草了重庆杂志界宣布“拒检”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月刊等16家杂志社的签名后,于8月17日正式发表,庄严宣布自9月1日起一致不再送检,并将这一决定正式函告国民党中宣部、宪政实施协进会和国民参政会。8月27日,重庆杂志界联谊会集会,在拒检声明上签名的杂志社增至33家。

重庆16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一发表,立即轰动了整个文化界,并得到各界的支持与响应。由生活书店、新知书店等19家出版社组成的新出版业联合总处宣布坚决支持重庆杂志界的拒检声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予以积极响应。9月8日,成都16家新闻出版机构集会,一致决定以行动响应重庆出版界的拒检斗争,宣布从即日起,不再送交任何机关检查,并发表《致重庆杂志界联谊会公开信》予以声援。至此,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此外,昆明、桂林、西安等地的新闻界也纷纷成立联谊会,集体投入拒检运动。

拒检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使正在玩弄“和谈”阴谋的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了缓和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于9月12日由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吴国桢出面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至此,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之奋斗多年的取消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斗争,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拒检运动的洗礼,终于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2.羊枣事件

拒检运动的胜利,使得国民党当局做出了种种让步。1945年10月10日,迫于外界压力,蒋介石签订的《国共双方会谈纪要》上写道:“一直认为政府应保证人民享有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应享受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分别予以废止或修正。”

但是国民党政府的让步,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并没有真正放弃其一贯奉行的新闻统制政策。虽然废除了新闻检查制度,但其实施地区仅限于西南、西北等国民党统治区,即使在已经废除新闻检查的地区,国民党当局也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控制新闻舆论;他们还指使特务密探在暗地里对进步新闻事业进行迫害和捣毁,包括写恐吓信、绑架、纵火、袭击等卑劣手段。更令人发指的是,蒋介石在政协开幕式上宣布保证人民自由、释放政治犯等多项政治诺言,而著名记者与军事评论家羊枣却在杭州狱中被虐待身亡。

羊枣(1900—1946年)原名杨潮,号九寰,湖北沔阳人。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新闻战线上的极具才干的新闻工作者,也是著名的军事评论家。他先后在《星岛日报》、《世界知识》等任记者、编辑或撰稿人。他的文章慧眼独具、见解独到、判断准确、言词犀利。有关抗日战争的评论,一再招致国民党当局的嫉恨。

1945年7月15日,因与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羊枣被国民党逮捕。国民党要羊枣为他们办报,并许以少将军衔。羊枣讽刺说:“一个阶下囚,司令长官要授予少将军衔,这岂不是自欺欺人的笑话!”终因不畏国民党的威胁利诱,于1946年1月11日被迫害致死,史称“永安冤狱”。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证明新闻界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新闻自由。

羊枣被监禁致死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1月23日,上海新闻记者61人联名发表向国民党当局抗议的声明,要求彻底查清羊枣死因,严惩非法逮捕羊枣的祸首,平反永安冤狱,释放同案被捕人士。

1946年4月8日,蒋介石被迫电令福建当局,将羊枣事件中被捕的政治犯全部无条件释放。至1948年秋,经多方努力,在事件中被捕的政治犯才陆续全部获释。

3.校场口事件

1946年1月,国民党迫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召开了由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于1月31日闭幕。2月10日,“陪都各界政治协商会议协进会”所属的23个团体联合发起在重庆校场口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并推定郭沫若、李公朴、章乃器等20余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参加大会的群众近万人。大会尚未开始,主席台上下及周围已被国民党特务、打手数百人占领。章乃器、李公朴、施复亮、马寅初、郭沫若等上前制止,均被打伤。当场受重伤者60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酿成“校场口血案”。

当时,中央社却将此事件说成“民众互相殴打”,这种颠倒黑白的宣传激起了许多在场记者的愤慨。《新华日报》联络了重庆各报记者42人,通过报纸报道事件真相,同时联名发表致中央的公开信,在信中指出了中央社制造的谣言,并向对方提出报道应忠实于事实的忠告。重庆地区《新民报》、《民主报》等报纸,均发文批评国民党政府的挑衅活动。全国各地的民主人士也纷纷通电抗议国民党特务暴行,要求惩办凶手。重庆、上海、南京、北平、成都、昆明等地先后组织了血案后援会,抗议国民党破坏政协的暴行。

4.南京下关惨案

1946年夏,全面内战迫在眉睫,国内各阶层人民异常焦虑,他们以各种方式,为制止内战的全面爆发而努力。6月中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协商推选教育、工商、宗教等各界人士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

6月23日,上海各界人士5万余人集会游行,欢送和平请愿代表团以及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当天晚上,上海请愿代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围攻殴打,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

当时被打伤的还有在场采访的上海《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的若干名记者。“下关惨案”的发生,在京沪激起强烈反响,京沪各报以及美联社、合众社、法新社等都做了报道,各界人士纷纷谴责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各地新闻界联名向全国人民呼吁,要求严惩凶手,保障人身自由,争取新闻自由。在南京的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闻讯立即到医院慰问。7月19日,周恩来写信给民建等17个政团,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他们反对内战、坚持和平的态度表示肯定。

“下关惨案”使民建从血的教训中逐渐觉醒过来,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镇压人民的真实面目。

5.沈崇事件

沈崇是北京大学先修班的女生,1946年12月24日晚去东长安街平安电影院看电影的途中,遭到美国士兵强奸。事件发生后的第2天,一家私营通讯社最先发出了一条简讯,然而国民党却下令不许各报登载。第3天,《新民报》等报纸登出简讯,结果报纸被查封。

沈崇事件传出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学生和各界人士约50万人,于12月底至1947年5月,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严惩美军暴徒及其主管人员,并在北平组织中美联合法庭公开审判;美军最高当局公开道歉,并确实保证在美军撤退以前不得再有非法事件发生;美军立即退出中国等。

当时,美联社、合众社等肆意造谣,歪曲事实,《燕京新闻》因此接连发表了数篇独家新闻,报道了事实的真相。重庆《新华日报》团结了76家新闻界同行联名登报声援学生抗暴斗争。《解放日报》也针对此事件,不断发表消息、评论、资料等近1个月。

6.“五·二〇”惨案

1947年,全国各地又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游行示威活动。5月20日,为镇压学生运动,国民党政府在首都南京派军警殴打逮捕了数十名学生,制造了“五·二〇”惨案。

第二天,南京《新民报》对此事发表了头条新闻,并发了数幅照片。上海《文汇报》、《联合日报晚刊》、《新民报》晚刊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禁令,均发表了本报南京专电,并对此发表评论。国民党政府勒令三报停刊。

当时,上海《学生报》、北平《清华周刊》等学生报刊也都转载了各界对学生的声援。学生的爱国热情鼓舞了国统区的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运动在国统区广泛开展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