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县域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年县域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甘肃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多数县域自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因此,在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和后天建设与保护力度不够的双重压力下,甘肃县域普遍存在环境条件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问题。
—年县域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_2010: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

四、2007—2009年县域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全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全省县域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81个县(市、区)中,社会发展水平得分低于平均分75.11分的县域有44个,占县域数量的54%。位居第一位的肃州区社会发展综合指数0.77,比排名最末位的东乡县-0.74高出1.51,得分相差28.32分。在9项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中,指数差异最大的是社会管理和社会结构两个领域。

(二)县域经济实力弱且县域间差异大,就业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

由于甘肃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省份,省域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导致县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水平低,使得农村社会结构水平提高缓慢。

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81个县(市、区)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两项指标标准差分别为7.24和7.66,排名第一与末位的指数差分别达到3.25和2.73,说明县域间这两个领域水平差异较大;另一方面,排名第一与末位的县域社会结构综合指数相差最大,相差3.14,标准差为6.71,41个县域社会结构得分小于平均分,仍有半数县域达不到本就不高的省域社会结构平均水平。上述诸多问题使得县域面临就业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就业供给路径少、就业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凸显。

(三)社会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2009年,在9项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中,指数差异最大的是社会管理领域,最高和最低的县域指数相差3.87,标准差6.12。突出的问题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差异不断扩大,部分县域刑事案件发案率、犯罪人数、交通事件等比率有所回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如何消除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充分体现和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产品供给程度低

具体表现在科教事业投入不足等诸多方面,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产出水平较低;二是高技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竞争力较低;三是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配置效率较低。2009年81个县(市、区)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26.88%,比2007年的27.26%减少0.4个百分点,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由于政府对县域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支持力度减弱,投入不足削弱了县域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导致科教、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公共及准公共产品供给程度较低。

(五)生态环境先天不足与后天建设和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农村环境条件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因此自然地貌特点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落差大。甘肃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全省干旱缺雨,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是一个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省域。同时,甘肃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多数县域自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因此,在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和后天建设与保护力度不够的双重压力下,甘肃县域普遍存在环境条件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