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业务方面的创新策略

基础业务方面的创新策略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基础业务方面的创新策略(一)无线广播无线广播是国际台传统的强势主干业务,经过几代广播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国内独一无二、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外宣广播品牌。凡是有条件的国家,国际台通过向境外合作媒体公司提供节目素材、与合作方共同策划、联合制作节目等方式实现节目落地。

四、基础业务方面的创新策略

(一)无线广播

无线广播是国际台传统的强势主干业务,经过几代广播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国内独一无二、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外宣广播品牌。近年来,国际台各编辑部门围绕重大宣传报道和日常报道工作,以增加节目的针对性、时效性、亲和力和说服力为目标,整合人力资源,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国内、国际重大宣传报道工作,新闻时效性进一步增强,节目可听性不断提高,驾驭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和创新。具体表现在:

1.拓展节目内容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43种语言(38种外语和汉语普通话及4种方言)向全世界广播;无线广播总时数已达每天408.5小时,其中,本土发射台播出节目190小时,利用海外发射台播出节目218.5小时。为了提高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加对听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国际台首先对节目内容进行了改进,如英语的《新闻与报道》、法语的《今日中国》等节目,通过增加中国和对象国信息报道的数量,对重大国际热点新闻进行实时跟踪报道,采取记者连线、专家点评等方式,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时效性。在国际报道方面,国际台积极落实中央领导有关“向世界报道世界”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各驻外记者站对重大或突发新闻的一线采访和报道,以及编辑部和语言部的选题策划、记者调配等工作。对伊拉克战后局势、中东冲突、欧盟扩大、印度洋海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国际台记者都进行了大量的一线采访,使得这些报道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独家特色。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大洲建有近30个驻外记者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拥有庞大的信息网,为新闻的时效性提供了保障。

2.进一步改进报道形式和报道手法

在报道形式和手法上,国际台牢固树立“内外有别”、“外外有别”的意识,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受众的特点,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各项报道,节目形式不断改进,新闻时效不断增强,节目质量稳步提高。

如国际台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对外广播的特殊表现形式,大胆改进对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报道、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或决策的报道,效果良好;再如,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国际台各部门推出了一批奥运会专题节目,既重点报道中国代表团,又注重介绍对象国代表团,同时注意反映雅典奥运盛会全貌,并在节目中大量使用口播报道和对话、互动等形式,增强了可听性。

3.播出频率和播出时间策略

为了更好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国际台调整了播出频率和播出时间,推进频率建设,逐步建立“频率专业化、语言对象化、节目精品化”的国际广播发展模式,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事业规模。近几年来国际台不断推进语言广播播出频率和播出时间的调整工作。2004年7月15日,国际台又有10个语言广播新增播出时间24个小时,而且建成了24小时英语节目播出平台。全台每天从本土发射的广播节目已长达190小时。

4.增加直播场次

为了强化对外广播的冲击力,国际台增加了直播场次。直播不仅增加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而且显示了一个电台的综合协调能力。2004年1月,对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两场重要的活动进行了首次越洋在线直播,听众反响强烈。

新闻的时效性一直是媒体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广播对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它不需要复杂的技术设备和后期制作,不需要文字录入、排版、印刷和发行,为此国际台充分利用广播特有的这种优势,增加现场直播的场次。一旦有重大事情发生,国际台就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直播报道,大大提高了在同类媒体中的竞争地位,提高了收听率。

5.节目“本土化”落地

这就是指根据对象国受众的需求习惯,实施节目“本土化”落地。

长期以来,国际台节目在国外落地受两大难题困扰:一是国际台制作播出的节目与对象国电台的节目形式和当地受众的收听习惯有较大的差距;二是主要西方国家对境外电台节目的准入设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国际台的节目一直是单一的租用时段播出方式。

为了破解这两大难题,近年来国际台开始探索在重点国家和没有播出语种的国家有计划地推进节目“本土化”落地,即通过与落地对象国有实力的媒体公司合作,由国际台提供或由双方联合采访介绍中国情况的节目素材,再经合作方根据当地受众的需求习惯,在当地的主流中波、调频电台和网站播出。

国际台对节目“本土化”落地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与境外有实力的媒体公司联合制作以报道中国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在当地主流中波和调频电台中播出。目前,国际台已经与芬兰大众媒体公司合作,在芬兰和法国实现了落地节目的“本土化”。这两套节目在芬兰26家调频电台和法国主流BFM商务调频电台属下的18家连锁电台及比利时的6家主流调频电台播出。该公司还专门开办了冠名为radio86的介绍中国的芬兰语和法语网站,并被公认为芬兰介绍中国最重要的网站。法国合作电台负责人认为:落地节目本土化,在普遍对中国带有偏见的西方主流社会中,以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有效地传播了中国的声音。

第二种方式是,节目制作方式的改变。改变过去在国内制作完成后再传送到境外播出的方式。凡是有条件的国家,国际台通过向境外合作媒体公司提供节目素材、与合作方共同策划、联合制作节目等方式实现节目落地。对于节目的包装也将过去直接用国际台称呼的做法改为以《中国一周》、《2008北京奥运》等与中国主题相关的名称,同时聘请当地著名节目播音员、主持人主持节目等方式,按照当地听众思维与习惯,对国际台落地节目进行“本土化”包装。

第三种方式是,与境外广播电台合作,国际台节目经过包装后在境外电台中选播。近年来,BBC多次在对内广播节目《你耳中的世界》中选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中心的专题节目和相关时事节目,该栏目将选播的节目重新包装后播出,但每次都明确稿件的来源。这一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使得国际台节目在海外有了更大的影响。

6.改革听联考核机制,强化互动

国际台在2005年年初建立了听联考核机制,将听联工作纳入语言部考评体系,使听众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增强了全台各语言部工作人员的听众观念,拓展了听众工作的新思路,提高了全台听联工作的实效。

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5周年,国际台在全球听众中通过43种语言广播和互联网举办了《新中国55周年》知识竞赛,听众反馈非常踊跃。部分语言部还结合对象国受众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和征文活动,以此宣传中国,拉近和听众的距离。

国际台还举办了《浙江空中之旅》知识竞赛、《美丽神奇的广西》知识竞赛、阿拉伯语部《难忘的事》听众征文活动,在芬兰举行了“中国文化日”听众联谊活动,出版了世界语刊物《花童》、俄文报纸《中国风》、马来西亚报《听众之友》等多种语言文字的听联报纸等,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好评。

听联考核机制的实施拓展了听众的来信空间,提高了节目的收听率。

为了做好对外合作和听众联系工作,国际台举办了相关语言的开播周年纪念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听众来信稳步增长,力争网站点击率大幅度攀升。

为了加强与国际广播组织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国际台举办了“国际广播论坛”,增加了国际台与其他台的交流。同时国际台加大对听众的调研力度,真正了解听众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改进了节目的质量,获得了更多听众的好评。

为了加强与听众的联系,国际台在海外成立了“听众俱乐部”。2005年7月4日,国际台在悉尼成立了首个海外听众俱乐部,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将通过悉尼听众俱乐部这个“平台”广泛搜集当地听众的需求,把反馈的意见及时传递给华语台,以使华语台的节目越办越好。

通过加强与听众的互动,国际台不仅稳定了听众群,而且通过了解听众的需求以及听众对节目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还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带来了新的听众群体,国际台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通过国际台的对外宣传,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传入世界各地。

7.改进对内传播

另外,在依据三贴近原则从多方面改进广播的同时,也改进了对内报道和宣传。国际台的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这说明了内宣和外宣占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也是国际台的主要业务之一。对国内听众,国际台办有“轻松调频”(EASY FM)、“国际资讯”、“外语教学”、“Hit FM”等多套对国内广播的节目,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播出,向听众提供最新时事新闻、国际资讯和流行音乐,同时也提供了学习外语的平台,深受听众尤其是学生听众的喜爱和信赖。

(二)在线广播

在线广播是国际台为了适应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建设的要求,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的。它属于国际台新的重要业务,为了使其在竞争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促进国际台无线广播的发展,国际台对在线广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调整管理机制

根据中央提出“一手抓无线广播,一手抓在线广播”精神,首先从机构设置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国际在线原来隶属于国际台总编室,现在专门成立了直属的在线广播中心,这是响应党中央号召作出的一个重大的转变,工作团队人数也增至目前200多人。这样使得国际在线的功能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原来的功能基本上只是单纯的节目上网,而现在的感觉是网络常常成为广播发稿的第一流程,无线广播是在国际在线上选择精华再进行播出,时效性在互联网上常常体现得更突出。无线广播也利用国际在线实现了播出时更加良性的互动,比如《环球资讯》利用网络的互动就做得很好。

国际在线副主编张蒙说:国际在线现在的核心是真正在做广播人的网络电台,这种多语种的网络广播电台在全国是第一家。

2.加强栏目设计和栏目内容的针对性

目前互联网上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为了吸引网友的注意和喜爱,国际台在栏目设计和节目制作上针对不同的网民设计了不同的内容,使其针对性大大加强。例如根据网民的娱乐需求和网络特点开设的《新歌在线榜》、《不老歌》、《弦动我心》等栏目,深受广大网友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展现主旋律的《歌声里的回忆》、《红色经典》等专题节目,也是针对中青年网民设计的,这些节目也因为角度新颖、形式喜闻乐见而受网友欢迎;根据青少年学习需要推出的外语教学类节目,如以“听歌曲,学英语”为宗旨的《英乐时空》,由于巧妙地集娱乐和学习于一体,访问量节节攀升。

3.创立多语种网络电台等特色品牌

网络电台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抢占舆论新阵地,加强对网民的舆论引导,国际台依据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自身的语言优势和国际广播的特点,于2005年7月6日国际在线正式推出了多语种网络电台。

多语种网络电台使用华语、英语、德语和日语播出,节目内容涵盖新闻资讯、音乐欣赏和语言教学等领域,并在此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北美台、面向东亚国家的亚洲台和面向西欧的欧洲台。为了使节目尽可能贴近国外受众,国际台聘请了国外主持人,将节目风格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多语种网络电台是国际在线自创品牌的最重要品牌,其口号是:“缘自网络的精彩生活。”内容来源仅仅依靠国际台丰富的遍布全球的网络资源,目前主要以娱乐资讯为主,网友的点击中的半数是其中的娱乐资讯。

在线广播作为国际台新型主干业务,2004年10月18日,“国际在线”网站开播了中文网络电台,下设新闻、娱乐、音乐、外语教学等19个网络广播栏目,每天更新节目5小时,深受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开播当月,访问量为38万人次。进入2005年以后,访问量持续攀升,1月份突破100万人次,5月份达到156万人次,6月份突破200万人次大关,日均访问量达到7.3万人次,日最高访问纪录达到12万人次,比国内多家知名网站的网络电台高出数倍。

国际在线的中文网络电台已经具有了三个明显特点:(1)节目设计和节目内容针对性较强;(2)受众分布比较广泛,国际化、年轻化、高学历化特征明显,听众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中国台湾、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107个国家和地区;(3)聚集了一批忠实听众,不但栏目有自己的忠实听众,主持人也有自己的“追星族”。

随着“播客”(podcast)技术的出现,网民可以自己制作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网络音频节目,成为网络舆论管理的难点和盲点,因此抢占和加强引导势在必行。目前,播客、管窥天下、新闻周刊、文化频道、娱乐频道都是国际台强势的自创品牌。比如2005年美国格莱美颁奖在国际在线的文娱频道实现了网上直播。

4.制定在线广播节目内容考评办法

主要依据发稿量和发稿质量进行把关,特别是依据访问量,考察网上节目内容的受欢迎程度等,通过这种量化考评办法,调动大家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客观的数据奖勤罚懒,突出把握国际在线的内容质量、更新速度和受欢迎程度。

5.加大国际在线宣传推广力度

为了加大对外推广、扩大影响、提高访问量,国际台专门成立了推广部门,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推广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和有针对性地以活动带内容,重点推广外文网站。国际台开展了一些网上知识竞赛,吸引大量网民参与;加强CDN推送力度,继续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进行受众有奖调查,了解受众信息,为网站的建设提供了参考;选择了几个重要的外语网站,制作汉语教学软件,比如“教你轻松学汉语”活动。由遍布世界各国的网友来信,针对一名英国留学女生患白血病的事件,国际在线在网上呼吁社会献爱心活动,网友踊跃参加,收到几千人的留言。除这些以外,就是通过无线广播推介、电视手段推介、外宣产品推介、在外国著名传媒上做广告推介等形式,大力宣传在线广播,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使在线广播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前景。

国际在线已经成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网站,目前的基本状况是知名度不太高,但美誉度高。有网友说这是国内最好的网站(理由是它坚持了自己的理念)。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她成为更具特色的品牌,外语教学也是一个品牌,将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网上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