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中国科技人才制度的奠基

新中国科技人才制度的奠基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国初期,我国的科技人才政策建立在知识分子政策基础之上。虽然,知识分子不能完全等同于科技人才,但建国初期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政策对科技人才的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是从民主革命时期沿用下来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建国初期,我国的科技人才政策建立在知识分子政策基础之上。当时的中央政府以“知识分子”来统称“人才”。事实上,知识分子与人才的概念有所不同,《辞海》(1989年版)对知识分子的界定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从所指人群的特征来看,知识分子主要指掌握专业知识,并以其为谋生手段的脑力劳动者;而人才概念所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但包含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还包括具有专门技能的人。从行业分布来看,人才也不只局限于科学研究、教育、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而是分布在各行各业。从政治层面来看,知识分子概念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产物;而人才概念虽然也强调政治道德因素,但却抛开了阶级属性,政治色彩较弱,但也不像人力资源概念那样完全没有政治色彩。虽然,知识分子不能完全等同于科技人才,但建国初期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政策对科技人才的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书对建国初期的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以知识分子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是从民主革命时期沿用下来的。在革命斗争时期,共产党作为革命党,以暴力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必须首先分清敌、我、友。因此,就要对各种社会群体进行阶级判断,按照马克思的阶级划分标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它不具有独立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它就不能成为一个阶级,只能依附于某个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知识分子就依附于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从政治角度出发,运用阶级分析法来对待知识分子问题,将其看成是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这主要是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的影响。出于革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将知识分子视为积极争取联合的对象,并采取改造其世界观,使其成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种种政策。

民主革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由于历史经验的延续作用和稳固新政权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延用民主革命时期的思维和理论来解决知识分子问题,这具有历史合理性。但是,当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仍然用这种政治眼光来看待知识分子,把他们看作是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关注点主要落在阶级属性上,而不是发挥才能上。受这种思维和观点的影响,1957年至1976年间,中共中央曾针对知识分子实施了“左”的错误政策,对知识分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才将知识分子视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自此以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识分子字眼渐渐淡出我国政府的政策文件,取而代之的是“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