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办报活动与《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办报活动与《新华日报》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办报活动与《新华日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民主办报宣传活动,并积累了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丰富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报刊,最重要的是中共代表团直接领导下出版的《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

三、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办报活动与《新华日报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民主办报宣传活动,并积累了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丰富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报刊,最重要的是中共代表团直接领导下出版的《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1937年8月间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共中央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常驻南京,同时设立八路军南京办事处。10月,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人的直接领导下,潘汉年、章汉夫、吴敏(杨放之)、徐迈进等人开始在南京筹备出版《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后因战局日趋紧张而未果。中共代表团迁至武汉后,《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由潘梓年为编辑兼发行人,许涤新实际主持社务;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由潘梓年任社长兼总经理,1938年5月后由熊瑾玎任总经理、华岗任总编辑、章汉夫任编辑部主任。作为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机关报刊,《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创刊后,大力宣传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团结抗战、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介绍毛泽东等的游击战争理论,揭露日寇侵华阴谋和罪行,及时报道中国军队的抗日战绩,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驰骋敌后的英勇斗争,发行量达一万二三千份。当然,《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也必然要受到当时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影响,发表过一些具有错误倾向的文章。例如,《新华日报》在1月12日发表的社论《团结救国》提出了“一切为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错误口号;1月26日发表的社论《关于游击战争》贬低游击战的意义;1 月29日发表的社论《建立新的军队》轻视和低估了我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及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放弃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等等。

1938年10月,武汉军事形势紧急,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将《新华日报》的人员及设备分批迁移,一部分人留武汉,一部分人往重庆西撤,一部分人往西安转移。由于作了充分的准备,1938年10月25日凌晨日军侵入武汉市郊,《新华日报》在当天出至第287号后停刊,但迁至重庆的《新华日报》工作人员立即接过出版任务,于10月26日在重庆出版第288号。《群众》周刊也在10月停刊,同年12月在重庆复刊,1943年1月改为半月刊。

在重庆,《新华日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在国统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政治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共顽固势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被人们誉为“灯塔”、“北斗报”。毛泽东说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的又一个方面军。当时,国民党当局开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对《新华日报》从物资条件、出版发行到言论、新闻各方面都予以刁难与限制。对此,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针锋相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在发行上,国民党当局对《新华日报》采用“只准你印报,不准你发行”的手段,通过控制报贩和邮局,阻止《新华日报》发行,迫使《新华日报》只得自办发行,雇请了100多名报差,其中大多数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建立起一支自己的发行队伍。

在物质供应上,当时重庆最缺的是纸张,而国民党当局则采用推、拖、扣等方式断绝《新华日报》的纸张供应。鉴此,《新华日报》工作人员一方面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公平分配纸张,并在重庆报业联合会上揭露国民党当局企图扼杀《新华日报》的阴谋,争取报界同业的支持,迫使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分配一定数量的纸张给《新华日报》;另一方面则到市场上去零星购买纸张、到产纸地区收购纸张,后又在重庆附近的梁山和岳池、华蓥山下的丁家坪等地办起了小型纸厂,以扩大纸源。正是采取这些措施,《新华日报》的用纸得到了保证,有时还能济他报“纸荒”之急。

在宣传上,《新华日报》工作人员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作坚决斗争,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对于重大新闻及重要言论,《新华日报》不惜冒停刊的危险,全力突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向国统区人民群众进行报道与宣传。例如,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延安对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的记者发表了重要讲话,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投降活动的阴谋,严正声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对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若犯我,我必犯人”,并重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原则立场。为了及时向国统区人民宣传党的主张,揭露顽固派的阴谋,《新华日报》采取“拒检”的办法,于9月19日在该报显著位置上刊载这一重要文章,并提前出版,一大清早就把报纸送到了读者手中,使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措手不及。

又如,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时,《新华日报》在1月11日晚上得到这一消息,第二天就把这一国民党军队袭击新四军的严重事件在报纸上首次透露。1月17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发布通令与谈话,颠倒黑白,污蔑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继续向新四军进攻。当晚,《新华日报》工作人员机智地避开坐镇报社的新闻检查人员的监视,在18日出版的报纸上发表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手写的两个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两个题词,间接地向国统区人民透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妄图一手掩尽天下人耳目的阴谋。

除“拒检”外,《新华日报》还常常采用“暴检”的办法,来揭露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的罪恶。最常用的方法是开“天窗”,即在被检查人员删去内容的报纸版面上故意留下空白,或在空白版面上排上“此段遵检”、“被删”、“被略”等字样,以示抗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