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德文新报》停刊

关于《德文新报》停刊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德文新报》停刊_《德文新报》研究第四节 关于《德文新报》停刊战争最终导致《德文新报》走向尽头。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德国正式宣战。根据该著述记载,《德文新报》创刊于1866年。德国许多介绍近代中德关系历史的网站也有《德文新报》的介绍,例如有相关资料中将该报创刊年份记录为1899年。1899年1月14日由于出刊时间变化,调整为“DER OSTASIATISCHE LLOYD,die-lteste deutsche Zeitung im Osten,erscheint in Schanghai Sonnabends Nachm.”。

第四节 关于《德文新报》停刊

战争最终导致《德文新报》走向尽头。

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德国正式宣战。根据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的会议录的记载来看,自宣战之日起,中国政府便对德国在公共租界内的报刊实施了封禁[116]。1917年8月16日《申报》转载《字林西报》报道,交涉公署宣布,“封闭德人报馆”[117]。1917年8月17日《申报》刊发外交部关于“处置敌国侨民条规”,第八条规定:“凡敌国人民所出书报,无论何国文字,该馆地方官县认为必要时得禁止发行。”[118]两天之后,在《申报》的版面上这样记录:“南京路B字三十三号之德文新报及德文电社前晚七时[119]均由工部局派捕会同交涉公署委员会封闭”[120]。因此,《德文新报》的历史在1917年8月17日画上了句号,这份德文刊物出版至第31年33期停刊,没有任何告别致辞。

它的出生是传奇,它的殒灭是无奈。更令人感慨的是,它的最初与末了已经完全判若两报。它的内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洗练和挣扎?

【注释】

[1]一般来说,关于近代报刊史的信息多取自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根据该著述记载,《德文新报》创刊于1866年。《中国报刊辞典(1815—1949)》(王桧林,朱汉国主编.中国报刊辞典(1815—1949)[Z].太原:书海出版社,1992:4.),《中国近代报刊史参考资料(上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事业教研室.中国近代报刊史参考资料(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内部印本,1980:33.),《中国新闻事业图史》(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0.),《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926.)等均与此说法一致。《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册)》则在同一册书的不同位置两次谈及《德文新报》创刊时,出现了1866年和1886年两种说法(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42,80.)。宁树藩先生修正此年份为1887年(宁树藩.宁树藩文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346,524.),但未提供考证理由。《上海通史(第六卷·晚清文化》(熊月之,张敏.上海通史(第六卷·晚清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46.)中呈现的也是1887年的说法。另有曾虚白《中国新闻史》(曾虚白.中国新闻史[M].台北:三民书局,1966:186.),《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一卷)》(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一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08.),《中国近现代史大典(上册)》(刘和平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大典(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613.),《上海新闻史(1850—1949)》(马光仁.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28.)等认为《德文新报》创刊于1886年。《中国印刷近代史初稿》(范慕韩.中国印刷近代史初稿[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127.)和宁树藩先生的更正(宁树藩.宁树藩文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524.)中则分别给出两种说法,均未有确凿的结论。民国时期旅德学者王光祁在叙述该报时,将该报的创刊年份记为1895年(王光祈.王光祈旅德存稿(民国丛书第五编-75)[G].上海书店影印本.上海:中华书局,1936:266.)。柏林自由大学汉学家在《German Influence on the Press in China》一文中,认为该报始于1889年。另有《中国新闻学之最》(方汉奇.中国新闻学之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1.)在给出1886年的创刊时间之后,在关于该报简介的末尾处添加“另有材料说为1867年”的说法。德国许多介绍近代中德关系历史的网站也有《德文新报》的介绍,例如有相关资料中将该报创刊年份记录为1899年。(网络资源http://www.jaduland.de/kolonien/asien/kiautschou/text/diverses.html“Die-lteste Zeitung aus China wurde im Jahre 1899unter dem Namen Ostasiatischer Lloydgegründet.”)

[2]《德文新报》在发展中不断有版面变化,1899年1月9日(第13年15期)报头左侧该信息原文为“Der”Ostasiatische Lloyd,“im Jahre 1886hierselbst gegründet,erscheint in Schanghai einmal w9chentlich.”(《德文新报》,周刊,1886年创刊于上海)。1899年1月14日(第13年16期)由于出刊时间变化,调整为“DER OSTASIATISCHE LLOYD,die-lteste deutsche Zeitung im Osten(gegründet 1886),erscheint in Schanghai Sonnabends Nachm.”(远东地区最早的德文报刊《德文新报》(1886年创刊),每周六下午上海发行)。1900年3月30日(第14年13期)出刊时间提前,更改为“DER OSTASIATISCHE LLOYD,die-lteste deutsche Zeitung im Osten(gegründet 1886),erscheint in Shanghai Sonnabends Morgens.”(远东地区最早的德文报刊《德文新报》(1886年创刊),每周六上午上海发行)。1912年1月5日(第26年1期)出刊时间再次提前,此处信息更改“DER OSTASIATISCHE LLOYDlteste deutsche Zeitung Ostasiens(gegründet 1886)erscheint jeden Freitag Abend.”(远东地区最早的德文报刊《德文新报》(1886年创刊),每周五晚发行)。

[3]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德文新报》创刊时间这一点,《上海新闻志》在同一册的不同位置又出现了1866年的记录,前后并不一致。贾树枚主编,《上海新闻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新闻志[G].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42.

[4]马光仁.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102.

[5]许多欧美报刊将这一传统保留至今,例如美国《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德国Allgemeine Hotel-und Gastronomie-Zeitung等,都会在日期位置标注出版年数。

[6]原文为“The first number of Der Ostasiatische Lloyd made its appearance yesterday.”[N].North-China Daily News,1886-10-2(323).

[7]胡道静.情报·新闻·历史[J].报学杂志,1948,1(5).

[8]Rosewell S.Britton.The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M].Shanghai:The Press of Kelly &Walsh,LTD.,1933:19-20.

[9]Rosewell S.Britton.The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M].Shanghai:The Press of Kelly &Walsh,LTD.,1933:22.

[10]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1—54.

[11]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9.

[12]Rosewell S.Britton.The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M].Shanghai:The Press of Kelly & Walsh,LTD.,1933:17.

[13]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79.

[14]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82.

[15]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86—188.

[16]到19世纪70年代,在华外报多出自英美人之手,或是英文报刊,或是英美人所创办、经营的中文报刊。这与当时英美人进入中国的数量相对较多也有关系。虽然1870年便有法文报刊在中国出版,但彼时各小语种报刊尚未形成规模,对报业影响尚未明显表现出来。至于鸦片战争之前出现的葡萄牙文报刊,因为主要集中在澳门,因而对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更为有限。

[17]汉萨同盟是一个由商人组成的,包括北海、波罗的海沿岸及内陆共90多个贸易城市参加的强有力的城市同盟。1871年德国统一,不来梅作为自由市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来梅市与不来梅港两个城市联合组成一个州加入德国联邦

[18]此处指在1871年成为统一的德国的地区。

[19]Hosea Ballou Morse.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Volume I:The Period of Conflict 1834-1860[M].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8,347.

[20]迪特尔·拉甫.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中文版)[M].波恩:Inter Nationes,1987:178.

[21]英文《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系上海近代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周报。后成为英文《字林西报》(North-China Daily News)的星期副刊。

[22]清同治九年闰十月十三日(1870年12月5日),法租界公董局支持法商比埃创办法文周刊《法国七日报》,又名《上海新闻》(la nourlliste de shanghai),并指定法租界公董局会议记录摘要和有关通告,均在该报公布。

[23]在1884年2月2日的《晋源西报》广告中,可见法国巴黎出版的月刊THE FRENCH TRADE JOURNAL &EXPORTER——Produce Market Review and General Prices Current.面向中国征订的广告。

[24]关于《德文新报》前期的发刊及发展过程,《上海新闻志》、《上海的发端》、《上海新闻史》等著述中的叙述基本一致。贾树枚主编,《上海新闻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新闻志[G].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42.叶亚廉,夏林根主编.上海的发端[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221.马光仁.上海新闻史(1850—1949)[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28.

[25]Frank H.H.King(editor)and Prescott Clarke.A Research Guide to China-Coast Newspapers,1822-1911[M].Cambridge: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1965:97.

[26]后文对《德文新报》编辑部地址有相关论述,对照来看,科发药房的地址与后来《德文新报》的编辑部非常临近。

[27]《上海医药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医药志[G].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845—846.

[28]关于《德文新报》的广告变化情况,第四章将专门作出论述。

[29]本部分关于“Lloyd”作为报刊名称的解释依据均来自《德文新报》1903年3月13日第17年11期的文章”Der Name Lloyd.“Der Ostasiatische Lloyd.13.M-rz 1903,S.447-448.

[30]Unser Standpunkt.Der Ostasiatische Lloyd.2.Oktober 1896,S.6-8.

[31]Unser Standpunkt.Der Ostasiatische Lloyd.2.Oktober 1896,S.6-8.

[32]Unser Standpunkt.Der Ostasiatische Lloyd.2.Oktober 1896,S.6-8.

[33]Ulf Jonas Bjork.Germany:Mass-Circulation Newspapers shaped by an Authoritarian Setting[G].//Edited by Ross F.Collins and E.M.Palmegiano.The Rise of Western Journalism,1815-1914.Jefferson:McFarland &Company,Inc.,Publishers,2007:129-130.

[34]Ulf Jonas Bjork.Germany:Mass-Circulation Newspapers shaped by an Authoritarian Setting[G].//Edited by Ross F.Collins and E.M.Palmegiano.The Rise of Western Journalism,1815-1914.Jefferson:McFarland &Company,Inc.,Publishers,2007:129-130.

[35]Ulf Jonas Bjork.Germany:Mass-Circulation Newspapers shaped by an Authoritarian Setting[G].//Edited by Ross F.Collins and E.M.Palmegiano.The Rise of Western Journalism,1815-1914.Jefferson:McFarland &Company,Inc.,Publishers,2007:129-130.

[36]编辑需对匿名文章负责在德国由来已久,始于1851年,给予普鲁士政府控制报刊以宽泛的权利的法律条文出台。所有报刊出版人必须办理政府许可证,即所谓的“贸易优惠”,而且他们必须事先将一份未出版的样刊交予警察局。报刊出版人需要交纳保证金(法国自19世纪20年代便出现这一款项),如果刊物的某一作者写了有攻击性的文章,那么刊物的编辑或出版人应当对此负责。Ulf Jonas Bjork.Germany:Mass-Circulation Newspapers shaped by an Authoritarian Setting[G].//Edited by Ross F.Collins and E.M.Palmegiano.The Rise of Western Journalism,1815-1914.Jefferson:McFarland & Company,Inc.,Publishers,2007:117.

[37]Schriftleiter和Redakteur都是编辑的意思,Schriftleiter一般专指报刊的编辑,是渐旧的说法。Redakteur在芬克与纳瓦拉交接的时代取代了Schriftleiter的说法。Herausgeber有“编者”和“发行人、出版者”两方面的意思,《德文新报》报头主编名字之前的注释有时也仅以Herausgeber一词标明。

[38]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胡道静在《上海的定期刊物》一文中记录德文周刊《德文新报》的编辑有两位:B.R.A.Navarra和C.Fink。胡道静.上海的定期刊物(下)[J].上海市通志馆期刊,民国廿二年十二月,第一卷第三期:八八〇.

[39]B.Navarra.China und die Chinesen[M].Bremen:Max N9ssler &Co.,1901:Vorwort-III.

[40]壁恒图书公司(Max N9ssler & Co.),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德文出版公司。包括《德文新报》在内的多数德文刊物、书籍,都由该公司负责运营,与当时著名的英文出版公司Kelly & Walsh Co.并驾齐驱。

[41]原文分别是Mitbegründer und bis 1899Herausgeber und Chef-Redakteur des”Ostasiatischen Lloyd“in Shanghai.和Auf Grund eines 20j-hr.Aufenthaltes im Lande der Mitte Geschildert von B.Navarra.B.Navarra.China und die Chinesen[M].Bremen:Max N9ssler &Co.,1901:扉页.

[42]纳瓦拉著述中所提及的其担任《德文新报》主编之前曾供职于一份东亚的英文报刊长达十年之久,虽然未有提及是哪一份英文报刊,但纳瓦拉提及这十年的经历为《中国汉子》的成书累积了宝贵的素材,从这一记叙来看,他供职的这份英文报刊是在中国出版发行的。B.Navarra.China und die Chinesen[M].Bremen:Max N9ssler &Co.,1901:Vorwort-III.

[43]B.Navarra.China und die Chinesen[M].Bremen:Max N9ssler &Co.,1901:497.

[44]B.Navarra.China und die Chinesen[M].Bremen:Max N9ssler &Co.,1901:Vorwort-IV.

[45]原文为China ist eine Welt für sich.B.Navarra.China und die Chinesen[M].Bremen:Max N9ssler &Co.,1901:扉页.

[46]这里应当是指纳瓦拉本人在华20年的报人经历。

[47]B.Navarra.China und die Chinesen[M].Bremen:Max N9ssler & Co.,1901:Vorwort.

[48]1903年时,芬克就曾书写备忘录建议在上海筹办一所德国工科学校,这一备忘录最后被呈递至德国首相比洛。皋古平.同济大学100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7.由此可见,芬克在社会活动中亦积极活跃。

[49]Ostasiatische Rundschau.M-rz,1940:3-67.

[50]甘惜芬.新闻学大辞典[Z].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85.另有著述也记录了相关资料,认为《文汇报》同《德文新报》曾有联系,《德文新报》主编曾是《文汇报》董事会的成员,《德文新报》在《文汇报》的印刷厂印刷。余家宏,宁树藩.新闻学词典[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340.

[51]Frank H.H.King(editor)and Prescott Clarke.A Research Guide to China-Coast Newspapers,1822-1911[M].Cambridge: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1965:97.

[52]纳许(R.D.Neish)应巴拉德(Ballard)之邀,于1900年1月1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到达上海,后任职于《文汇报》多年。参见: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G].上海:上海通社,1984:332—333.

[53]关于《德文新报》的印刷,曾有著述提及《文汇报》在1889年收并《晋源西报》及《华洋通闻》后“承印《德文新报》(Der Ostasiatische Lloyd)”。参见:黄光域.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词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57.另有一说为“《德文新报》1889年复刊后,曾一度由《字林西报》工场承印。后自建德文印刷所,并承印其他业务。”参见:范慕韩.中国印刷近代史初稿[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127.

[54]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续集[G].上海:上海通社,1984:332—338.此处引用句法略有不通,系资料原文,未作改动。

[55]《德属胶州官报》,原是《德文新报》的副刊,不定期出版,是青岛历史上最早的报刊之一。1900年《青岛官报》发行,为德国督署官方报刊,《德属胶州官报》随即停刊。

[56]参见网络资源http://biographien.tsingtau.org/fink-carl-1861-1943-journalist/据笔者所查证的报刊原件,《德文新报》编辑部在一战期间发行的《华德日报》德文名应为Deutsche Zeitung für China,此处刊名“in”应为“für”之误。

[57]Ostasiatische Rundschau.M-rz,1940,3:67.

[58]根据1899年初的《德文新报》报头信息显示,1899年开始,芬克在该报任职发行人,至2月中旬开始接任主编一职。

[59]该文章系瓦拉文斯在1996年8月第62界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大会上的会议论文。http://www.ifla.org/IV/ifla62/62-walh.htm

[60]Der Ostasiatische Lloyd.6.Januar 1911,S.1-2.

[61]关于《德文新报》最初是否是以日刊发行这一问题,目前不一的意见。主编芬克在《德文新报》25周年纪念文章中的陈述原文为:”Die erste Nummer des Blattes ist am 1sten Oktober 1886erschienen.Damals lag es in der Absicht des Herausgebers J.F.von Gundlach,eine deutsche Tageszeitung zu schaffen.Das Unternehmen fand aber die Unterstützung nicht,die notwendig gewesen w-re,esüber Wasser zu halten.Dass der”Ostasiatische Lloyd“auch,nachdem er in eine Wochenschrift verwandelt worden war,noch mit vielen Schwierigkeiten zu k-mpfen gehabt hat,dessen werden die-lteren Ostasiaten sich noch lebhaft erinnern.“对于此段文字,笔者在寻求了诸多意见之后,依然存在有歧义的理解:第一,可以解释为,按照主编贡德拉赫的想法,是要做成一张日报,但由于没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只能改以周刊出版;第二,可以理解为,按照主编贡德拉赫的想法,最初是做成了一份日刊出版,但由于资金问题,只能改以周刊出版。在不能触及《德文新报》办报之初的原始报刊资料的情况下,单从这段文字的字面意思理解,的确无法判定孰是孰非。笔者在另一份相关研究中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德文新报》在上海每日发行。(原文为“es ist der in Schanghai t-glich erscheinende”Ostasiatische Lloyd“.”Wilhelm Joest.Die Aussereurop-ische deutsche Presse:nebst einem Verzeichnis s9mtlicher ausserhalb Europas erscheinenden deutschen Zeitungen und Zeitschrift.K9ln,M.DuMont-Schauberg’sehen Buchhandlung,1888:16-17.)除此之外,英文《字林西报》在1886年10月2日报道了《德文新报》于前一日创刊的消息后,紧接着在同月4日第三版转载了《德文新报》中的一条最新消息。North-China Daily News,1886-10-4(327).由此可以推测,创刊之初的《德文新报》的确是以日刊发行的。

[62]Der Ostasiatische Lloyd.6.Januar 1911,S.1.

[63]此处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Thirkell病逝的信息可以对照1889年英文《字林西报》其遗孀的广告说明;第二,《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一书中,在《外交副大臣柏尔亥穆伯爵给上海佛尔克总领事的训令(1888年)》(1888年9月3日)中提到《德文新报》领导更迭。(施丢克尔.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63:342.)这就使《德文新报》1899年重起炉灶的说法更为可信。

[64]上海通社.旧上海史料汇编[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18.此段引文中提及1889年《德文新报》独立出刊后主编为芬克显然有错误,与本文前述相关考证不符。

[65]另有著述中也提及此事,但亦未有出处:“…《德文新报》(Der Ostasiatische Llyd),该报开始为日报,二年后改为周刊,…”(李明水.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史——分析、比较与评判[M].台北:大华晚报发行,1988:587.)关于《德文新报》最初以日报发行究竟持续了多久,暂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可以查证,该著此处二年的说法,没有注明出处,亦无处可考。其中,“Llyd”应为“Lloyd”之误。——笔者注

[66]Der Ostasiatische Lloyd.6.Januar 1911,S.2.

[67]Der Ostasiatische Lloyd.6.Januar 1911,S.2.

[68]王光祈.王光祈旅德存稿(民国丛书第五编-75)[G].上海书店影印本.上海:中华书局,1936:266.

[69]上海通社.旧上海史料汇编[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18.

[70]Der Ostasiatische Lloyd.16.April 1897,S.891.

[71]Der Ostasiatische Lloyd.16.April 1897,S.891.

[72]1897年1月29日第11年18期刊登启事因中国春节临近,下一期《德文新报》将延后出刊,出版时间为2月11日。Der Ostasiatische Lloyd.29.Januar 1897:S.583-586.后来每逢中国春节,编辑部都会刊载类似启事。
  1898年1月21日第12年17期也是同类启事,因中国春节临近,下一期《德文新报》将于2月3日出刊。Der Ostasiatische Lloyd.21.Januar 1898,S.324.
  1898年12月19日第13年12期,因圣诞节假日临近,下一期《德文新报》将调整至12月24日出刊。Der Ostasiatische Lloyd.19.Dezember 1898,S.221.1898年12月24日第13年13期,因圣诞节假日临近,下一期《德文新报》将调整至12月31日出刊。Der Ostasiatische Lloyd.24.Dezember 1898,S.241.

[73]Der Ostasiatische Lloyd.2.Februar 1900,S.75.

[74]1898年2月7日和14日(第12年18、19期)出版的《德文新报》中连续刊载了此通告。Der Ostasiatische Lloyd.7.Februar 1898,S.345.Der Ostasiatische Lloyd.14.Februar 1898,S.368.

[75]根据1899年1月和2月《德文新报》的报头信息显示,纳瓦拉的名字自1899年2月18日第13年20期起不再出现。

[76]Der Ostasiatische Lloyd.9.Januar 1899,S.281.

[77]这两位柏林总代理处负责人的名字自1899年3月25日第13年25期起在报头信息中刊出。

[78]Der Ostasiatische Lloyd.4.Februar 1899,S.343.

[79]在报头日期处标明刊物出版年数是德文报刊的传统,德国许多报刊至今仍保持这一习惯。

[80]这一点在芬克为《德文新报》创刊25周年撰写的纪念文章中也被提到。Der Ostasiatische Lloyd.6.Januar 1911,S.2.

[81]即泰国。

[82]英属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公元1826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将新加坡、马六甲及槟城三地合并,组成“海峡殖民地”,华人称之为“三州府”。1858年8月2日,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由英国女皇直接治理的法案,海峡殖民地移交给英政府殖民部直接管辖。1867年4月1日海峡殖民地改称为“皇家殖民地”。

[83]即印度尼西亚。

[84]Der Ostasiatische Lloyd.5.Dezember 1902,S.985.Der Ostasiatische Lloyd.11.Dezember 1903,S.929.

[85]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都获得成功;1899年,无线电信号跨越英吉利海峡,在英法两国之间实现传播;1902年,无线电跨越大西洋实现通讯,由此,无线电业务逐渐被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

[86]后文对此问题有相关论述。

[87]Der Ostasiatische Lloyd.29.November 1901,S.1011.

[88]即今山东烟台

[89]根据该报道,《德文新报》在上海之外其他城市的无线电业务分别由不同公司承担,分别为:青岛,E.Kroebel公司;北京,F.H.Cornell公司;天津E.Lee公司。Der Ostasiatische Lloyd.13.Mai 1904,S.807.

[90]Der Ostasiatische Lloyd.13.Mai 1904,S.807.

[91]Der Ostasiatische Lloyd.13.Mai 1904,S.807.

[92]Der Ostasiatische Lloyd.13.Mai 1904,S.807.

[93]见1913年1月3日第27年1期报头信息。

[94]除青岛《青岛新报》(Tsingtauer Neuesten Nachrichten)之外,《德文新报》的电讯稿还来自许多其他著名报刊,包括《字林西报》(North-China Daily News),《文汇报》(Shanghai Mercury),等等。详见1909年1月8日第23年2期《德文新报》报头订阅信息。

[95]即1899年1月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3年15期《德文新报》。在此之前的《德文新报》为星期一出刊,始于纳瓦拉任职主编时期1898年中国农历春节之后对出刊时间的调整,本文前述已经说明。

[96]Der Ostasiatische Lloyd.9.Januar 1899,S.281.

[97]Der Ostasiatische Lloyd.14.Januar 1899,S.297.

[98]自1900年起,《德文新报》每期出版日期所对应的均为星期五。而报头信息所显示的发行日仍然为星期六。

[99]1900年3月30日第14年13期报头信息显示发行时间为每周六上午。

[100]Der Ostasiatische Lloyd.24.August 1900,S.649.

[101]Der Ostasiatische Lloyd.16.November 1900,S.933.

[102]Der Ostasiatische Lloyd.2.Februar 1900,S.75.

[103]根据1899年7月22日第13年42期报头信息显示,该处为BERLINER AKTIONAERS出版社。Der Ostasiatische Lloyd.22.Juli 1899,S.731.

[104]Der Ostasiatische Lloyd.19.Januar 1900,S.37.

[105]Der Ostasiatische Lloyd.15.M-rz 1901,S.217.

[106]关于此判断,可以在《德文新报》中找到确凿的证据。在此之前的一期,即同年3月8日第15年10期的《德文新报》中,主编芬克专门添设夹页,刊载启事作出说明:“《德文新报》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迅速发展,因此主编决定,将报纸编辑部和商业部完全分开。即日起,所有报刊编辑类的信件请发送到上海市九江路6号《德文新报》编辑部,相应地,有关刊物预订、广告业务以及刊物零售等信件请寄送至上海市南京路571—573号《德文新报》发行部。”Der Ostasiatische Lloyd.8.M-rz 1901,夹页.

[107]Der Ostasiatische Lloyd.25.Februar 1899:S.377.

[108]1900年8月24日第14年34期报头订阅信息显示:万国邮联国家(Weltpostvereinsl-ndern)均可订阅《德文新报》,同时,发行部还在美国纽约设立订阅代理处。
  1901年11月22日第15年47期及其后一段时间的《德文新报》封面,每期均刊载有中国各地区、朝鲜、日本、英属海峡殖民地、暹罗、菲律宾及欧洲地区的订阅信息。
  1909年1月8日第23年2期及其后一段时间的《德文新报》封面,每期均刊载有如下订阅信息:上海订户可通过南京路25号德文新报编辑部订阅,也可通过南京路38号壁恒图书公司(Max N9ssler & Co.)订阅。中国各主要城市通过当地德国邮局,香港、日本横滨、菲律宾马尼拉都可订阅。

[109]Der Ostasiatische Lloyd.14.Januar 1899,S.297.

[110]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316.

[111]Der Ostasiatische Lloyd.11.April 1902,封面订阅信息.

[112]1907年开始,《德文新报》增设《上海消息》(Shanghaier Nachrichten),下文将作介绍。

[113]Shanghaier Nachrichten.Der Ostasiatische Lloyd.23.April 1909,S.121.

[114]Der Ostasiatische Lloyd.8.Januar 1915,S.1.

[115]《上海消息》在1916年停止出刊,《商业增刊》一直保留,每期约6版。

[116]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20)[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3—114,634—635.

[117]申报.1917年8月16日,第十版.《申报》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2:[147]800.

[118]申报.1917年8月17日,第十版.《申报》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2:[147]818.引文中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

[119]即1917年8月17日晚七时。

[120]报馆电社之封闭[N].申报.1917年8月19日,第十版.《申报》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1982:[147]852.另有研究记录为:1917年8月17日“下午7时,江苏特派交涉公署委员会同公共租界工部局所派巡捕将德国人在上海出版的德文Der Ostasiatische Lloyd(《德文新报》)、中文《协和报》及英文《战报》全部查封。”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8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