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政策

新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政策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政策[1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农业和国防建设的正确编辑出版指导思想,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略,通过创办新刊和调整、改革恢复原刊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建构起新中国科技期刊的合理结构体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新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政策[14]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农业和国防建设的正确编辑出版指导思想,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略,通过创办新刊和调整、改革恢复原刊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建构起新中国科技期刊的合理结构体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科技期刊编辑思想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很快组建了新中国科学院,专门组织指导全国科学工作。为了团结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倾听他们科学的建设意见,1950年8月,又召开了全国科代会,成立了“科联”与“科普”两个学会。中科院、“科联”、“科普”都十分重视科技期刊的恢复、创建工作。中科院还专门成立了编译局负责出版工作。这些部门在调查了解和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新时期科技期刊应积极报道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介绍科技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努力服务于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致意见。这个意见代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界的心声,符合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建设的需要,得到了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有力支持,成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正确指导思想。在这一正确的编辑出版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很快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二)创建合理出版层次结构

旧中国的科技期刊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出版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出版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像重复过多、理论与实践脱离、针对性差、不能正常连续出版等问题都从总体上削弱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有鉴于此,新中国科技期刊界在恢复、创建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合理、有效的措施。

首先,从提高与普及两个角度出发,创办了部分具有新时期代表性的科技期刊。如中国科学院在1950年就率先创办了《科学通报》(月刊)、《中国科学》(季刊)、《科学记录》(季刊、外文版)。《科学通报》偏重于报道国内外科学界动态,介绍外国科学新知识和技术成就。《中国科学》用中文发表本国科学家的研究论文,鼓励建立自己科学的自信心。《科学记录》用外文出版,附有中文摘要,用于对外开展交流。1956年,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劳动部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创办了《知识就是力量》(月刊),向中国青年介绍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经过改组后的全国性各专门学会也先后创办了一批密切结合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期刊。如中华医学会从1950—1958年就先后创办了《中华外科杂志》(双月刊)、《中华儿科杂志》(季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季刊)、《中华眼科杂志》(季刊)、《中华妇产科杂志》(季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季刊)、《中华放射学杂志》(季刊)等系列杂志。

在50年代,经过教学科研改革的中国高校也先后创办了像《北京大学学报》(季刊)、《清华大学学报》(季刊)、《复旦学报》(季刊),《南京大学学报》(季刊)、《中山大学学报》(季刊)等130种新自然科学学报。其次,在对过去出版期刊的恢复过程中进行了合理化的调整、改革,使重新恢复出版的期刊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1950年2月,中科院编译局借12个科学团体召开年会之机,于2月14日邀请各学会负责人和各学科专家共22人,在本院举行了一次各专门学会出版期刊问题座谈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气象、药学等17个团体的代表和专家,就期刊出版方向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中科院对学会期刊给予物质上的扶助和业务上的指导,并与本院各研究所印行的期刊,加以合理的分工和合作,免得力量不集中,发生过去的散漫和浪费现象。对各种期刊发展的方向,大家认为研究论文今后应以中文为主,要逐步地、有计划地做到完全以中文发表,要确保做到正常地按期出版。[15]

对这次会议意见,编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进一步深入的调查了解。4月份,制定了一个中科院扶助国内各重要专门学会、研究会等刊行科学期刊的办法,并报经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在中科院的指导下,各有关研究所、学会在对过去期刊的恢复出版时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重要的改革,停办了一些不必要的期刊,合并了一些性质类似的期刊,丰富了内容,结合了实际,出现了全新面貌。如1951年6月开始由全国“科联”出版的《自然科学》(月刊)就是由著名的《科学》和《科学世界》两刊合并而出。合并后精力集中,特色鲜明。“科联”在出版《自然科学》的决定中就指出:“首先,我们要为建立共同观点,辨识共同方向而努力。”“本刊应讨论有关自然科学服务于生产和国防建设各方面的问题,更好地使理论为实践服务。我们要把产业部门的计划和要求提到全国科学工作者的面前,明确共同致力的目标。并及时地反映科学界对于生产和国防建设的意见,以供实际部门参考。”其后,《自然科学》的刊行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如第1卷第1期就出版了国防建设专号。1952年春,中科院又召集各专门学会学术性刊物负责人座谈会,讨论了这些刊物的调整问题。会后决定将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刊物暂时合并为17种,用统一的名称,称作某某学报。根据这一决定,学会期刊进行了合理调整,使出版结构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这些学会刊物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过去这些学会期刊多用西文出版,反而使本国学者不易看到用自己汉语写成的论文,这在新时期不利于鼓励发展自己的科学研究。对此,学会期刊很快改用中文出版,以体现期刊给祖国人民阅读、科学为祖国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科技文化精神风貌。正如《物理学报》第9卷1期的“卷头语”中所说,“中国物理学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每篇论文的中文摘要提到前面了,而且篇幅也加多了,有好些论文的中文稿已经不是摘要而是完整的了。但是仍然还未脱掉以外文为主的形式。从这一期起,我们作了一个更大的改革,我们的论文以中文为主,从此完全脱离旧日半殖民地文化的地位。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使物理学在中国土地上生根,使它成为我们中国人民自己的科学。”

(三)奠定了编辑出版的发展基础

编辑人才、科技信息、物质技术条件是科技期刊出版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旧中国科技期刊专门编辑人才缺乏,科技信息资源不足,再加上物质技术条件极端困难与落后,使科技期刊难以向一个较高的层次发展。新中国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对科技期刊出版业从编辑出版人才、科技信息资源、物质技术条件等三大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

首先,党和政府将科技期刊出版业纳入整个国家科技事业之中,视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从业人员为专门的科技人才。在各级科技部门建立了专门组织和管理机构,领导、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积极鼓励和有力支持,使他们坚定了为新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业奋斗的信心,增强了为人作嫁的工作动力。

其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科技界的团结协作、开拓奋进的局面所带动的科技创新发展和信息的快速增长,为科技期刊出版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信息资源,为新时期科技期刊的多元化、高质量出版提供了智力支持。

此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级科技部门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所提供的稳定经费资助和先进的物质技术条件,使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业不仅具备了连续、正常、准期、高质量出版的充分条件,同时增添了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像1950年《中国科学院扶助国内各重要专门学会研究会等刊行科学期刊的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就为各学会期刊更好的编辑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而全国各高等院校对本校自然科学学报或刊物的经济、人才、物质上的支持,更是有力地支持了5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开创与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初到50年代末,中国科技期刊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确立正确的编辑出版指导思想,经过创办新刊和调整、改革恢复原刊等一系列编辑出版实践与探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到1959年,科技期刊总数已由1952年的87种增加到356种。基本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出版层次、结构合理,富有发展活力的崭新体系,为今后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