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

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所谓同质化,通常是在经济学中形容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功能、外观等出现雷同,从而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传媒业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国内外的大量资金纷纷注入,想分一块蛋糕,资本推动了媒体产业化的浪潮。同质化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受众市场定位趋同。

 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

所谓同质化,通常是在经济学中形容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功能、外观等出现雷同,从而竞争力下降的情况。在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产品的同质化不断加强,随之产生了差异化营销。

经济学中还有一个名词,叫可替代性(substitutable),媒介产品的“同质”,相当于“可替代性”,其涵义是指媒介产品或服务在功能和作用方面的相似与互换。具体而言,是指不同媒介产品的风格定位、版面(或频道)设置、受众市场、新闻报道乃至广告模式都大同小异,所谓众报一面,读一报而知全报,众台一声,听(看)一台而知全台。

传媒业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国内外的大量资金纷纷注入,想分一块蛋糕,资本推动了媒体产业化的浪潮。就拿报纸而言,北京市场上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都市报就有《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等若干份,再加上中央级的报刊如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新华社旗下的《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社下属的《青年参考》,以及《华夏时报》等,另有各类生活类报纸如《精品购物指南》、《北京青年周刊》等等。

国内传媒市场经历了三种发展模式,从一开始的官报模式到上世纪80年代的晚报模式,再到90年代的都市报时期,其中都市报广泛涌现,并以受众为本位,实行完全的商业化经营,是独立意义上的报纸。但是都市报是以规模发展作为市场的诉求点的。一般都在48版左右,甚至有的报纸出到100版。另外,内容设置也日趋雷同,大都设有新闻、娱乐、体育、生活等。这样的现状使得市场被同质化的报纸分割,利润越来越薄。

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媒体的应对方式仍然是改扩版,希望以最丰富的资讯取胜。可是,一块市场大大小小几十份报纸,大都是日报,有的少则8个版,多则16个版、32个版的新闻版面,一天24小时内发生的新闻数量有限,媒体内容的同质化可想而知,竞争激烈程度也可见一斑。

同质化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受众市场定位趋同。相对于西方发达的媒体产业而言,我国受众细分市场尚未完全培育成型,更未成熟。就报业而言,中国报业受众市场普遍定位于大众市场,该市场需求最多的是综合性的大众日报。于是,不管是创办新报,还是旧报改版,大家都选择办综合类报纸,即所谓“一报在手,通晓天下”的办报模式,一味追大求全。

就电视业而言,同质竞争现象严重也是业内人士和受众普遍的感受。我国已有2000多家电视台,3599个电视频道,但千台一面,个性少,共性多,节目模仿成风,缺乏创新意识。虽然大家一直在提“频道专业化”,但专业频道并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走的仍然是综合频道的模式,锁定于受众的普遍兴趣点。

导致定位趋同的另一个原因是选择的目标市场趋同。在一个媒体进入市场之前,像新产品投放市场一样,要做市场调研和分析,然后选择目标市场,从而确定媒体的风格和内容设置。然而现在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广告收入,所以大部分媒体会选择收入高、消费力高的人群,因为这部分人群正是广告主看中的市场,他们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大多数都市报在选择这块读者群的同时,报纸的定位、风格基本上也就限定在一定的套路内了,从而导致了定位趋同及内容的同质化。加上新闻资源和采编能力是有限的,结果出现在一个发行区域内,一个新闻事件好多同类报纸连篇累牍地重复报道,造成新闻信息过剩。

虽然有些媒体能够独到地处理同题新闻,但是由于总的市场定位和读者取向大同小异,结果还是难见起色,终究未能跳出同质竞争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