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语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与策略分析

日语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与策略分析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日语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目前的日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其实也是我国日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从高校现有的从事日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人员情况来看,其中绝大部分不是专职的研究人员。

一、日语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们目前的日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因为现有的国外日语教学理论没有,也无法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要真正、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依赖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的日语教学理论研究十分薄弱。这其实也是我国日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理论研究薄弱

1.缺乏专业的研究队伍

全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在学日语,但却没有一个权威的日语教学研究机构,没有一个探索中国日语教学理论的实验基地。从高校现有的从事日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人员情况来看,其中绝大部分不是专职的研究人员。许多人对日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往往出于自发的兴趣,受到时间、精力、资料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更为不利的是,日语教学理论研究所需要的实验和实证往往得不到有关方面应有的支持,一些好的创意很难通过实验得到验证。

2.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脱节

相当数量的日语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脱节。许多研究论文是为了发表、为了评估,而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当然,不是说每一篇论文都要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的日语教学理论研究不是扎根于中国日语教学的实践,不是以最终解决我国日语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中国日语教学的质量为目标,则我们的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教师理论意识淡薄

许多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对日语教学理论不甚了了,甚至漠然。其教学实践基本上是“老师以前怎么教我的,我也怎么教学生。”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什么教学理论。一方面,他们每天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就已经疲惫不堪,几乎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教学理论,关注新的教学理念或创新;另一方面,他们觉得日语教学理论离他们太遥远了,有些理论太高深了、太理想化了,根本不能直接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当然,这样的想法源自于对“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的误解。另外,由于缺少理论意识和必要的训练,即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在灵感的引导下,有一些很好的教学方法和设想,但却不能从理论上将其升华和总结,影响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推广。

4.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对重大宏观问题的研究

现有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缺乏对涉及日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高屋建瓴的全面探讨。近几年来,日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热点”不断切换,但“盲点”、“冷门”却迟迟缺少关注。因为缺乏宏观的规划,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沟通、交流、合作,因此,有许多日语教学所涉及的重要因素和环节无人关注,缺少研究。例如,师资培养理论、课程设计理论、教材编写理论等就严重缺位。

这里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理论指导实践,实际上不一定是直接的,并不是要求老师将别人的理论直接拿到课堂上去应用,而是说,教师应该有相当的理论意识,应该始终关注日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应该不断吸取相关理论的合理成分,在相关理论的启发下,或在借鉴他人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探索符合本人、本校(班)和所教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二)听力能力较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许多学生听力较差的主要原因:(1)兴趣不浓,强制听音使大脑产生抑制;(2)发音不准,不能顺畅地与别人交流;(3)掌握的词汇量小,使大脑不能产生联想;(4)对第二语言的语法结构掌握不熟练,不能准确迅速地理解语意。由于日语学习者日常日语交流的机会较少,教师自身口语能力有限,听说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也相应地会受到限制。典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解和听磁带。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收信息,课堂形式单一。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高校语言教学当中,学生学习日语伊始热情普遍较高,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学习兴趣随之有所减弱,学习的人数也越来越少,这成为高校日语学习的一个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学生认为日语学习多一种技能就多一些将来在社会就业竞争的机会,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日语是兴趣使然,是一种好奇心式的学习心理,对于日语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不能充分的利用和分配学习时间,在没有过级压力下,学生学习质量就不能提高。其次,学校对于日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原因,很多高校将英语教学作为重要的外语教学位置处理,而对于日语教学从时间安排和师资配置上缺乏充足的给予,学生自然受到消极影响,学习草率应付,效率不高。

(四)口语交际能力较差

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口语交际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口语水平较低,其产生的原因有这样几点:首先是学习兴趣缺乏,为了考试消极应付的不在少数。其次是发音不准,不能流畅的与别人进行语言的交流;掌握的词汇量太少,无法进行正常的口语沟通;第三语法掌握不够熟练,不能够准确的理解语意。

(五)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分离设置

尽管各高校的日语专业设置文化类课程已趋于普遍,但是这类课程往往都是独立授课,很少与语言教学产生直接联系。这样做的结果使得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无法即时作用于对方。由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被强制性分开,使得学生很难将文化课中学到的文化内涵渗透到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也就发挥不出文化内涵对语言习得的辅助理解作用。另外多数文化类课程的授课时间远远少于语言教学类课程的时间,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厚此薄彼,认为文化类课程不重要,经常敷衍了事,使得文化教学的效果大大减弱,更谈不上对语言习得起到帮助作用了。

(六)师资建设与学科体系不合理

由于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各种外语的专业人才,日语教学得到迅速发展。但随着中日贸易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社会需要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许多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并细化专业,出现了如经贸日语、科技日语等新专业。实际上由于师资不足、经费缺乏,这些专业所授内容主要还是语言的从本技能,涉及经贸、科技方面的专业知识甚少。专业的过分细化使原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体系和完整性被打破,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一些专业基础课课时明显不足。盲目的专业细化与分割,导致学生既无扎实的语言学功底,又没有经贸、科技等专业技能,收获的只是单纯的专业课意识和狭窄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科体系的建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师资建设方面,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外出深造和进修的机会很少,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其他专业相比,日语教师学历、年龄和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

(七)落后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从赫尔巴特教育学至今,人们在界定教学活动时始终把学生、教师和他们共同面对的“第三者”——教材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在传统的日语教学中,课本是课堂的根本,教材是教学的主宰,教师的教仅仅体现为钻研教材,而学生的学也只是围绕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背诵展开。教学活动封闭、僵化,师生均成为课本和教材的附庸,丧失了主动性和灵活性。

高校的日语教学由于在教学方法上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导致出现在校成绩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差的现象。这说明单纯依靠课堂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现代化教育技术虽然发展很快,但并未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由于日语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人数少,班级规模小,日语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学设备简陋,依然停留在“粉笔、黑板和教科书”阶段。

二、日语语言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语言环境的构建

外语学习者想要准确地使用语言,必须将语言表达和语言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创造一些语言环境供学习者练习,而环境越逼真,学习者越能融入其中。比如建设一些具有日语特色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把日语教学课堂从传统教室移入仿真实验室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加深对不同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真正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二)充分发挥师资力量

留学日本的师资是沟通国内外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因素。教师与赴日留学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可以及时了解日本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追踪母语国家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并以此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学校可以聘请他们回来短期讲学、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举办讲座等来提高日语教学质量,培养出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

(三)重视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背景下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重视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和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日语教学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探究适合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文化教学模式对于日语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文化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日语语言教学,提高日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文化教学应具有密度和深度

针对之前提出的高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关于文化教学存在的两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关键。一个关键在于紧密。由于专业设置的局限性,文化类课程的时间不可能超过语言教学类课程,所以我们就应该将文化教学始终贯彻在每一次的语言教学当中。也就是说教师要把文化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树立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观念,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现象中的文化内涵。只有让学生领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才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真正融合,提高语用能力。另一个关键在于加深。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开设日本历史、地理等文化类课程外,还可以增开一些影视欣赏、文学鉴赏这类的课程,通过一些好的电影和文学作品,扩大文化内涵的层次,加深学生对日本民族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国内外基础日语的优秀教材进行整合加工,精选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充实现代社会生活的即时信息与文化背景知识,将传授知识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网络跟踪信息的方法,将日语中精读、语法、听说等都统和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编进一个完整的日语教程体系,给学生以清晰的学习思路,对于教材的处理要求灵活多样,图文并茂,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可以利用网上答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这种将从础知识的获取和从本技能的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了日语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