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上海地区调研组调研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上海地区调研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上海地区调研组调研报告李凤辉为更好把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的最新发展状况,考察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毕业生在电台、电视台的工作情况,了解一线对播音主持专业人员的需求,了解兄弟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状况,2007年11月22至24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一行九人到上海地区进行了考察、调研。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上海地区调研组调研报告

李凤辉

为更好把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的最新发展状况,考察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毕业生在电台、电视台的工作情况,了解一线对播音主持专业人员的需求,了解兄弟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状况,2007年11月22至24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一行九人到上海地区进行了考察、调研。

调研组由李洪岩副院长带队,播音创作基础教研室主任陈晓鸥、广播播音与主持教研室主任陈雅丽、电视播音与主持教研室主任罗莉、专业教师徐树华、翁佳、李凤辉、吴洁茹、查谦等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组先后考察、参观了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即SMG)的广播和电视制作及播出机构并与几个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的老师们对调研的成果进行了总结。2007年12月5日,调研组成员在全院大会上向全体教师汇报了考察和调研的成果与收获。听完汇报后,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老师们表示,调研组所带回来的这些经验为今后进行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一、上海戏剧学院调研报告

2008年11月22日上午,调研组到达上海戏剧学院莲花路校区,参观校区并简单浏览了戏曲、舞蹈、话剧等多门艺术的教学活动,观摩了“电视节目创作”课。下午调研组参观了虹桥路校区,并与电视学院领导及专业教师进行了座谈。

(一)调研的主要内容

调研组主要了解了上海戏剧学院在培养播音主持人才方面的特色。

1.办学方针

依托大上海的文化特点、国际化的城市背景以及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海戏剧学院坚持精英教育方向,播音主持专业每年招生名额为23名左右,坚持少而精的教育方针。

2.教学安排

上戏的教学特色基于四个方面:口语传播、语言艺术、主持艺术、表演艺术。

一年级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当众说话的愿望、遣词造句的能力。二年级谈话节目培养对话能力,制作50分钟的谈话节目、专访,培养学生即兴演播的能力。三年级安排语言艺术汇报演出,主要是语体汇报,鼓励学生参加“挑战主持人”比赛。

综合利于艺术院校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安排形体、声乐、表演等训练内容。

形体课训练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空间里对物体的适应能力:对舞台的适应力,对电视演播室的适应力。

声乐课强化学生声音能力的训练。在运动当中训练,利用机体记忆,大幅度训练。

表演课中让学生解放天性。

3.培养目标

他们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一线培养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面对综艺节目发展的多样性,他们培养的重点是即兴主持。包括主持中的文本操作、半文本操作、无文本操作。提出三稿的要求:背稿、腹稿和喉稿。

4.关于教学互动和实践教学

语音、表演、声乐都搞展示性的教学。每个月都有展演。组织朗诵的团队、辩论的团队。

5.重视“短句”的训练

训练短句(小言论、小点评)。强调“军人钢枪不离手,主持人‘短句’不离口”。要随时碰撞,有机会要“溜词”。

培养发散性思维。第一追求流畅性;第二追求变通性;更高层次上追求独特性。在训练中,与语境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同样的语境下能够给出不同样的语言表述。提出“没有说不好的话,只有想不到的话”。

(二)调研的整体感受

(1)学科基础有戏剧学院的特色,教学中利用了相关的资源;

(2)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训练中注重实战性,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强;

(3)科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炼,摸索出了一些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4)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倡时尚、前卫、开放的态度和理念;

(5)注重学生语言、形体、动作等相互配合的镜头前状态的训练;

(6)偏于“娱乐性”、“艺术性”,弱化“新闻性”。

二、SMG电视新闻中心调研报告

2007年11月23日上午,调研组的九位老师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的电视新闻中心进行了调研。

电视新闻中心是SMG下属的重要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娱乐频道的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调研组的活动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参观中心的数字化编播工作平台,了解中心的硬件设施;二是与中心的业务部门、人事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毕业生座谈,了解中心的播音主持人才需求和人才使用情况。

(一)关于电视中心的数字化编播工作平台

从2003年起,SMG大力推进电视数字化进程。到2003年底,SMG整个系统的数字化率达到82%,其中,摄像机数字化率100%,录像机数字化率达到95%,数字演播室占总数的90%。目前,SMG的电视新闻编播系统已经全部数字化,采用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开放空间新闻直播系统、虚拟演播室、高清电视技术设备。

经过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提高了节目采编播的工作效率和技术质量,实现了采编工作区的安静化和无纸化编辑,使新闻直播的空间更开放;有效利用虚拟演播室,将SMG积累的大量节目资源转化为媒体资产。SMG继承了近半个世纪上海广播电视业发展积累的大量节目资料,过去由于没有进行数字化编目管理,利用率十分低下;另一方面,12个频道、11套广播日常各自采集大量节目素材,由于没有一个新闻共享系统,造成大量重复投入、资源浪费。为此,SMG对广电数字化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调整,他们认为,SMG最具价值的核心资产,并不是广播电视大厦、现代化演播厅,也不是数字化设备本身,而是传媒品牌和知识产权,也就是媒体内容资产。SMG的数字化,一方面是采编播生产程序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有效整合多年积攒下的内容资源,对其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二)关于新闻综合频道

新闻综合频道是SMG收视率最高的频道,是吸纳我院毕业生最多的频道,也是自办节目最多的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目前在岗在编的主持人41位,其中,毕业于我院的有13位,占总数的32%。

该频道的自办栏目均为新闻类,共17个。其中,新闻播报类七个:《新闻报道》、《时事传真》、《新闻夜线》、《午间新闻》、《上海早晨》、《新闻晚报》、《新闻坊》;新闻杂志、新闻访谈、新闻专题类十个:《时代》、《七分之一》、《当代军人》、《名医大会诊》、《东方110》、《观众中来》、《新闻透视》、《长三角周报》、《庭审纪实》、《案件聚焦》。其中,我院的毕业生在播报类节目中担任较大的工作量。

该频道的名牌栏目有八个:《新闻透视》、《观众中来》、《七分之一》、《案件聚焦》、《庭审纪实》、《东方110》、《真情实录》、《名医大会诊》。名牌栏目均需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较高的主持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毕业生能胜任的较少。

(三)调研的主要内容

1.SMG需要的播音主持人才

需要两类,一类是声形俱佳,播音业务特别出色的“大主播”,如首席主播叶蓉(89级播音),但这类主播需要的数量很少且用人周期长。

还有一类是声形条件较好,兼具记者的采访能力、编辑的文字能力,应变力较强、综合素质突出,学习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主持人,如95级播音的夏磊、欧阳夏丹。

2.关于主持人的语言功力

SMG重视主持人的语言功力,他们理想中的主持人是“既能播稿,又能脱稿”。在“脱稿表达”方面的要求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趣,言之有情。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在“有稿播音”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在“无稿播音”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

3.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

最看重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叙述、采访、谈话和短评),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有节目负责人认为:一个主持人,如果打通了思维—写作—口语表达的通路,就能较好地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并不那么看重摄像、编辑等实际动手能力。

4.对招生考试的建议

赞赏“有声、上像、内涵深”的选拔原则,建议特别关注高考的语文单科成绩。

5.对学生培养方面的建议

保持语言纯正、字正腔圆的优势,保持有稿播音的优势。

在保持有稿播音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无稿、半脱稿的播音主持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含叙述、采访、谈话、短评)。

加强文学修养、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和运用能力)。

加强限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的个性表达空间,使学生既熟悉和遵循广播电视大众传播的规律,又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加强实战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对毕业生推广方面的建议

《成长与长成》画册质量还可,但视频质量不够理想———个性欠缺,形象造型还应更加精良。

7.专业背景是否对主持人有特殊帮助?

比如当问到“有金融、法律等其他专业背景的主持人比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吗?”他们的回答是:不见得。电视台最看重的是学生的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建议在校期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8.主持人的成才周期是多长?

他们认为,如果一个毕业生工作三年还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状态和位置,基本上就要转岗了。

9.SMG对主持人进行分级管理

他们把主持人分为首席主持人、资深主持人、主持人、助理主持人四级,绩效考核分A、B、C三级,分级和绩效考核状况与薪酬挂钩。

(四)启示与收获

(1)这次与SMG的业务部门和人事部门进行了交流,虽然时间短暂,但一线用人单位开诚布公、恳切务实的合作态度,对我们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2)调研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们自己对于教学方针和教学策略的思考———坚持学院派优势,同时求实创新

(3)我们的教学理念仍是先进的———我们强调“有声、上像、内涵深”、“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厚基础、强能力”、“播音主持的新闻属性”,这些都与一线的要求不谋而合。

(4)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相对落后,难以保证先进理念的实现。

(5)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应成为学生飞翔的两翼。但目前在无稿播音方面,我们存在“四不够”———训练目的不够明确,训练手段不够科学,训练层次不够细致,训练过程不能持续,致使两种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是不平衡的。我们在人才选拔时,是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这部分的训练却远远不够。

(6)“无稿播音”的业界新动态: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持人不是以大段独白的方式进行表达,而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有短小而到位的提问、插话、总结、短评。这和我们过去理解的“出口成章”,可能有所不同。

三、SMG广播新闻中心调查报告

2007年11月23日下午,调研组的成员参观了上海人民台、东方台、交通台、东广新闻台部分演播、编辑、控制部位,与广播新闻中心的负责人、人事部门的负责人、部分节目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一)上海广播的概况

目前,广播新闻中心下辖11个广播频率,调研组考察的“广播新闻中心”,下辖四个频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交通台、东方广播电台、东广新闻台;他们正在筹备的“广播文艺中心(事业部)”下辖五个频率;之外,还有“第一财经”下属的一个频率,“上海体育”属于五星体育下的一个公司性经营频率。

广播新闻中心有专职播音员主持人80位,其中挑重担的大多是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毕业生。

四个频率的节目定位分别是:

东广新闻:滚动新闻,注重对新闻的即时报道。节目量非常大。要求主持人要适应快节奏的直播状态。

上海人民台:以新闻的深度报道为主,新闻评论节目较多。

上海交通台:新闻综合和音乐综合。

东方电台:都市生活为主,专题节目较多。

(二)交流的内容及收获

第一,上海电台广播评论节目现在有三种类型:访谈类、采写制作类(声音和素材的再制作,比如音响报道,用声音展现新闻)、编播类。访谈类评论有:《记者视线》、《市民与社会》、《法眼看社会》、《实事新观察》;采写制作类评论有:《纪录2007》、《声音档案》;编播类评论如读报类节目。

所有这些节目都没有编辑,20多个主持人要完成20多个小时的节目。

第二,广播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要求主持人能够全面掌握、控制直播间中所有的设备:调音台、话筒、插播音乐、播放采访同期声,具备与现场记者对话过程中对节目驾驭的能力,具备对话与采访中设置问题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编辑能力。

广播对毕业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播中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容易紧张,对主持人是一个心理上的考验。要求主持人要沉稳,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第三,毕业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基本功不扎实,甚至越来越差,比如吐字和发声的能力。

(2)新闻感觉不好,有些人不能适应滚动新闻。上海城市大,人口多,经济比较发达,受众对新闻有着巨大的需求。上海人民台的收听率一直处于第一位,占有25%的广告市场份额。除了早新闻以外,滚动新闻所占的比重最大。这对主持人的新闻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语言功力与能力不足。主持人不要求全能,但要能够按照节目的要求去做。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能够展示丰富的社会与新闻事实,有深切的感悟,能引起受众对所反映的社会事件和侧面感兴趣。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的特种兵。主持人语言的背后是思想。主持人自己编、自己播,就把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融合到了节目之中。广播节目主持人不能忽视音声美,更不能忽视思想美。

(4)学习能力差。有的学生不会提问,缺乏记者素质,编和采的能力也较差。

(5)适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台里的节奏,不能融入当地的文化。这可能与个人的情商、心理素质、阅历等有关。

(6)执业思想不端正。现在有的学生角色错位,自我膨胀,讲求展现自我的魅力,讲求说自己的话。还有的学生“要价意识”很强。有的学生心气太高,但同时又缺乏深入一线的精神,不能脚踏实地。其实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还没有全方位做好进入社会、进入实践的准备。在实践中,主持人绝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媒体之上,主持人要强化媒体意识,要展现符合节目要求的魅力。

第四,广播一线对专业教学的要求。

(1)学校教学要能跟上一线的要求。教学中应该多设置一些能够模拟播出实践的内容、形式,比如模拟直播状态的教学。

学校在教学中要更有针对性,比如,哪些台现在都有些什么样的节目样态,有哪些新的节目类型、模块。在教学中要进行全真模拟。

教学要能跟得上形势,跟得上实践的发展:现在一线都有哪些节目类型,最新节目类型是什么,它是从哪一步开始的,节目是怎么推广的,这些节目形态都是怎么产生的,其背后的规律是什么,这些节目是怎么策划出来的,最终体现在对技术、对专业的要求是什么等等。

(2)要强化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时能够打破系与系之间的隔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比如技术、制作等。

(3)更注意学生的表达个性培养。毕业生的声音与表达有听起来都一样的趋势。

(4)要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现在的学生对稿件的把握能力还可以,但是离开稿件后,其表达事实、营造气氛、表达思想的能力就有所欠缺。在无稿播音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组织能力、新闻判断力(即如何组织语言表达清楚一条新闻)等方面有所欠缺。建议增强演讲、思辨性内容及文学功底的训练。文与语相通,学生文笔不通,肯定也不能妙语生花。

(5)坚持打“学院派”的大旗。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高雅的审美追求、大气的品位,学习沟通的艺术,不要去迎合。不能唯收听率马首是瞻。要用最好的、最美的作品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美学品位,比如可以让学生多听齐越、夏青等大家的作品,熏染他们的大气与雅气。

(6)广播和电视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不同。在电视台,主持人只是工作流程中的一个零件,风格和定位自己做不了主;而在电台,主持人则是复合型的,风格定位个人可以做主。但是对电台和电视台来说,基本功都一样,只不过广播对语言的要求更高。

(7)学校教学不能忽视广播。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