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一五”时期宜兴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十一五”时期宜兴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 “十一五”时期宜兴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一) 服务业发展的机遇长江三角洲联手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一体化效应。根据入世协定,“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的大部分领域都将对外资开放,外资为宜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方式和营销模式,促进宜兴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宜兴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 “十一五”时期宜兴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 服务业发展的机遇

(1)长江三角洲联手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一体化效应。长三角都市圈是目前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发展速度最快、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阻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因素将逐步消除,制约宜兴市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市场网络、信息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些都将为宜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上海筹办2010年世博会产生的溢出效应。上海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将给宜兴的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3)外商、外资企业进入的提升效应。根据入世协定,“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的大部分领域都将对外资开放,外资为宜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方式和营销模式,促进宜兴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宜兴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4)长三角及环太湖旅游圈开发的带动效应。宜兴处于长三角及环太湖两大旅游圈的叠合区,可以充分利用两大旅游圈的带动效应,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 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工业基础雄厚。2005年宜兴市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发展态势良好,“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6.26%。电线电缆、精细化工、陶瓷工业、环保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且保持稳定增长,这将刺激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产品设计、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需求。

(2)商贸流通市场繁荣。2005年宜兴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2%。至2005年宜兴市总成交额118.13亿元,有亿元专业市场12个,总成交额69.2亿元,占全市市场成交额的72%,市场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3)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宜兴市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和古迹颇多,善卷风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区;玉女潭巨石环绕,一潭凝碧,常年不涸。东坡书院和闸口天远堂的西府海棠历史悠久。生态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已开发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龙池山和竹海公园等。另外,天一度假村和宜兴观光农业示范园已列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宜兴市以环科园和中国宜兴市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为载体,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了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了一批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到2005年宜兴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无锡市级4家、宜兴市级10家,企业研发中心450多家,恢复建设了宜兴环保科技创业中心,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5)区位优势显著。宜兴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位于沪、宁、杭三大都市圈几何中心,既可以接受经济中心城市强有力的辐射,吸收它们溢出的人才、技术、资本等发展服务业所需的要素投入,也可以辐射周围相对落后县市,拓展宜兴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宜兴市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新长铁路贯穿全市,锡宜、宁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与沪、宁、杭仅有1~2小时路程,芜申运河、锡溧漕河主要航道地段拓宽整治,航道等级得到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缩短了与大都市及周边城市的距离,加大了宜兴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量,为宜兴市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面对的挑战和压力

(1)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吸收效应”。由于服务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因此市场规模决定了宜兴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无锡、常州等在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上具有优势,会导致部分市场需求转向这些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宜兴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2)周边同级县市的竞争压力。虽然宜兴市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稳步调整,但服务业总量、产业比重和内部结构与周围先进县市江阴、常熟、吴江都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政府“退二进三”政策的引导下,周边同级城市也纷纷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存在行业发展重点趋同的问题,先进城市的竞争优势及同级城市服务业的兴起都将对宜兴市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挑战。

(3)土地、资金、人才要素的优化配置难度加大。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方兴未艾,对土地、资金、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强。宜兴市土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由于工业仍然是宜兴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将有限的资源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难度将会加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