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几家中央级科技出版社

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几家中央级科技出版社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几家中央级科技出版社(一)中国科学院出版编译局中国科学院出版编译局于1950年1月成立,是科学出版社的前身,也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科学编译出版机构。为了加强管理,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了管理委员会。

一、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几家中央级科技出版社

(一)中国科学院出版编译局

中国科学院出版编译局于1950年1月成立,是科学出版社的前身,也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科学编译出版机构。其业务包括:编译及出版科学院各种图书刊物,审核外来有关科学研究的著作,翻译介绍国际科学著作,协助国内各重要学会出版专业学报。同年11月,编译局最早出版的图书《自然科学讲座》(数学之部)和《1951年天文年历》(紫金山天文台)问世。出版编译局的出版专业范围基本与中国科学院科研工作范围相对应,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技术科学部分学科,以及社会科学各学科。自1961年起,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出版任务转由相应的社会科学出版单位承担。出版编译局下设编译、出版两处,首任局长杨钟健。成立时有工作人员10人左右,与中国科学院机关暂借马大人胡同10号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委会秘书室办公。

1954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出版编译局与上海的私营龙门联合书局合营成立“科学出版社”,当时有职工200人。

(二)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0年春,在三联书店任《科学技术通讯》主编的蒋一苇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倡议以《科学技术通讯》编辑部为基础成立科学技术出版社,商请重工业部主办这个出版社。1950年5月,通过重工业部将在中南重工业部工作的陈元直调到北京,协助蒋一苇进行出版社组建工作。组建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约2个月组建工作基本就绪,出版社正式定名为“科学技术出版社”。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政策由重工业部和三联书店各投资2万元合资经营,成为一家公私合营的出版社。重工业部和三联书店签订了合资经营的合同。

为了加强管理,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5人组成: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三联书店总经理邵公文中华全国总工会生产部部长董昕、科学技术出版社筹建组负责人蒋一苇和陈元直,刘鼎任管理委员会委员长。

《科学技术通讯》编辑部的全体同志调至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蒋一苇任社长兼总编辑,陈元直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址设在北京灯市口45号(原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址),正式选定1950年7月1日为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的日子。后来,随着国家对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家出版社也自然被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出版社。

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初期主要出版期刊,从1951年3月开始出版第一批图书,共计6种:《最新晒图晒像法》、《化铁炉操作法》、《硬质合金刀具使用法》、《原子弹是可以防御的》、《冷天混凝土施工方法》、《怎样组织工人技术学习》。1952年底,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经上级研究决定,科学技术出版社成建制地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同时将上海的《生产与技术》杂志社迁京并入,社名改定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其任务是编辑出版机械工业方面的图书,组织机构基本保持原状,人员作了局部调整。社长蒋一苇调第一机械工业部兼任了一段时间社长后,由陈元直继任社长。

(三)人民军医社

1950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出版《人民军医》杂志,以“人民军医社”的名义公开出版杂志和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由军委卫生部教育处编译出版科承办。黄树则任教育处处长,鲁敏之任编译出版科科长。1954年军委批准扩编为“军事医学编译出版社”,对外发行图书仍用“人民军医社”的名义。1957年10月,改社名为“人民军医出版社”。该社以出版军事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著作为重点,并出版各类医学图书,同时也出版多种报刊。自建社至1999年,已经出版图书近1 700种、3 150余万册。

(四)燃料工业出版社

1951年3月1日,燃料工业出版社成立。由王林兼任社长、总编辑,曾禾尧任副社长。为了帮助出版社确定选题规划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出版社的工作,成立了燃料工业出版社编辑委员会。王林任编辑委员会主任,由燃料工业部陈郁部长出面聘请了任弼绍、张彬、徐今强、李代耕、钟子云、许铁民、吴子牧等十几位领导兼任编辑委员会委员。大家都很关心和重视出版工作,在选题、写稿、推荐著译者和审稿人等方面给了该社许多指导和支持。

该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书是陈郁、刘澜波著的《燃料工业的方针政策》。为了配合各厂矿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1951年出版了一些技术管理规程,还出版了一些从俄文版翻译的苏联科技书籍和教材。到1955年底,出版了一大批煤炭、电力、石油方面的图书,仅电力工业方面的新书就有272种,其中多数是俄文版图书和教材的译本,国内作者编著的图书较少。此外,还出版了《煤矿工业》和《人民电业》两种月刊。

燃料工业部在1955年8月分为煤炭、电力和石油3个部后,为便于领导出版社的工作,成立了燃料工业出版社管理委员会,由电力工业部副部长王林任主任委员,煤炭工业部刘向三和石油工业部卫志群任委员。

1956年1月1日,燃料工业出版社一分为三:煤炭工业出版社、电力工业出版社和石油工业出版社。

电力工业出版社成立后,由电力工业部部长助理李锐兼任社长。在李锐的领导下,根据“向科学进军”的精神,编制了十年发展规划。1958年3月,电力工业出版社和水利出版社合并组成水利电力出版社。

(五)人民铁道出版社

人民铁道出版社于1951年8月1日成立。铁道部办公厅主管出版社工作,齐语任副社长,主持工作。出版社的方针是统一经营铁道系统内部的出版工作,编辑出版有关铁路业务书刊,出版有政治意义的一般读物,为铁路建设和提高职工文化、技术、业务水平服务。出版总署的批复指出:“根据专业分工的原则,人民铁道出版社的出版方针应集中在铁路本身业务和内部文件上。”不同意“编辑出版发行有政治意义的一般性职工读物”。

该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图书是由关培翻译、苏联B.Л.卡勃尼耶也夫著的《如何改善流动资金的运用》,共印5 000册。

1952年4月,人民铁道出版社决定扩充出版机构,设立编辑部、出版部、办公室、会计组。同时,建立新式簿记,实行成本核算。该社签订第一份书籍经销合同是在1952年8月,双方协商,该社出版的书籍由新华书店华北总分店总经销,自1953年7月1日起实行。

1952年9月经滕代远部长批准,实行定编定员。设社长、副社长各1人,下辖编辑部、出版发行部、秘书室,定员44人。1952年10月签订了第一份翻译图书的出版合同。该合同规定由铁道部翻译处翻译苏联《铁路建设的流动资金及降低成本》一书。

1952年12月,人民铁道出版社正式制定了社内的规章制度,其中有:编辑部工作程序,出版发行部工作程序,社长岗位责任制,编辑部主任、编辑组长、编辑、助理编辑、出版发行部主任、出版组长、发行组长、校对员等职责范围。

1953年2月人民铁道出版社改由铁道部部长直接领导,1953年4月任命齐语为社长,并实行企业化。1954年12月,铁道部部长滕代远批准该社1955年的出版方针、选题及出书计划,并指出今后的工作方向是:注意质量,不贪数量,不要为出书而出书;除继续翻译苏联铁路方面的书籍外,并应逐渐转到组织和鼓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总结或编写自己的经验。

1958年12月,为适应铁道建设的实际需要,向铁道部申请,批准将企业单位改为事业单位。出版编译局、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民军医社、燃料工业出版社和人民铁道出版社的成立,在科技出版社的性质、方针、任务、出书范围、内部机构的设置、规章制度的建立、经营管理等方面,为中央部委建立科技出版社积累了经验。

1952年以后,中央部委根据自身的需要,相继成立了一批专业科技出版社。例如,1952年成立的人民交通出版社;1953年成立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1954年成立的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1956年成立的科学普及出版社和水利出版社;1958年成立的中国农业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