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一五”时期上海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时期上海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的五年。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为此,很有必要科学梳理和充分认清上海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使得经济增长更加稳定和持续。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的五年。在这个历史发展时期,从总体上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为此,很有必要科学梳理和充分认清上海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使得经济增长更加稳定和持续。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这些机遇与挑战归纳成以下五个方面。

一、一个主战略引出一条发展主线

当前,上海正在深入推进和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在围绕着这个主战略而展开。在这个大背景下,上海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新的发展主线,这个发展主线就是在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引领下,全面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把“十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转入到“十一五”时期的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一是基于国际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作为正在建设“四个中心”和迈向世界级城市的上海来说,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经贸关系的不断扩展,应当以更高的目标在国际大舞台上比拼高低。二是基于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环境,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目前全国已有150余个城市把提升综合竞争力作为发展主线,作为全国经济、科教、文化、信息等中心之一的上海来说,理应在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广舞台上谋划发展大计。

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实质,就是要形成国际比较优势,而这些国际比较优势又是可以衡量的。换一句话说,国际竞争力是可以用国际上认同的指标体系来评价的,这就意味着要把上海推向国际舞台上去打擂台。按照如此的标准去衡量,上海应该着力于从经济实力、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社会文化、市民素质及都市圈体系等八个城市国际竞争力内涵方面加速培育国际比较优势,进而全面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两个优先发展引出产业发展方针

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上海的产业发展方针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不断完善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确立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方针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产业发展方针经历了“一个长期坚持”(长期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和“二个长期坚持”(长期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长期坚持二、三并举,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针)的历史发展时期,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在“十一五”时期,上海又进一步提出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方针,这是产业发展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伸和扩展,并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

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方针所要起到的是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上海在“十一五”时期提出“两个优先发展”的核心在于:一是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迈开一步、跨越一步、率先一步,以“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争取走在全国前列,并起到示范作用;二是有利于促进产业向集约化、节约化、现代化和可持续方向迈进,进而转化经济增长方式;三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功能升级,进而提升城市功能能级;四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产业从当前的水平分工走向垂直分工,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三、三个新元素助推经济增长

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尽管上海经济发展总体上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做具体分析。实际上,有些因素对上海来说确实是机遇,但这些因素可能并不是上海所独有的。例如,国际资本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可能是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所共同面临的战略机遇,上海有优势去承接,但其他城市或地区也同样有比较优势去吸纳。那么,上海有没有一些独有的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元素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些新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世博会。举办2010年世博会可以使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推进,有利于城市形象整体提升,以及进一步增强国际经贸交流。其二,是洋山深水港。洋山深水港的开港运营,不仅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构架的初步形成,而且对上海建设“四个中心”起到了先导作用,有利于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其三,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许多体制机制的瓶颈需要突破,深化改革的任务也相当艰巨,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不仅有助于解决全市深化改革中的一系列瓶颈问题,而且对于转化政府职能、增强上海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及发挥示范效应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四个压力需要得到缓解

上海经济已连续14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强。归纳起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压力。

其一,是空间压力。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城市,然而发展空间有限,那么,上海到底应该而且能够承载多少人口和产业?对这两个核心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找到答案。其二,是资源压力。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和能源约束愈来愈明显,上海的土地资源有限,又基本上没有一次能源资源,从而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带来严峻的挑战。其三,是环境压力。除了通常所说的生态环境之外,主要还表现在发展环境上的压力在增多,例如,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内部的产业结构及商务成本的压力在上升等。其四,是创新压力。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研发能力、核心技术以及整个城市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五、五个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

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十一五”时期上海经济需要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持续发展,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从归纳的角度来看,攻克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是转型。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财富拉动为创新拉动,推动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化。其二,是升级。要实现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的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向服务型功能转化,城市产业向高端、集群、集约、生态方向发展。其三,是协调。要协调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关系,协调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协调好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协调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等。其四,是替代。在动力替代方面,要解决好投资、出口、消费之间的替代,尤其要推动消费增长;在资本替代方面,要解决好国资、外资、民资之间的替代,尤其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产业替代方面,要解决好二、三产业之间的替代,尤其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其五,是破解。其核心是要破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结构问题,重点是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切实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改善全市人口结构,解决人口规模与人口布局的关系;科学合理规划全市的城镇结构,完善城镇体系和城镇布局。

(原文刊于《上海企业》,2006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