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事业观

新闻事业观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新闻事业观新闻事业观是列宁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的重大贡献。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观的主要源头。列宁认为,报纸是阶级社会新闻传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个同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报纸、社会主义报纸都是政治机关报,而不是私人企业。

三、新闻事业观

新闻事业观是列宁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的重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史上,正是列宁第一个系统地从经营的角度对报纸的性质与物质基础、发行与价格、广告及经营管理诸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观的主要源头。

(一)报纸的性质和物质基础

性质是事物的本质与特性。报纸的性质为何,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回答。列宁认为,报纸是阶级社会新闻传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报纸的性质与它的阶级属性是密切相关的。不同阶级的报纸在性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资产阶级的报纸实际是“一种有利可图的资本主义大企业,富人把几百万几百万卢布投入这种企业”[40],其目的是使富人更富,并且得到一种“通消息和消遣的工具”[41],以维护资产阶级永久的统治。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报纸的商业性、政治性是同等重要,并行不悖的。与此相反,无产阶级报纸自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了与资产阶级报纸截然不同的性质。这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报纸基本上是一种政治报纸,是政治机关报。其目的和任务是,“发展工人们对于本身团结的意识,对于全体俄国工人共同利益与共同事业的意识”[42],“把一切政治上不满和进行反抗的分子集合起来,用他们来壮大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43]。其动机不在乎利润,更不是出乎消遣的需要,而是为了推翻现有的社会制度,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政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无产阶级报纸基本上是一种政治宣传工具,与资产阶级报纸的自由企业性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随着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以布尔什维克党报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报纸迅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报纸是新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报业形态,它不仅与资产阶级报纸在性质上格格不入,就是资本主义时期的无产阶级报纸,与它相比,也表现出了许多差别。首先,社会主义报纸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关报[44],是处于执政地位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喉舌。为了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必须使用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手段来镇压“资本家和维护资本主义习惯的寄生虫的反抗”。其次,社会主义报刊的任务已不再是推翻旧世界,而是建设新社会;它也不再是单纯的政治宣传工具,而是“启发群众、教导他们生活、教导他们不依靠地主和资本家建设自己经济的工具”[45]。当然,社会主义报纸作为无产阶级报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在本质上,它们还是同大于异。这个同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报纸、社会主义报纸都是政治机关报,而不是私人企业。其内在动力,不是利润,而是无产阶级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使命感。

虽然不同的报纸在性质上相去甚远,但是作为大工业生产的一个专业部门,报纸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列宁看来,这种基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维持报社运营所必要的经费及制作报纸所必需的纸张和印刷机械。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政治上的统治者在经济上也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他们不仅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命脉,而且还掌握了“印刷所和纸张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权”[46];与此相反,广大的工农群众,由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只有通过集体的无私的捐献才能拥有极少数量的报刊。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报界基本上为统治者和有产阶级所控制。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公有制代替了私有制,无产阶级政权可以把从资产阶级那里没收的“印刷所和所有的纸张拿来公平地分配”,分配给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国家,分配给有一定民意基础的大党,分配给一些较小的政党及任何一个有一定数量的成员或有某些人签名的公民团体。此种分配在苏维埃政权下不仅毫无困难,而且是绝对公平合理的。它不仅使报纸在最大限度上为人民所掌握,反映人民的呼声,而且与报纸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特质是相适应的。

列宁认为,报纸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还表现为广大读者的阶级觉悟和经济能力。没有读者的信赖和支持,报纸一天也不可能生存下去。而这种信赖和支持又取决于读者的阶级觉悟和报纸反映本阶级意识与利益的全面程度。资产阶级报纸所以存在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在于它反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及资产阶级维持自身统治地位的强烈愿望。同样,无产阶级报纸的发展也离不开“热心听讲演人说话并且鼓舞讲演人精神的听众”[47],离不开他们在专制重压之下形成的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勇敢地投入战斗的决心。而要吸引并长期地维持这些听众、读者,报纸就必须成为无产阶级公开的讲坛。另一方面,读者的经济能力也是制约报纸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报纸就其实质而言虽然是一种思想宣传品,但它又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来推销的。资产阶级报纸自不必说,无产阶级报纸也是如此。虽然后者的目的不在于盈利,但是为了生存,也必须让读者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代价过高,超过了读者经济的承受能力,即使他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即使报纸反映了他的强烈愿望,他们也难以购买或订阅。而订数下降又会威胁到报纸的生存。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强烈地反对报纸的定价过高,主张创办廉价报纸,创办“能在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群众中间畅销20—30万份的一戈比《真理晚报》”[48]。只有这样的报纸,才能为广大普通群众所接受,并且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促成他们的团结,帮助他们提高完全觉悟的程度。

(二)报纸的经营管理

近代报业自产生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其规模愈益扩张,成为一项影响巨大的社会性事业。虽然不同阶级的报纸在性质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但是作为新闻传播机关,其运营不仅都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还应该制订出合理的经营策略。作为俄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人、宣传家,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报刊的活动中,在报纸的发行与价格、广告及管理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列宁认为,不管是什么报纸,都必须把争取读者、扩大发行视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没有一定的发行量,报纸就只有死亡的命运。“对于《真理报》来说,现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危险是失去广大读者,是失去争取读者的阵地。”[49]所以一切新闻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在工人中间征求订户,扩大发行。1913年4月5日,列宁在《给枙真理报枛编辑部》的信中要求编辑部“在每一个工厂为《真理报》而斗争,多多争取订户,从《光线报》手里夺回每一个工厂,在各厂之间展开一个《真理报》订阅数量的竞赛。党性的胜利就是《真理报》的胜利”。他进一步呼吁“掀起一个运动,就是争取《真理报》发行量从30 000份达到50 000—60 000份,而订户从5 000增至20 000,应该不懈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一方面取决于报纸的内容与性质,另一方面则受制于报纸的价格与读者经济能力的适应程度。尤其是后者,列宁非常关注。在他看来,对于广大的工农读者,特别是那些没有组织起来的工人和还没有卷入运动的千百万群众,报纸的价格不能太高太贵。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济上的贫困,维持生存尚感到艰辛,再以高昂的价格订阅报纸(即便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报纸),自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无产阶级报纸必须以低廉的价格服务读者,哪怕是不得不减少篇幅,只要发行量扩大了,就是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公有制代替了私有制,报社作为一种生产宣传产品的单位,也成了国有财产,从而在彻底的意义上消除了报纸的谋利动机。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报纸作为阶级专政的机关报和教育启发工具的职能,同时进一步减轻劳动群众的经济负担,在一段时期内,列宁干脆取消了报纸的定价,实行报纸的无偿分配制度。在列宁看来,在报纸发行方面,取消定价,实行无偿配送,在新闻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了一步。”[5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设立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出版物供应社”,专司报纸刊物的分配工作。在各个行政省,也设立了同样机构,以执行中央级出版物供应社下达的任务。鉴于旧社会残留下来的官僚主义、拖拉作风的影响,列宁要求中央及省级政府进一步明确出版物供应社的“行政责任制”。如果每一本书籍、报纸出版了一个月之后,在全国每个图书馆没有收到的话,那么负责出版分配的领导者就应该关“禁闭”[51]。至于怎样分配,列宁主张,应减少政府官员分得的份额,增加面向工农大众的份额。而面向工农大众,并非直接分配给工人农民个人,而是“分配给正确地为全国、为全体工人、士兵和农民群众服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网”。当时的俄罗斯有1万多个乡级行政单位,5万个图书馆和阅览室,按规定,每个乡、每个图书馆或阅览室至少3份,其中两份用于张贴。同时每个工厂、每个军事部门一定要有一份。照此计算,全国只要发行16—17万份报纸,就可以给全国绝大多数人民“提供重要的和有价值的文献材料、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普通教育的教科书、农业教科书和工业教科书”[52]。实行这种分配制度,在当时极端困难的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物资消耗,提高印刷物资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又可克服过去无钱者不能读报的弊端,真正地实现了有产者无产者阅读报纸、摄取知识、获得消息的同等权利。

世界新闻史上,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实行所有报纸的免费发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是在俄国报业发展史上,也只实行了一段时间,而没有延续下来。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足以实行全面免费发行的程度。而当时之所以实行了,主要是由于经过内外战争后,俄国经济凋敝,物资紧张,而不得不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报纸的免费发行分配,实际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新闻领域的表现。随着新经济政策的执行,生产力的发展,工农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免费分配制度自然会被有偿订阅所取代。虽然如此,列宁首创的报纸免费分配制度,在世界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仍然是不能忽视的。

在近代报刊史上,广告被称为是报纸的血液,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不管是哪个社会,一家没有广告来源的报纸,如果得不到政府或利益集团的财政支持,绝不可能生存下来。作为无产阶级的报刊活动家,列宁十分重视广告在报纸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他看来,资产阶级报纸所以盈利,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广告来源。“这些广告给出版这些报纸的资本家带来一笔巨大的甚至是主要的收入。世界上所有资产阶级报纸就是这样经营,这样发财,这样毒害人民的。”在某些国家,甚至还有一些报纸实行免费赠送并有可观的收益,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报纸都是靠登广告的收入过活的,而报纸免费送到每一家则保证了这些广告得到广泛的传播”[53]。一般而言,广告主总是选择发行量大的报纸,而广告收入的增加又会促进报纸发行的进一步扩张,但也有例外的情形。列宁认为,在一些特殊的时期和场合,一些销路并不是太大的报纸也会赢得很多的广告收入。例如俄国资产阶级《新时报》,从1912年起就获得刊登国家土地银行广告的优先权,而当时该报的发行量并不大。这是由于它利用了“在政界中的幕后势力和熟人关系”[54]。另一方面,政府也愿意以广告为津贴来奖赏《新时报》对政府及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广告投入几乎等同于津贴,其基本依据,则是报纸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资产阶级广告主绝不会把大量的广告投入发行量大的无产阶级报纸,这是由不同阶级的基本利益所决定的。

基于上述认识,在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明确地主张,革命的民主派应采取切实措施使报纸广告由国家实行垄断。其具体做法是由国家公开宣布只能在省苏维埃和市苏维埃出版的报纸以及彼得格勒中央苏维埃出版的全国范围的报纸上刊登广告,而不允许在其他任何报纸上刊登广告。在他看来:“这种办法无疑是公平的。它对登广告的人有很大的益处,也对全体人民特别是最受压迫和最愚昧的农民有很大的益处,这样他们花不了几个钱或不用花钱就能拿到附有农民专刊的苏维埃报纸。”[55]而富人报纸则会由于失去广告来源而大大削弱。这是不是在破坏出版自由呢?列宁认为,国家垄断广告的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出版自由,而且还会恢复和扩大出版自由。因为出版自由的实质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如果能够出版可以登各种广告和声明的大型苏维埃报纸,就完全能够保证更多的公民发表自己的意见,譬如也可以征求一定数量的人签名共同发表意见。经过这样的改革以后,出版自由实际上就会变得更加民主、更加完备。”[56]可见,由国家对报纸广告实行垄断,不仅是发展无产阶级报业,提高无产阶级报纸的普及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实现无产阶级出版自由的主要途径。这一思想,在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转化成了苏维埃政权的新闻政策,其实施的结果,完全证明了列宁的论断。

至于报业的管理,列宁也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进行了探索。其主要观点有三。

其一是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实现各个方面的密切合作。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其早期的历史与无产阶级的报刊活动基本上是融为一体的。报刊宣传被视为建立党的组织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心工作。为了办好报纸,推进革命运动,列宁要求围绕着党的报纸进行严密而合理的分工,“使每个党员或每个党组织在党的工作的某一方面专业化:有的专门翻印书刊,有的专门从国外转运书刊,有的专门把书刊分送俄国各地,有的专门在各城市分送,有的专门安排秘密活动的处所,有的专门筹募经费,有的专门传送有关运动的通讯和一切消息,有的专门进行联络,如此等等”[57]。在此基础上,使围绕报纸工作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尤其是写作和经营方面进行密切的配合,这样才能使报社成为一个充满朝气、富有战斗力的集体。

其二是加强对各项费用支出的管理,做到账目清楚。1913年2月9日,列宁在《给雅·米·斯维尔德洛夫》的信中,提出了如何改革《日报》的几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两条是“需要有分文不差的账目”和“需要把钱(收入和订费)掌握在自己手里”[58],同时严格控制开支,以改善报纸的经济状况。这一观点,直到十月革命前后,一直是指导无产阶级报纸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

其三是精打细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也是列宁的一贯见解。在十月革命前,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无产阶级报纸既没有大量的广告,又不能漫无限制地提高报价,所以不可能像资产阶级报纸那样有着充足的经费来源。为了持续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增强无产阶级集体的战斗力,报纸必须“全力缩减出版费用”[59],降低报纸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要精打细算,用小钱办大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1913年列宁专门建议《真理报》编辑部,将原来的6页“用另一种方式出版,用另一种名义、名称和内容出版:即为先进分子办4页星期日增刊+为群众办2页内容最通俗的《工人戈比报》(售一戈比),以便争取10万读者”[60]。这样花费同样多的钱,而影响却大大地加强了,宣传的效益大大地提高了。

从世界无产阶级报刊的历史来看,列宁对于报纸经营管理的论述,尤其是关于发行、广告的论述,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对于报刊性质的见解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的。他的某些观点及由此决定的具体政策,如免费送报、国家垄断广告等,虽然在今天并没有为我们所继承,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