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电视台台长韩国强简介

山东电视台台长韩国强简介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电视台台长韩国强简介韩国强,大学文化,198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1998年9月任山东电视台台长,2002年同时兼任山东电视台党委书记、山东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姜文祥 郭玉莘〕附录:受访台相关文章建立市场经济规则下的人才激励机制山东电视台台长 韩国强何为人才?

山东电视台台长韩国强简介

韩国强,大学文化,198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1982年1月分配到山东电视台工作,曾任记者、编辑、新闻部副主任,1993年5月担任山东电视台副台长兼新闻部主任,1996年12月聘任为高级记者。1998年9月任山东电视台台长,2002年同时兼任山东电视台党委书记、山东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1995年获山东新闻界首届“泰山新闻奖”。

访谈导航:

近几年,山东电视台在全国收视市场份额和广告收益方面一直位于全国排名的前列。已取得的成绩只属于过去,面对各省和地方电视台日益增强的竞争实力,已在电视传媒改革浪潮中搏击多年的韩国强台长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实践他的“创新发展”理念?如何带领他的近千人的团队寻找征程上新的事业突破点?

下一步怎么走?

记 者:改革和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题。作为山东省级电视台,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突围方向在哪里呢?

韩国强:2003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可以说,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探索和思考。2005年初,我们提出“面向市场,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改变不适应事业发展和市场观念的旧的思想、体制和机制,以电视节目制作为龙头,在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的同时,开始了产业化尝试。

市场在哪里?

记 者:面向市场,在电视台内部怎样体现呢?

韩国强:首先,我们从改革和完善节目评价体系入手。1998年我们台建立了自己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收视率、观众满意度和专家评价三项指标构成。在试行的过程中,我们愈来愈感到,节目、时段和频道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硬道理,故确定把市场份额和节目的广告吸纳能力作为考评节目的重要标准之一。去年底,我台所属的齐鲁频道率先对7档互动性娱乐节目的考核办法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考核的四项指标包括收视率、市场份额、广告回报,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指数,每一项指标都有量化、明细的标准,栏目经费、节目成本、人员收入都和这些指标挂钩。实行几个月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有了大幅度增长,节目成本降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下一步,这种考核办法要在各频道推广,使之成为推动内部管理改革的总抓手。

其次,在用人和分配机制改革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试点,让社教中心率先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岗位职责、岗位目标、工作量核定等,实现定岗定编、量化考核和等级化管理,形成了模拟公司的人员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有的频道还不拘一格,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实行“零奖金制”,切实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此外,对于后勤管理、物业管理等与主业不密切的业务,积极进行剥离,实现市场化运作,这不仅提高服务的水平,还大大降低了电视台运营成本。

如何产业化?

记 者:在推进产业化方面,山东台做了哪些工作?

韩国强:一是在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在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的城市,开办节目制作公司;二是对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坚决实行公司化运作。我台申办的“收藏天下”付费频道即由收藏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具体运作。这些公司都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织架构,自负盈亏,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它们既是电视台控股的经营实体,确保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电视台手中,又是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确保其生机和活力。

img29

山东电视大厦

记 者:以公司发展内容产业,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哪些?

韩国强:第一,成为新节目的孵化器。我们以前总在说节目创新,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原创性节目。但做来做去,最后发现还是跟在别人后面,邯郸学步,亦步亦趋。今后,这些公司要以很大的精力对最新形态节目做跟踪研究,并利用当地信息和人才优势,推动节目创新,打造原创栏目。同时,通过“鲶鱼效应”,带动全台节目创新。另一方面,它们制作的节目可以向全国众多地面电视频道销售,扩大赢利渠道。

第二,成为社会资金的吸纳器。根据国家规定,国有资本在非垄断领域,不能注册为独资公司。这些公司,利用山东电视台的品牌和行业优势,在国家广电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以优质项目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智慧换财富,通过资本运作,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

第三,成为新体制、机制的检验器。在现有的体制内进行改革,阻力大,风险也大。在公司全新的环境中,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怎样用人、分配,都可以大胆地试,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机制创新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为全台的机制改革提供参照和借鉴。

第四,成为人才的储备器。在电视台体制内,并不缺优秀的记者、编导和主持人,但是既懂节目又懂经营的人才凤毛麟角。公司凭借体制优势、地利之便,可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并为全台的可持续发展,集聚和储备才智资源。

〔姜文祥 郭玉莘〕

附录:受访台相关文章

建立市场经济规则下的人才激励机制

山东电视台台长 韩国强

何为人才?《辞海》定义说:人才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定义说: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人才的标准只能是相对的,我们不妨实用一点,从供需关系出发,把人才视为“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工作的需要来确定人才,选择人才,也有利于我们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对中国电视行业而言,当前最急需的是什么人才?

首先,是既懂宣传,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广播电视行业今后几年面临的一个既紧迫又棘手的课题就是如何从事业体制向产业体制转型。我们现在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广播电视不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工具、娱乐工具,同时也是一个能够创造巨大社会财富,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在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下,我们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党的宣传政策,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宣传干部。这些人是我们各级电视台的骨干和基础。但这些人的一个共同弱点就是市场意识较差,对市场规则不熟悉,有的甚至没有任何产业运作方面的经验。事实上,在最近几年媒体广告的竞争中,广播电视的市场份额一直在缩小,而广告一直被认为是我们这个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这种现状已经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还将影响到我们在整个媒介行业的地位。和报纸、杂志相比,我们的差距体现在人才上。近20年来,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坐享新技术支持和政策保护的双重优待。电视不像报纸、杂志那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的压力。由此导致了电视人的竞争能力较差,市场意识较弱。到了国家逐步放开媒体的产业经营的时候,电视业缺乏经营人才的现象就暴露出来了。

其次,是缺乏能够和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人才。中国电视发展到今天,节目的制作水平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已经走过了电视制作的初级阶段。但是,我们的电视节目与国际上一流的电视台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我们的电视台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比较低,我们生产的电视节目在国际上获奖的机会远远低于国产电影。除电视剧之外,我们生产的包括纪实类在内的各类节目很难卖到境外去。这一切都与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相称。导致我们比较落后的不是设备问题,我们使用的电视设备与国际上是同步的,问题仍然是出在缺乏人才上。我们缺乏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电视发展潮流和节目制作话语体系的专业编导、记者、制作人

再次,是缺乏较高水平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这类人才的缺乏具有普遍性。许多电视台都为找不到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苦恼。能够把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的人不缺,相貌端正、漂亮的人也不缺,而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发音、相貌,更多的是他们的综合素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优劣,决定着一个节目的成败,甚至影响着一个频道一个电视台的人气和收视率。

二、眼睛向内,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在外界的人看来,电视行业多年来一直受到两个高门槛的保护,一是政策门槛,再一个就是技术门槛。

电视行业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各级电视台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行政区划内处于垄断性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绝大多数行业已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但电视行业的市场发展却比较缓慢。有人比喻说,目前在中国其他的行业像“公园”,只要有足够的钱就可进入,而电视行业还是“军事禁区”,有钱也未必准入。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中国有成功的房地产商、制造业大户,却很少有经营传媒的成功人才,那些在其他行业很有作为的人物,往往是望电视而兴叹。行业之外涉足电视经营管理的人少,熟悉电视行业规则的人更少。电视要走向产业化,很难到行业之外去寻找经营管理人。

电视行业的技术门槛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仅就媒体而言,报纸、杂志,甚至广播,只要有相当的文字表达能力就可以很快适应。但一名优秀电视编导的成长过程却要慢得多。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行业,没有一两年的锻炼很难作出优秀的作品来。要对整个行业有较清楚的了解和把握,一般需要有三五年以上的从业经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电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是图像。电视用图像来叙事、抒情。文字,包括依据文字表达的声音,一般是居于辅助的地位。一个没有一句文字解说的电视节目,可能是一个优秀节目,但只有文字没有图像的电视节目则是不可想象的。图像叙事是与绝大部分人从小接受的文字叙事、语言叙事差别很大的叙事方式。一个人进入电视行业,要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就必须重构自己已经习惯的叙事逻辑和技巧。这个过程要比单纯学习某一项技术所花的时间长得多,也困难得多。即使在行业内部,有的电视从业者,终其一生都没有掌握影像叙事的特点和技巧,没有明白电视与一般文字传媒的实质不同,更不用说从外行业进入电视的人。

以上特点决定了电视行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眼睛向内,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由于行业特殊,给电视行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给电视从业者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由此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和社会人士投身到这个行业中。电视台是一个人才聚集的高地,电视从业者中不乏社会精英,不乏高智商、高素质的杰出人士,只是长期以来的封闭管理和单一发展模式压抑了他们的锐气,限制了他们的潜能。只要给以适当的条件和机会,他们完全可填补我们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空缺,并创造出一流的业绩。近几年来,山东电视台在调整干部中,把一些优秀的编导和制片人推到频道总监的位置,让他们既负责节目的生产管理,又负担频道的创收。事实证明,这些人大都能较快地从单纯宣传业务人才发展成为既懂宣传又懂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他们的努力下,频道的节目影响日益扩大,经营收入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眼睛向内,发现人才,是对领导者素质的一种考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对待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如何使用好一个人,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伯乐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能在别人认为是劣马的马群中挑出优秀者。同样在选人方面,我们如果更多地看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其发挥优点和长处,我们就总能找到人才。

眼睛向内,发现人才,还包括发现那些有潜质的人。这些人由于见识、阅历等原因,或许一时难当大任,难成优秀的专业人才,但只要加以培养,加以磨炼,给以机会,就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尤其是在专业技术领域,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培养过程。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今年山东电视台开设了每月一次的改革创新系列讲座,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和从业者介绍电视行业最新的观念、手法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以此来开阔大家的思路和视野。同时,我们还准备组织一些较有培养前途的人到发达国家去进行集中培训和学习,造就一批熟悉国际传媒规则和运作方式的专业人才。

在自我培养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适当引进一些急需的人才也是必要的,比如优秀的主持人,引进甚至比自己培养更合算。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山东电视台也是敞开大门,招贤纳士的。

三、建立市场经济规则下的人才激励机制是解决人才问题的治本之策

不同的人才观,影响着人才激励机制的不同制定。当我们把人才定义为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源的时候,实际上也就从市场的角度认可了人才的价值。

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人才的概念可以是宽泛的。但对一个行业,一个单位而言,过于宽泛的人才定义,只会使我们忽视真正的人才,也难以下决心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既然是一种人力资源,它就应该像其他资源一样接受市场的调控。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一个像我们这样宽泛的人才概念,英语中甚至没有一个与汉语“人才”对应的单词。对一个国家而言,他们将那些对社会发展起关键作用和影响的人物称为“精英”(elite)。对一个行业而言,他们将那些举足轻重的人物称为“专业人士”(professional)。而具体到一个企业,他们就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供应情况来决定自己的用人政策和激励标准。对于那些企业需要,但市场供应不足甚至稀缺的人力资源,不管他是什么学历、职称,都会给以高薪或者其他的奖励。在任何时候,精英、专业人士以及被企业当做人才的人都是少数。物以稀为贵,这样的一种人才观决定了人才总能得到比一般人更好的职位和报酬。也正是这样一种机制,使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配置较为合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对容易满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议》中提出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我们应当以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规则的人才激励机制。

市场经济规则下的人才激励机制,不能理解为单纯的高薪资、高报酬。人的价值的货币化固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但绝不是唯一的方面。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人还有自尊需求、荣誉需求。成熟的人才激励机制应该包括对人的报酬、职位、荣誉的综合奖励。报酬是纯物质的,荣誉是纯精神的,职位是既有物质的因素又有精神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要能给人带来成就感。不同的人才,对奖励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只要能够吸引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可以进行综合奖励,也可以单纯给予某一方面的奖励。

建立市场经济规则下的人才激励机制,确立以供需关系为主的人才选择标准,可以使一般员工认清自己的位置。人力资源,往往是在流动中体现价值,在每个人的不懈努力中得到素质的整体提升。而人才,也是在流动和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创造出价值。

附录

山东电视台简介

山东电视台始建于1960年10月1日。目前自办卫星频道、齐鲁频道、体育频道、农科频道、公共频道、收藏天下(付费频道)、青少频道7套节目和山东电视台网站(www.sdtv.com.cn)。全台员工730名。卫视频道于1994年元月1日通过亚太—1A卫星发射,实现全国及周边国家的覆盖,并于当年在全国第一个实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2002年10月30日,开通了亚洲—3S卫星数字信号发射,同时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双星发射。这标志着山东电视台卫星发射进入数字化时代。山东卫星频道的覆盖率在全国超过50%,是收视人口超过7亿的省级大台。

近几年,山东电视台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电视台的综合实力。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努力打造7个频道,基本上实现了专业化经营的方式。卫星频道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以“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为主题的文化定位,立足全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齐鲁频道是以城镇居民为主要观众对象的综合性频道。体育频道以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倡导全民健身,愉悦观众身心为宗旨的体育专业频道。农科频道是全国第一个定位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专业频道,通过有线电视网传送全省17个地市,每天播出24小时。公共频道定位于为全省各市、县新闻服务的综合频道。“收藏天下”频道,是我国唯一定位于“收藏、交流”内容的专业化数字付费电视频道。青少频道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丰富多彩的交流空间,引导青年人打造时尚健康的生活概念为鲜明特征的专业频道。目前7个频道个性鲜明,有较高的收视率,晚间最高时段平均收视率达到23%。

山东电视台创办的新闻节目、专题栏目,如《今日报道》、《新闻人物》、《道德与法制》、《阳光快车道》、《天南地北山东人》、《乡村季风》、《数风流人物》、《今夜星光灿烂》、《大家一起来》、《天下父母》等不仅在全国产生影响,还获得各类全国优秀栏目奖。近几年山东卫视有30多部作品荣获全国新闻奖,80多部作品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奖。

山东电视台实施“走出去”战略,面向市场,拍摄了世界江河30集系列片《尼罗河》,跨越欧亚非三大洲,以中国记者眼中的世界为内容,拍摄了28集大型系列片《环球纪行》,以及22集大型系列片《珠江大漂流》、60集大型系列片《中国海疆行》等,我们的足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