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化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城市化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生新闻的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构成了民生新闻的精神内核,在这种精神内核的作用之下,民生新闻与人文社会环境达成了协调,与社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具体表现在民生新闻一方面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又以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传播活动参与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一、城市化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兴盛与改革开放中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全面铺开,城市化进程使原有的城市地理范围远远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权限扩大了,政府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管理方式,即从“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城市管理观念也将大大改变,典型的表现就是市民阶层的崛起和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市民将作为城市管理的社会主体渗透到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政府与城市、城市与社会、社会与市民之间的传统关系面临着根本的转变,并衍生出众多新的关系主体与利益联系,这一切都为民生新闻寻求与社会发展新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电视民生新闻的诸多报道领域的拓展与关注焦点的延伸,都来自于日益强化的城市化潮流,以及这一潮流中市民涌动着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

与此同时,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硬件方面的,由于城市原有基础设施条件差、欠账多,城市基本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加之长期以来未能建立起高效的城市化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关系不清,职责不明,对城市化发展造成了影响,或多或少存在着总体布局混乱、中心区人口和建筑密度过大、交通拥挤、居民居住条件差、环境和噪声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等现实问题。其次是软件方面的,城市化使传统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人与人的交往呈现出重物质轻精神的趋势,人们的交流方式也近乎物化了,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种精神层面的平等互动式的交流。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家的研究发现:城市化建设对居民生活结构的破坏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居民赖以生存的社会资源的改组,生活方式的变化,交通及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邻里关系的中断和改变等这些可观察到的损失,而且还有社区归属感的丧失,社区认同的弱化,以及对未来前景的迷茫等这些隐藏于居民内心世界的忧虑和紊乱。不仅如此,居民的谋生手段、社区认同、精神生活、社会网络等日常生活结构方面都会因此发生巨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物质层面上的城市化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城市化不一致造成的,是物质层面的有意图行为与社会文化层面的无意识所共同作用的结果[37]。这样的结果必然使一部分人在得到物质层面的满足的同时,失去社会文化层面的追求,有的甚至二者皆空,一无所获。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城市化带来的将不是文明与进步,而是社会发展的倒退。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有一种力量给予城市化进程中的市民阶层提供一种精神交往的领域,或者说是文化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表达、传播,并对城市化建设中的不良行为加以评说与规范,电视民生新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表现为新闻媒介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因素——“人”的尊重,不仅是对作为物质生活主体的人的尊重,还是对于精神生活主体的人的尊重。因此,倡导人文关怀,追求人文精神,履行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是电视民生新闻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民生新闻的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构成了民生新闻的精神内核,在这种精神内核的作用之下,民生新闻与人文社会环境达成了协调,与社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具体表现在民生新闻一方面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又以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传播活动参与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的实证研究,对电视民生新闻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进行系统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