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时间日记范式的网络使用情境研究

基于时间日记范式的网络使用情境研究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时间日记范式的网络使用情境研究——以天津市居民为个案的考察许子豪一、对于媒介使用情境因素实证考察的必要性(一)使用情境是使用行为发生时的具体环境因素“情境”是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基于行为的微观具体情境视角,Belk对于消费情境的分类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因为消费情境因素加强了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和理解。

基于时间日记范式的网络使用情境研究——以天津市居民为个案的考察(1)

许子豪(2)

一、对于媒介使用情境因素实证考察的必要性

(一)使用情境是使用行为发生时的具体环境因素

“情境”(Context)是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指出,语言符号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传播活动的全部意义,交流的所得,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语境(3)。语境即为传播情境,它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意义的讯息,会形成语言符号本身不具有的新意义,并且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换言之,传播语境会影响传受双方对传播符号的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传受双方对同一符号理解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在早期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些经典传播模式里,虽然没有对传播情境直接的定义,但是注意到了传播情境对传播过程的影响。申农-韦弗的传播模式(1949)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传播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信息的干扰,影响信宿对信息意义的接收,但是在这一模式中“情境”被看成是一种噪音因素,而不是一种带有意义的信息。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1959)把传播过程放置于整个社会系统当中,更侧重于宏观社会背景因素对传播行为的影响,但是模式中并未包含微观情境的影响。Richard Braddock(1958)在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情境”(Where)和“动机”(Why)两个环节,提出7W模式,即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情境和动机七个要素(4)。“情境”和“动机”分别考察“在什么情况下”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传播,Braddock还将这两者与“取得什么效果”并列。

大多数传播学者都将传播情境视为存在于传播行为主体(传者、受者)和传播行为客体(媒介以及传播内容)之外的环境因素。但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是,麦克卢汉(1964)和梅罗维茨(1985)把媒介也视为传播情境的一部分,媒介情境与客观情境共同构成了传播情境。麦克卢汉(1964)提出了“媒介即信息”观点,在他看来,传播中最为本质的不是传播的内容而是传播的媒介,仅仅就媒介本身的物理介质属性和传播方式都是蕴含丰富意义的信息,足以影响传播内容符号本身的意义。作为个体外在的或个体行为客体的媒介,本身就是传播语境的一部分,独立存在于行为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即使人和媒介没有产生互动,媒介它所带有的意义也是客观的。梅罗维茨(1985)在麦克卢汉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决定人们互动性质的并非自然环境(场所)本身,而是信息流通的形式。换言之,媒介本身的物理介质属性和传播方式,能够影响个人对客观情境的感知,进而影响着个体行为。因此,人们会根据不同媒介场景(如对着电视镜头),选择自己的社会角色,决定自己的传播行为。

郭庆光(1999)分别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传播情境进行了界定。从狭义的角度上,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两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5)

不仅是传播学者将情境(Context)视为行为发生的整体条件因素,一些社会学家也倾向于把情境看成是包括主客观因素的一个整体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勒温的观点,在他看来,在特定时间,决定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所有事实,是一个个人的主观因素,客观环境及被主观化了的客观环境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用公式表示如下:B=f(PE)= f(LS),(B表示行为,P表示行为主体,E表示环境;LS表示生活空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把“场域”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媒介(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不同的场域中,如宗教场域、美学场域、法律场域等,行为存在着独特的主客观条件,人们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消费情境为我们理解使用情境提供了视角。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情境因素被引入到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消费情境研究中形成的“客观存在论”和“主观认知论”两种观点,对认识情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客观存在论”对于消费情境的理解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当前行为具有可证明及系统性影响的可观察因素;这些因素并非源于个人和刺激物(产品或服务)属性的了解。Belk(1975)认为人和刺激物的特性是稳定的,不会随情境而变化;但个体较短暂的状态(如头痛)则可看作至少是部分的情境的函数。“主观认知论”认为,消费情境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个人对所有可证明及系统性影响其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之因素的内在反应或解释,是独立于个体和刺激物之外不受两者影响的一种暂时性状态。换言之,只有当外界刺激引起了个人内心状态的变化,经历了认知和解释的心理过程,才能称之为情境。

两种观点都认可了消费情境是独立于行为主体因素(人)和行为客体因素(刺激物)之外,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是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Belk(1975)认为无论个体是否能够感知到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这种环境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主观认知论更偏重于从心理感知的角度来解释情境。

(二)媒介使用情境研究的必要性

从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情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这一问题在实证领域有所建树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将情境视为行为发生的微观具体环境来考察——这并不是对于主观情境的无视,而是因为现有的研究手段无法深入到人的主观世界。基于行为的微观具体情境视角,Belk(1975)对于消费情境的分类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因为消费情境因素加强了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和理解。他将消费情境分为五种:①实体环境(physical surroundings):包围消费活动的具体的物理和空间环境;②社交环境(social surroundings):其他人对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影响;③时间(time):情境发生时消费者可支配时间的充裕程度,消费活动是否具有时间压力;④任务定义(task definition):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原因;⑤先前状态(antecedent states):消费者带入消费活动中的暂时的生理状态和心情。

在已有的传播学研究中,关于传播情境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社会交往(如人际互动)的视角下,而对于受众的媒介接触—使用行为情境较少有相关的论述。例如“使用—满足”理论,尽管它在传播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媒介接触行为的研究成果,但是正如一些传播学家的批评一样(Morley D,1980等),它忽略了情境对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受众的媒介接触是一个符号解读过程,这个过程受到了受众的社会背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制约。须知,传播情境不仅仅产生于传播者和收受者的意义交换中,也产生于收受者与媒介的意义交换中,除了从社会互动情境之外,受众对媒介的接触—使用行为情境也是传播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传播情境。

受众的媒介接触—使用情境与社会互动情境有所不同,前者是媒介使用行为的所发生的情境,而后者是社会交往行为所发生的情境。从使用行为的角度上看,媒介使用行为发生的情境影响着受众的媒介接触选择,也影响着受众的媒介接触满足程度。麦奎尔(1997)从具体环境(Specific context of use)的角度来解释受众的媒介使用,在这里,使用的具体环境通常指的是使用媒介时的群己状况和场合。与此最为相关的是,使用者是单独一人还是有人(朋友、家人、其他人)陪伴。使用媒介的场合(家里、工作室、旅行中、影院里等)既会影响受众进行选择的过程,也会影响受众进行选择经验的特征(6)

尽管麦奎尔(1997)较早就提出了使用情境的概念,但是由于研究工具和条件的限制,多年来国内外传播学界虽然对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做了大量的实证调查,但一个明显的不足是,已有这些关于媒介接触行为的大量实证调查,在研究视角上呈现出“重量而不重质”的缺陷。尽管现在的测量技术已经能够对某些行为指标实现实时精准的测量,如点击率、浏览量、访客量、人均媒介接触时长等指标,但是这些研究都把人当成了客体,以媒介为主体去测量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须知,人是媒介的主人,人们的媒介接触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的一种,它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关系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环境、行为动机下进行的,离开了以人为主体的媒介使用行为的考察,只是一种单薄的、对行为的考察,其对于人的媒介使用的认识价值是很低的和极为有限的。换言之,我们应该以人为主体去考察和了解人们在哪里、做了什么、心情如何等媒介使用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中去研究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

(三)媒介使用情境分析框架

媒介使用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一个部分,为了深入了解媒介使用行为所发生的情境,本研究从人们的活动空间入手,以时间为经,以物理空间、行为空间、心理空间为纬,通过这三个指标的时间同步性考察,来完整地展示人在1天24小时中的媒介接触图景和生活形态图景。时间是最具有通约性的公共尺度,这一模型使得不同的空间在时间平台上得以展开,解决了时空情境相关权重变量之间彼此割裂的问题。它真正站在个体的立场,去把握个人的社会认知地图,将物理空间、心理空间、行为空间都作为同一个人同一个时间点发生的社会事实置于一个模型下考察,从而将人的媒介使用行为深刻地还原于日常生活行为逻辑之中(如图1所示)。

img87

图1 媒介使用情境模型

应该说明的是,在时间同步性原则下应当还可能包含着物理空间、行为空间、心理空间之外的指标,例如社会关系空间(和谁在一起)等等,但限于调查内容,本次研究首先着眼于模型的建构,其次是找到最有效和精确的方法来了解人们的媒介使用情境。

1.空间指标

本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特别是居民媒介接触活动的空间,因此属于生活活动空间的范畴。根据人们活动的规律,室内、交通工具和室外,构成了城市居民生活活动空间的基本样态。室内空间的特性是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包括平房、楼房、写字楼等,空间本身是静态的。交通工具狭义上指一切人造的用于人类代步或运输的装置,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包括公共汽车、小汽车、轮船、飞机等,但是交通工具空间是流动的,与室内和室外空间有较大的不同。室外空间的特性是非封闭性,与自然环境更加接近,除了室内和交通工具空间外,都属于室外空间的范畴。

具体而言,空间又有如下六种类别:住所、工作或学习场所、公共室内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私人交通工具、室外场所,基本上涵盖了居民媒介接触活动的所有空间场所(见下表1)。

表1

img88

2.行为指标

在生活行为的参数里,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的时间利用调查得出的按照活动类别划分的人均活动时间,我们保留了时耗长的活动,包括工作、学习、路途、睡眠、用餐、其他个人必需活动、个人卫生、做饭、照料家人、其他家务活动、媒体接触、阅读书籍、散步、购物、体育锻炼和其他娱乐活动,再结合本次调查的目的,加了面对面交流和等待两项。本研究的媒介包括报纸、电视、杂志、广播、手机、网络、电影、户外、楼宇等接触时间较多的媒介,各个媒介作为独立的变量进行考察。

3.情绪指标

情绪主要由积极情绪、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三种指标构成,包括舒畅、愉悦、快乐、向往、喜爱、惊奇、平静、郁闷、厌恶、哀伤、生气、害怕共十二种情绪类别。

二、天津市居民的网络使用情境调查方案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网络使用行为的测量方法,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测量,另一类是仪器测量。人工测量是指通过人的回忆和记录来采集数据,由于人本身是有限理性的,不同人理解程度、记忆程度、配合程度等不同,所造成数据的人为误差不可避免。仪器测量则可通过先进技术仪器的安置,自动化的完成数据收集、传输的全过程。虽然可以规避这种人为误差,但由于受到技术和测量成本的影响,在现实中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还有待时日。因此,从可行性角度看,要采集不同使用情境下的网络使用行为的数据,目前还有赖于人工测量的方法。在这种人工测量的方法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人为误差,决定了数据的质量说服力。

在使用情境研究中,日记卡调查法是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测量方法。一般而言,日记法的操作方法是抽取一定的样本,请调查对象按要求随时记录活动日记,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回忆补记的方式,在调查结束以后,调查员再次入户,回收日记卡并对日记卡进行初审。但目前研究者对于日记法方法缺点的讨论较多地侧重于研究的信度,例如在于受访者自行填写,教育程度、职业不同的被调查者对于题项的理解存在差异,而且被调查者容易忘了填写,而依照回忆来填写,影响准确性。

目前有几种类型的日记卡,最有代表性的是全天日记卡。马里兰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曾多次采用这种工具展开研究。采用这种类型的日记卡,受访者需要在1天24小时中,每隔15分钟记录自己发生的活动,每天记录96次。这种全天日记卡在执行上也有多种方法,比如面对面谈、电话调查、邮寄问卷调查。有些研究要求受访者用日记卡记录之前一天发生的行为,然后他们在第二天醒来后开始正式填写日记卡(见表2)。

表2 日记卡的制式

img89

(续 表)

img90

(二)调查的实施

为了从实证上对媒介使用情境模型进行考察,本次研究选取天津为个案,采取日记卡和问卷留置的方法进行入户调查。本调查的实施时间从2010年9月19日至2010年10月23日五周,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访问员入户发放和回收日记卡和问卷,日记卡每周发放和回收一次,受访者须每天按照日记卡的格式如实填写全天的活动和停留的空间及其当时的情绪。在最后一周回收日记卡的同时,访员发放问卷,调查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媒介认知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本次属于探索性研究,旨在测试新的研究范式的有效性,所得数据分析结果皆为原始数据的处理结果,不做加权处理,暂不推及总体。

抽样方案的目标总体为天津市非农人口在45%以上的市辖区(即河北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红桥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的所有家庭户中的10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由于调查的结果主要是估计各种比例数据以及比例数据之间的比较,因而在调查样本量的确定上是以估计简单随机抽样的总体比例p时的样本量为基础。在95%的置信度下,需要抽取样本量:

img91

这里d为抽样绝对误差,根据研究目标而定,uα在置信度为0.95时为1.96,p(1-p)最大取0.25。

综合考虑精确度、费用以及调查实施的可行性等因素,以及以往若干收听率调查的经验;再加上考虑到在调查实施中通常会存在一部分拒绝访问等情况,我们把样本量确定为300户,一共抽取60个居(家、村)委会,每个居(家、村)委会调查5个家庭户,在抽中的家庭户中调查所有10岁及以上的成员,以现有天津市平均家庭户规模(10岁及以上每户)大约2.8人计算,总样本量为840人左右,有效回答样本为741人。

本次调查所测量的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因此调查样本总体涵盖了多种媒介的受众。为了提高网络受众与非网络受众的区隔度,本报告中将在接受调查的这5周内,接触特定媒介5次以上(含5次),即平均每周至少接触特定媒介1次的受众称为网络受众,日记卡的设置是15分钟为1次,亦即35天接触该媒介达75分钟以上的受众。本研究的网络受众为在受访的35天内平均每周至少使用1次网络(1次为15分钟)的受众,也成为网民。经分析,本次调查的网络受众样本总体为314人。

(三)样本的构成特征:到达率的分析

到达率指的是在样本总体中,某类受众在该样本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的是特定群体中某类媒介受众的相对规模。它有助于克服样本总体结构对某类特定受众的影响。例如调查总体是1-000人,男性200人,女性800人。其中网络受众有200人,男性100人,女性100人。如果从绝对人数来看,网络受众的男女比例是1∶1,但是从到达率的角度看,网络受众的男性到达率为50%=100/200,女性到达率为12.5%=100/800。

为了更加方便地理解样本的构成,本文从到达率的角度对样本的性别、年龄、收入、学历水平、职业和工作单位等方面,采用特征显著度指标来分析样本的结构。该指标衡量的是某类媒介受众具有某种特征的显著程度,具体计算方式为电视受众中具有某类特征的人群的占比除以样本总体中具有该类特征的人群的占比。假设样本总体的平均到达率为50%,男性的到达率是40%,女性的到达率是60%,那么男性的显著度是0.8=40%/50%,而女性的显著度是1.2=60%/50%。在本研究中,当某类媒介受众的某类特征显著度高于1.2,为高特征显著度,表示该类媒介受众的该类特征极为明显;1.2~0.8,为一般特征显著度,表示该类媒介受众的该类特征不太明显;低于0.8为低特征显著度,表示该类媒介受众基本不具备该类特征。

总体上,除了性别以外,网络受众在年龄、收入、学历水平、职业和工作单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特征,呈现出年轻化、偏高收入、偏高学历的趋势,并在呈现出明显的职业特征和工作单位特征。

如图2所示,网络受众在男性受众中的到达率高于女性,略微呈现出男性特征,但从特征显著度来看,网络受众的性别特征显著度并不明显。

如图3所示,网络受众明显呈现出年轻化特征。网络在15~24岁年龄段人群中的到达率最高,达到76%,其次为25~34岁人群,到达率为68%,随着年龄段的上升,到达率逐渐下降。14岁以下人群的到达率也不低,达到40%。5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的网络到达率明显偏低,不到20%。特征显著度数据显示,网络受众的年龄特征显著度非常明显,15~24岁、25~34岁、35~44岁这三个年龄段人群的年龄特征显著度均高于1.2,尤其是15~24岁人群年龄特征显著度达到1.78,年轻化特征显著。

img92

图2 网络受众在不同性别样本总体中的到达率和特征显著度

img93

图3 网络受众在不同年龄段样本总体中的到达率和特征显著度

如图4所示,学历越高的人群网络受众到达率越高,网络在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群中到达率最高,达到73%,在大专学历人群中的到达率次之,为69%,大专以下人群的网络到达率就明显低于大专以上人群的网络到达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大专学历人群的特征显著度很高,分别达到1.7和1.6,远高于1.2,具有极高的显著度,说明了网络受众呈现出高学历特征。

如图5所示,500元以下收入人群开始,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网络受众的到达率随之上升。5-000元及以上的收入人群的特征显著度最高,其次为2-500~4-999元收入人群,特征显著度达到1.34。在高收入人群中,呈现较明显的网络受众特征。

如图6所示,除了农业劳动者、无业者、已离退休和自由职业人群意外,网络受众在其他职业特征人群的到达率均达到了50%以上,且特征显著度均高于1.2。其中管理者、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和学生的特征显著度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

img94

图4 网络受众在不同学历样本总体中的到达率和特征显著度

img95

图5 网络受众在不同收入人群中的到达率和特征显著度

如图7所示,网络受众在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个体企业人群中的到达率均高于50%。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群的到达率也相对偏高为49%。集体企业明显低于上述几类。从特征显著来看,网络受众中,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特征更为显著。

由于目前人们并不仅仅使用一种媒介,因此受众往往同时是多种媒介的受众。尽管我们根据某一类媒介的使用情况来定义受众,但是考虑到复合媒介使用的情况,分析其他媒介受众中网络受众的到达率也很有必要。如图8所示,网络受众比非网络受众更明显地倾向于使用电影、手机、户外/楼宇/移动电视。其中在手机受众中,网络受众的到达率相对于非网络受众的显著度为2.19。

img96

图6 网络受众在不同职业样本总体中的到达率和特征显著度

img97

图7 网络受众在不同工作单位样本总体中的到达率和特征显著度

img98

图8 网络受众在不同媒介受众样本总体中的到达率和特征显著度

三、天津市网络受众的网络使用情境分析

网络受众的日均上网时长为83分钟,标准差为100分钟,去掉一个极端值751分钟,重新求得其日均上网时长为81分钟,标准差为93分钟,极大值达到日均接触时长444分钟,而最低日均接触时长为2分钟。

img99

图9 网络受众全天网络接触率时段分布图

从图9可见,网络的接触率呈现出早中晚三峰分布。网络受众的网络接触率在7点以后逐渐上升,9点是一个转折点,上午9点以后,网络接触率从不到1%迅速上升至4.27%,此后一直攀升,到11:30形成早间第一个高峰,达到7.25%的接触率,以后逐渐回落,12点回落至4.58%,在12:15以后,网络接触率又逐步上升,在16点达到下午的峰值,接触率为9.26%,此后到18点回落至4.26%,18点以后网络接触率又开始攀升,直到21:30达到晚间峰值,也是一天中的最高值为18.76%,此后逐渐回落,在第二天00:00前一直保持6%以上的接触率,过了00:00网络接触率就迅速跌至不到1%。

由图10可知,受众网络媒体接触行为主要是发生在自己的住所,发生概率达到了88.90%。其次是在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占比约为7.54%。其余地点的网络媒体接触行为发生的概率都非常小。

从图11可见,一天中的各个时段,网络接触行为都主要发生在住所之中。但是在8:00~18:00,有15%~20%的网络接触行为发生在工作或学习场所,并且到了下午后,工作或学习场所中的依赖度不断下滑。此外,在8:30~9:00,也有10%的网络接触行为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中。

通过对图12的观察可以发现,网络媒体接触行为在一天中的结束时间较晚,大约在凌晨01:30才没有网络媒体接触行为的发生,但是自早晨07:30开始又出现了该媒介行为的接触。观察网络媒体接触行为情绪的时段趋势线可知,自早晨07:30开始,网络媒体接触的正面情绪整体上稳步上升,在18:00~19:00时间段出现了一个小波峰,也即这段时间的网络媒体接触是最令人们感到愉快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图12的观察发现,在早晨09:00~10:00时间段里,负面情绪出现了显著增加,也即这段时间内的网络媒体接触使人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感受。

img100

图10 网络媒体接触行为的空间分布

img101

图11 受众各时段上网行为的空间特征

对不同地点接触网络媒体时的情绪特征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图13。由图13可知:

●观察网络媒体接触在不同空间中的正面情绪趋势线可知,网络媒体接触行为所引发的情绪体验根据空间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与波动。地铁/轻轨、餐馆、酒吧、茶馆、快餐店等室内餐馆场所及其他户外场所这三个地点使受众体验到的几乎全是愉快的正面情绪;

●私家车内接触网络媒体时受众感受到不良情绪的比例非常大,甚至达到了100%;在工作或学习场所这样的环境下接触网络媒体时,受众的正面情绪占比也较小,只占到39.87%。

img102

图12 网络媒体接触行为情绪的时段分析

img103

图13 不同地点接触网络媒体时的情绪特征

【注释】

(1)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受众媒介接触——使用状态量化研究”(2009JJD860008)项目成果。该课题的主持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吴文汐、刘佳莹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

(2)许子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3)[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83.

(4)薛可,余明阳.人际传播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15.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0.

(6)[英]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