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一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束缚与钳制,对日本侵略者开展全面大反攻,迅速收复了大片国土,解放区迅速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事业在全面内战爆发后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一批又一批城市、矿山和交通中心相继解放,使解放区新闻事业由收缩转入再发展并走向全面胜利,解放区新闻事业的中心也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收缩与全面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发展、收缩、再发展直至取得全面胜利的历程。

抗战一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束缚与钳制,对日本侵略者开展全面大反攻,迅速收复了大片国土,解放区迅速扩大。至1946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面积发展到近3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约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在广大的解放区内,人民新闻事业迅猛发展,报刊的出版条件大为改善,绝大多数由油印改为铅印,不少扩版或改版为大型日报。随着一些城市和工矿区被解放,城市报刊和工矿报刊也应运而生。例如,原在阜平出版的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于1945年9 月12日迁至张家口市出版,并改为对开4版,成为解放区第一份在城市出版的大型日报;中共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市创刊,日出对开4版等等。人民广播事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广播电台网初具规模。1945年9月1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呼号仍为XNCR。至1946年6月,哈尔滨、张家口、大连、长春、安东(今丹东)、鞍山、吉林、齐齐哈尔、承德等城市的人民广播电台也纷纷开播。

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迅速在上海等地创办党领导的新闻机构,将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扩展到收复区。在上海,抗战一胜利,党就办起了《新生活报》,1945年8月16日创刊,名义上是苏联塔斯社主办的俄文《新生活报》的中文版,9月1日后改名《时代日报》。9月14日,正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指示办报事宜:“上海《新华日报》及南京、武汉、香港等地以群众面目出版的日报,必须尽速出版。根据国民党法令,可以先出版后登记。早出一天好一天,愈晚愈吃亏。”根据毛、周电报的精神,党又办起了《联合日报》、《建国日报》、《联合晚报》、《文萃》周刊等一大批报刊。《联合日报》创刊于1945年9月21日,以美国新闻处的名义发行,11月30日被国民党当局指令停刊,后又于1946年4 月15日改名《联合晚报》恢复出版。《建国日报》问世于1945年10月10日,报头栏标有“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一行字样,以示其与《救亡日报》一脉相承,至10月24日仅出版了15天后即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文萃》周刊创刊于1945年10月9日,初为集纳性、文摘性刊物,1946年6月后逐步改版为时事政治性刊物。在此期间,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还乘民营电台纷纷申请复业之际,以上海市文化运动促进会的名义创办起中联广播电台,系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一家广播电台,1946年3月初开播,7月间被国民党当局借口整顿而查封。此外,新华日报社早在1945年底即派人至上海、南京两地筹办该报的上海版和南京版,但因国民党当局的阻挠与刁难而未能面世,唯有《群众》杂志获准由重庆迁至上海,于6月3日在上海出版第11卷第5期,并由半月刊改为周刊。在华南,根据1945年9月初中共中央电告中共广东区党委迅速派人去广州、香港开辟宣传阵地的指示,中共广东区党委决定由东江纵队《前进报》派出骨干赴香港办报。11月13日,《正报》在香港创刊,后改为杂志,出至1948年11月13日因华南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而自动停刊。1946年1月4日,《华商报》在香港复刊,并由晚报改为早报。在北平,党利用1946年1月国共两党在北平签订停战协定并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之机,于2月22日创办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分别由徐特立和钱俊瑞担任社长,至5月29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后,由于人民解放军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动放弃了一些地方,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由发展转为收缩。许多报刊被迫从城市迁回农村出版,由大报改为小报,由铅印改为油印,由日刊改为双日刊、三日刊、周刊以至不定期刊,发行范围与数量也由大变小,还有一些报刊被迫停刊。例如,《晋察冀日报》于10月11日解放军撤出张家口市后迁回阜平出版;《新华日报》华中版于12月26日被迫停刊。1947年3月国民党当局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后,延安《解放日报》于3月9日起由原来的一张四版改为半张二版,3月13日在延安出版了最后一期后撤离,3月15日起在子长县史家畔村出版,日出一小张二版,3 月27日出至第2130号后停刊。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为了保证在战争期间永不中断,自1946年11月下旬起就开始研究与准备转移事项,其中一部分工作人员转移至陕北子长县史家畔村,为建立战备台而积极准备。因此,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期间,在延安工作的电台人员坚持工作至14日中午,已转移到子长县好坪沟村的战备台工作人员则自14日晚上起接替播音,并于21日起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播音。此时,中共中央指示晋冀鲁豫解放区与邯郸新华广播电台迅速筹建一座新的广播电台。自3月29日晚起,这座设在太行山麓涉县境内的新建电台接替陕北台播音,但仍使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事业在全面内战爆发后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是国民党当局首先要摧残的对象。国共合作破裂前,国民党当局就散布谣言说新华日报社藏有武器,并多次派军警宪特进行搜查。新华日报社所在地重庆化龙桥,是一片洼地,国民党军队在四周山上构筑了工事,将报社人员的行动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当局于1947年2月28日凌晨派军警宪特包围了新华日报馆,宣布“限令”中共人员从当天上午3时起停止一切活动,新华日报重庆馆和成都营业分处的工作人员于3月9日乘飞机离渝返回延安,昆明营业分处的工作人员则转道上海前往晋鲁豫解放区。南京、上海等地的中共机构也在2月28日接到“限令”停止活动的通知。《群众》杂志于3月2日在上海出至第14卷第9期后停刊,其工作人员随后撤回解放区。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一批又一批城市、矿山和交通中心相继解放,使解放区新闻事业由收缩转入再发展并走向全面胜利,解放区新闻事业的中心也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1947 年11月12日,《新石门日报》在华北重镇石家庄创刊,后改名《石家庄日报》。1948年1月1日,《内蒙古日报》在乌兰浩特市出版。3月15日,《吉林日报》迁回吉林市出版。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改组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出版,实际上已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日报》于2月1日试刊、2月2日出版北平版,3月15日迁北平出版。同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也随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并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播音。6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原新华通讯社的口语广播部扩充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作为领导与管理全国广播事业的机构,由廖承志任处长,广播事业从此脱离新华通讯社,进入独立发展时期。7月13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平成立,胡乔木任筹备会主任,胡愈之、廖承志任副主任,萨空了、徐迈进分别任正、副秘书长,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进步新闻工作队伍胜利会师。筹备会还推出12名正式代表、2名候补代表,代表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新闻界参加新政协,共筹建国大计。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正式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胡乔木、范长江先后任社长,邓拓任总编辑。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再次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