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简介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简介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主编,复旦大学宁树藩、中国人民大学陈业劭副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获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等奖。前此完成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学术成果,大多为个人的著述。它体现了当代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新闻学界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主编,复旦大学宁树藩、中国人民大学陈业劭副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获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等奖。

一、篇章结构

此书分上中下三部,用25章,论述了从先秦两汉到当代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第二章:外国人在华早期办报活动;第三章: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开端;第四章: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五章: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新闻事业;第六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第七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第八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九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第十章: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第十一章;十年内战时期的国民党新闻事业;第十二章:十年内战时期的私营新闻事业;第十三章;反文化围剿中的革命报刊和抗日救亡报刊;第十四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第十五章;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第十六章: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新闻事业和上海“孤岛”的新闻事业;第十七章:香港的抗日新闻事业和海外华侨胞抗日报刊;第十八章: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第十九章;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新闻事业;第二十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大变革;第二十一章: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二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二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二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闻事业。

二、基本观点

中国有着全世界最悠久的新闻事业的历史,但迄今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和全面的研究这方面历史的书。需要有一部像本成果这样的专著来填补这一空白。在规划这部成果的过程中,我们要求作者们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史论结合,不发空论。对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的具体的报刊、人物、事件,作出实事求是的介绍和分析,不乱贴政治标签,不乱扣政治帽子。在研究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注意突出新闻史的特点。避免把新闻史写成政治史。

三、创新之处和意义

(1)内容宏富宽广。涉及了报纸、期刊、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新闻纪录电影、新闻界人物,以及编辑、采访、印刷、出版、广告、发行、经营管理和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新闻法等新闻事业的各个领域。从地域上看,则不限于祖国内地,而是兼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不论范围和内容都远远超过了前此出版的同类著作。

(2)时间的跨度较大。从先秦两汉时期的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一直介绍到当代的新闻事业。上限起于公元前二三世纪,下限止于全书出版前夕的1990年,总的时间跨度达2200余年。其中1949—1900年约40年的当代部分,是以往多数的中国新闻史方面的专著和教材所没有涉及的。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在篇幅的安排上,体现了厚今薄古和详今略古的原则。

(3)既有所师承有所借鉴,又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本成果在完成过程中,十分注意借鉴和利用前人在中国史、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内的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十分注意发挥每个参与者的个人优势,使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对各自分工的部分,在规定的篇幅内,进行深入的开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

(4)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前此完成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学术成果,大多为个人的著述。所见所得,都有一定局限。而这部成果,则是倾全国的本学科内的人力,各出机杼,合作完成的。参加撰写工作的,连同主编、副主编在内,共有24个单位的50个人,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长期从事中国新闻史研究、著述丰富的专家学者。

本成果是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基础上,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完成的。它体现了当代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新闻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在中国新闻学界具有重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