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影响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影响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迅速着手在国统区占领舆论阵地,想方设法创办自己的新闻舆论机构,以便使国统区的群众能及时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揭露国民党宣传机器的歪曲报道。对此,中国共产党当然拒绝交出国民大会的名单,拒绝参加国大。(二)拓展发行渠道,扩大舆论影响范围《文萃》依靠拓展发行范围和增加发行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舆论影响。

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迅速着手在国统区占领舆论阵地,想方设法创办自己的新闻舆论机构,以便使国统区的群众能及时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揭露国民党宣传机器的歪曲报道。1945年9月14日,正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指示办报事宜。电文指出:“上海《新华日报》及南京、武汉、香港等地以群众面目出版的日报,必须尽速出版。根据国民党法令,可以先出版后登记。早出一天好一天,愈晚愈吃亏。”[1]所以,当贵阳《力报》的战地记者王坪、黄立文通过中共党员计惜英找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际新闻社”负责人孟秋江提出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支持、领导《文萃》时,马上获得了中共南方局的批准。因此,《文萃》从一开始便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的一本期刊。《文萃》在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刊登党的文章,努力传播党的声音

《文萃》在创办过程中积极刊登宣传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反对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等政治主张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时局战局分析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以及抗议、声明、函件等使国统区的群众听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正如其在第1期“编后小语”的创刊辞中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地出版这样一本集纳性,文摘性的刊物? 决不是凑热闹,而是适应此时此地的需要。”[2]在这里,“适应此时此地的形势”就是指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和民主和平的斗争形势需要。例如,国大召开前,国民党坚持不同意中共和民盟在40名国府委员名额中占到14名,导致中共与民盟无法否决实际上由国民党中央做出的决议,使民主没有了保证。对此,中国共产党当然拒绝交出国民大会的名单,拒绝参加国大。国民党为此指责中共,说中共不交国民政府委员名单,是“破坏政协决定”,想把政府“拖垮”。为及时宣传中共的主张及其理由,以正视听,1946年5月2日第28期《文萃》迅速转载了新华日报1946年4月23日的社论《论时局》。同期又刊登了《时局文献——国共两党代表最近往来函件》,以及将4月21日《周恩来致国民党三代表函》《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声明》以及《周恩来来函》等文献附在该社论后面,便于读者完整的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中国共产党对此问题的政治态度和主张。

(二)拓展发行渠道,扩大舆论影响范围

《文萃》依靠拓展发行范围和增加发行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舆论影响。《文萃》周刊问世后先在上海发行,但仅过了一个星期,当出到第2期时,文萃社就在上海周围设立了外埠特约经销处,以便提高《文萃》周刊在江浙沪地区的知名度,增加读者数量,使更多的进步读者能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第2期的特约经销处有南京的中央书店、苏州的新青年书报社、常州的新亚书店、无锡的日新书店、常熟的新新书店、镇江的开通书局、杭州的西蒙书店、宁波的开明书店和嘉兴的嘉华书店等9家书店,其中许多都是进步书店。从第2期起其发行范围从上海拓展到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拓展了《文萃》的发行区域。到第4期出版时,其外埠特约经销处又拓展到太仓、芜湖、扬州蚌埠、长安、汉口、济南、宁波、开封、天津、高邮、泰县、南通、沐阳、嘉定、松江等地,外省市发行书店从8家增加到23家,还在北京发行了航空版《文萃》(北平版),使《文萃》的发行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华北、华东地区的国统区。发订数也从最初的每期5000册逐渐增至20000册以上。正是文萃社在发行上的努力,为《文萃》在国统区形成较强的舆论影响力,为中国共产党扩大在国统区的舆论影响创造了基础条件。

(三)冲破政治封锁,争夺舆论斗争阵地

《文萃》采用送书上门,成立人人书报社,与国民党坚决地争夺舆论斗争阵地,坚决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舆论斗争,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通过《文萃》及时传递到国统区读者耳中。由于《文萃》周刊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进步主张,因此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无异于一把直刺胸膛的匕首,自然为国民党反动派所不能容忍,也势必遭到反动当局的极力压迫和破坏。在争取舆论阵地的过程中,查禁与反查禁斗争几乎贯穿了《文萃》出版发行的全部生涯。面对国民党越来越疯狂的查禁,为了让读者能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文萃》推出了电话订购和送书上门的服务。如第53期上刊登的启事所说:“本市读者:如在书报摊上买不到本刊,可先书面或电话告知地址,专人按期送上,订阅或零购均可”。通过这种办法,不仅揭露了敌人查抄书报摊等罪行,而且还运用函购、电购等发行业务,冲破了敌人的“政治封锁”。此后,为了保证《文萃》的发行,上海党组织决定成立人人书报社,并由参加人人书报社的中共报摊支部的同志组成报摊发行组,公开经营其他刊物,以掩护《文萃》秘密发行。《文萃》的这些做法,有力地扩大和保障了《文萃》在国统区的发行,提升了它在国统区的舆论影响,巩固了党在国统区的舆论宣传阵地,使党的声音能够很快传进读者的耳朵,为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影响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