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学方面的提问策略

社会学方面的提问策略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学生两人一组欣赏他们的画,向对方解释画面中每一部分的意义。接下来,教师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一组发一份经过小组讨论、一致同意回答的问题列表。莉蒂亚看到了整个事件,并报告了教师。当教师询问纳尔逊在比赛中发生了什么事时,纳尔逊不做声。故事照片上的萨拉是由一名现代小姑娘扮演的,但书中的内容是从第一手资料中搜集来的。

教育界对于小学阶段应该学什么样的社会学课程一直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不同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其重点会因思维、知识和个人品德的差异而各有不同。我们相信,获得知识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的最佳方式是通过一门涉及各种内容的综合课程——历史和时事的议题,促进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和情感过程,而这最好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就像下面的例子。

情景11    三年级    综合:社会学/科学/艺术

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活动通常涉及仔细观察、推理、信息分析,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例子里,教师使用“迷你探究教育法”(Mini-Inquiry)发展学生在这些领域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观察、分析,教师选择了一段视频,该视频摘录自迪斯尼电影《小姐弟荒原历险记》(影片设定在澳大利亚现代都市中)。因为学生们开始研究沙漠,教师使用这段视频来展示沙漠生活重要的方面。学生们在观看这段视频之前,没有进行任何的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把他们认为沙漠生活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某一方面大致画出来。当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学生两人一组欣赏他们的画,向对方解释画面中每一部分的意义。

接下来,教师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一组发一份经过小组讨论、一致同意回答的问题列表。以下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和由小组回答的答案:

问:这个沙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是炎热和干燥,没有什么树木或鲜花;在沙漠里,没有太多的生命存在,夜晚很冷。

问: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他们被称作什么?

答:土著居民。

问:这个沙漠在世界的什么地方?

答:在澳大利亚的中部,离我们很远。

问:在那里居住的人们用什么来遮风挡雨?

答:他们有像我们一样的房子,但是没有这么好,是小棚屋,有一些人住在山洞里。

问:他们做什么工作?

答:一些人是导游,一些人是猎人,一些人放牧。

问:在他们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答:找到足够的食物,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可能和我们一样—养家糊口、平安一生、生活节奏慢。

问:这些人和我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他们也能感受爱与恨,他们可以快乐或悲伤,他们也辛苦度日。他们也是人,关心爱护他人和家人,他们喜欢大笑并能得到乐趣。

问:这些人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答:他们穿的衣服不多,不去购物,他们生活得更不易。他们努力工作,说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和我们差别很大。

问:什么事情是我们有,他们也可以使用的呢?

答:电视、空调、冰箱、冰淇淋、冰块、游泳池和灌溉。

问:你想问这些人什么问题?

答:你们喜欢你们的生活吗?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你们平时喜欢做什么来自娱自乐?你们曾经想过逃跑吗?你们希望住在北美吗?你们曾希望看到下雪吗?

注意,不同分类的问题:第一类较低水平,接着后面的问题是更加具有批判性和开放式的问题。当学生给出问题的初步答案之后,教师让他们再看这段视频,鼓励小组重新思考和修改他们的答案。然后,小组共享答案,讨论不同的回答以及回顾电影片段来解决争论或阐明观点,例如:“什么事情是我们有的,他们也可以使用的呢?”这个问题学生给出了很多的回答,但这些答案都是需要使用电的,而电影中的人物生活是没有电的。因为这些学生从未思考过一个文化是没有电存在的,他们学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影响着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同样,一组假设这些住在沙漠的人们都喜欢住在美国或加拿大,而其他小组则挑战这一假设,并指出影片中的一些实例来证明他们似乎满足于自己的生活。

情景12    一年级    综合:公民素质/角色扮演/口语

在休息时,当轮到纳尔逊上场踢球时,他把阿曼德推到在地。莉蒂亚看到了整个事件,并报告了教师。当教师询问纳尔逊在比赛中发生了什么事时,纳尔逊不做声。阿曼德虽然不哭了,但他还是很沮丧。莉蒂亚认为纳尔逊有可能也很苦恼,因为他一直没被允许上场。

教师很快决定,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把这一幕令人不快的场景转变为一次有现实性意义的交际学课程/口语课——不仅仅是针对这两个男孩,更是针对全班同学的。批判性思维活动帮助学生考虑多种解决方法,以解决争端。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下面步骤进行:

1. 有一名保持中立的观察者, 关于在比赛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莉蒂亚给出了她自己的版本。

2. 再选出两名立场中立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发生冲突的两个孩子。

3. 让进行角色扮演的两名演员花几分钟准备一场短剧,剧情完全按照莉蒂亚所说的那样发生。

4. 当演员们准备好之后,教师叫其他学生一边看短剧一边记住以下问题:

5. 教师重申了最后一个问题,要求每个学生想出一个可以处理该问题的其他方法。

6. 每个学生都提出了关于这次争执他们的版本。

7. 观众分享了一些如何处理该问题的其他方法,汇报讨论(摘录)如下。  

教师:解决该问题的其他方法是什么?克里斯汀、吉尔和克雷格?

克里斯汀:可以把纳尔逊叫到办公室去。

教师:这倒是行,我本来也可以处理,但是我一直在解决他们的问题,你还能想到一种他们自己可以解决的方法吗?

克里斯汀:嗯,纳尔逊可以来找你,告诉你,他没有得到任何的上场机会。

吉尔:或者他只要对阿曼德说。

教师:是的,这些方法都不会伤害任何人。克雷格?

克雷格:如果他们表现得不是很友好,他可以离开,去做其他事情,他没有必要去推别人。

教师:这些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方法,谁还有别的主意吗?布兰登?

布兰登:他可以拿一分钟的球,让他们停下来,说:“得了,各位,我还一次也没轮到呢。”

教师(微笑着,并点了点头):哇!你们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人被推倒或是受伤,做得不错!

情景13    六年级    综合:全球意识/数学/ 写作

通过模拟全球的粮食供应,六年级学生对全球的人口规模和粮食供应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你所见过的最饥饿的人有多么的饥饿?”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快写策略”来回答该问题,然后给学生解释道:“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有多少食物,你们全班将代表世界各地的人们。”

随后,教师按照下面的比例,把全班分成五组: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相应的数学比例,算出每一组成员的人数,把全班30名学生分成五组,每个人都被分配到其中一组,小组的具体人数如下: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教室的前面,并且大体上是依照学生所了解的各洲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来安排。

接着,教师拿出一条面包,告诉学生它代表着世界上所有的粮食。根据上面所列的比例,教师让学生计算出每一组应得的准确份额,帮助学生分配这条面包,然后,每一个小组都被分配一定份额的面包。在各自的小组里,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每组与全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他们的一些看法:

西方:我们喜欢我们的粮食供应比其他人多得多,我们当然认为应该与其他国家的人们分享我们的食物。但是我们觉得在现实中,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人们——我们,并不怎么考虑其他地区的人们是多么的饥饿,我们只是假设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和我们一样拥有很多。

亚洲:一开始,我们真得很生气,因为我们比其他地区的人数更庞大,但是食物的供应远远不够,这太不公平了,西方应该给我们一些食物。

中东:有些小组人数比我们的多,但吃的却比我们的少,也有的小组人数比我们的少,但吃的比我们的多,我们处于中等的水平。我们可能有足够的粮食,但是不足以分给别人,但是如果有人挨饿,我们会把粮食分给他们。我们认为真正的中东人并不这么认为,但是我们确实也不知道。

教师:如果你们没有足够的粮食,你们希望其他国家的政府为你们的处境做些什么?亚洲和非洲,我想让你们给其他的政府写信,告知他们你们了解到的所有情况。如果政府有充足的粮食进行分配,那么你们认为这样的政府应该做些什么?西方、中东和拉丁美洲,我想让你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并给“自己的”政府写信,对于如何平均分配世界粮食供应,阐明你们的看法。

情景14    五年级    综合:历史和地理知识/口语/写作

历史的讲述往往是从成人和政治观点出发的。在很多的领域,学生不得不使用成人写的参考资料和第一手的资源,对以前的儿童生活场景做出推断。但是,我们知道当儿童能在历史语境中看到他们自己时,他们就会与历史连接得更加紧密,正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在这个五年级班级中,学生们正在预先准备几天之后将要进行的一次历史再现的实地考察。在进行这次考察之前,教师让学生阅读了《萨拉·莫顿的一天》,这部历史小说是关于生活在1627年普利茅斯农场一个女孩的故事。故事照片上的萨拉是由一名现代小姑娘扮演的,但书中的内容是从第一手资料中搜集来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以下的讨论:

格洛莉娅:故事是关于我们拥有什么,才可以活下来,是食物、衣服和居所,我认为这也意味着我们也需要爱与关怀。

瑞吉:萨拉有很多工作是她必须要做的,她花了很多时间来满足家人们的基本需求。我想知道对她来说,这一天是否是平常不过的一天。她没有花太多时间来完成学校的功课,她给自己上课,旁边也没有其他的学生。

罗伯托:我觉得天气很冷,不是秋天就是冬天,因为她穿了很多的衣服。即使地上没有雪,阳光普照,但是她穿的那些衣服看上去好像天气很冷。

伊凡:她和朋友们在玩游戏,尽管他们称之为弹珠,但这个游戏我之前没有听说过。

杰里米:天气和季节会影响人们衣服的穿戴,以及所种植粮食的种类。

奥黛丽:房子看起来可能也不同,因为周围有不同的材料可供人们来建造房屋。如果没有太多木材,他们可能会建造小点的房子,这样,用的材料也会少。

教师:我们很快就要去萨特堡进行一次野外郊游了,你们认为是否我们也可以写一本书?描述一名住在萨特堡的孩子一天的生活?我希望你们在小组里考虑以下的问题。

当讨论这本书时,学生给出的回答包含支撑材料与实例论证——教师没有提示或暗示。教师在这一年早些时候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策略,培养了学生详述答案的能力。学生们之前已经验证“好的”回答需要包含的内容,不论学生是回答书本的问题,还是回答讨论的问题,他们都已经学会在回答时要提供原因、论据和实例。

相关信息

创造力经常是指把别人已有的想法进行改造或调整,形成新的想法。学生可以使用电影制作软件或演示软件来展示17世纪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决定将他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前儿童的生活进行比较。

情景15    二年级    综合:历史大事时间表/地理/口语/艺术  

《枫树街神秘之屋》是由B. 普赖尔所著,讲述的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在某一(虚构的)地方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写作是对观点与思想的排序,为了条理性地理解这些观点与思想,可首先以时间的顺序对其进行排序。之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使用一些更为复杂的排序方式,例如,设定的优先顺序。对于青少年来说,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区分他们观察到的与他们基于观察所填写的——换言之,他们是如何推论的。这一活动使学生确定事件发生的顺序,并利用该信息来确定他们当地社区的历史大事时间表。注意不同的划分范畴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学学科:历史、地理、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教师:我们会读一个故事,该故事是关于某一特定地点的,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我会给每一个人一幅思维导图,在图的最顶端是历史大事时间表。当听完这个故事的时候,请写下一些词或者画一些符号,以帮助你们记住枫树街所发生的改变。

教师读完该故事之后,接着进行以下的讨论。

教师: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运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莉比:一开始,住在那里的人们是靠步行或靠动物运输的,后来,人们用动物拉车,再后来机器发明出来了。

雅各布:是的,他们有拖拉机、卡车和汽车,他们有了机器之后,运输速度有了大幅地提高。

教师:那里的景物有了怎样的改变?

卡罗:第一批人几乎没有改变这里的一切,他们捕猎,他们养的马或许留下一些踪迹,但是,周围的环境基本上保持不变。

教师:去过枫树街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吗?

蒙蒂:不是的,以后,来这里的人们把这里改变了很多,他们砍伐树木,铺设道路,甚至改变河道。

教师:现在,我想让你们按照在书中真实观察到的内容,填写“记录表”(见图表7.3)。

讨论结束之后,学生花几分钟的时间来填写“思维导图”(导图可以由每个学生画一张,也可以由整个班级画一张)。

教师(几分钟后):你们是如何知道在思维导图上要填写什么内容?

莱利:通过书中的图片或是故事中的单词,我们可以看到全部的变化。

教师:你们能够使用书中所观察到的内容来回答思维导图底部的问题吗?

泰勒:不能,我们只能猜测。我们可以看到房屋,以及建造房屋所用的材料。我们可以猜测他们吃的食物,例如,土著印第安人把动物的皮搭在帐篷上,我认为他们猎杀动物之后,用动物的皮做帐篷,并吃掉肉。

教师:是的,通过看图片并把我念给你们听的内容记住,你们就可以回答顶部的问题,可以直观地得到你们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然而,对于“记录表”底部的问题,你们必须“领悟言外之意”——寻找线索来填写关于食物、价值观和角色的内容。这是因为你们只有很少的信息,例如,虽然有一些关于食物的提示,但是必须推测——从图片上观察到的不同族人们所吃的食物做出猜测。

延伸

该策略可以延伸运用到当地的历史研究之中,例如:

教师:让我们思考附近这片土地,是谁最先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的?然后,谁又随之而来的?

教师可以以下面的思维导图(见图表7.3)为基础,来制作一份与他们自己社区相关的记录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