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存在问题与不足之处

存在问题与不足之处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于翻译研究多偏向于文学翻译的研究,而非文学翻译的研究的发展与兴起则是近年来的事情。在笔者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从接受美学视角讨论应用翻译的研究并不多,且多集中在2003年。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于翻译研究多偏向于文学翻译的研究,而非文学翻译的研究的发展与兴起则是近年来的事情。谢天振先生在2009年主持编写由外研社出版的《中西翻译简史》一书时提出,中西翻译史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主流翻译对象,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分别为“宗教文献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非文学(实用文献)翻译阶段”,并在该书的前言部分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特定历史阶段的主流翻译对象是形成该历史阶段的主流译学观念的重要制约因素。譬如,正是中西翻译史第一阶段的主流翻译对象—宗教文献,奠定了人类最基本的译学观念,诸如‘原文至上’观、‘忠实原文’观等。第二阶段(主流翻译对象为文学名著、社科经典)在继承和肯定第一阶段译学观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深化了人类的译学观,并提出了许多关于翻译的新思考,诸如‘翻译的风格’、‘翻译的文体’、‘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等问题。”在谢先生看来,“人类译学观念的实质性变化出现在第三阶段,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主流翻译对象—实用文献,不像此前两个阶段的主流翻译对象那样具有‘神圣性’和‘经典性’,实用文献的翻译更注重翻译的功效,这样,‘忠实’就不再是翻译活动唯一的和最高的准绳。因此,这一阶段的译学观念引入了许多新的思考维度”(谢天振,2012:13—15)。

而就我国应用翻译研究现状而言,目前对于非文学翻译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这两个方面——对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技巧的探讨,较少地从宏观的角度予以探究,而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美学等相结合的研究,则就少之又少了。非文学翻译研究所存在的这一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代应用翻译的质量提高。应用翻译更强调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功能,与当代的社会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其他的相关学科也存在着交叉影响。故而,刘金龙认为(刘金龙,2011:25—29),在“论证现有翻译理论对于应用翻译的适用性”(韩子满,2005:50)的同时,更要摸索出一套更适合的指导理论,其“不但能够正确地指出有些实用英语翻译质量低下,展示成功的实用英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且还能告诉读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怎么去做才能切实提高实用英语翻译质量”(林克难,2007:6)。

本文所研究的主题,接受美学视角下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的融合,涉及了接受美学、翻译学和传播学领域,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财经报道的翻译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在笔者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从接受美学视角讨论应用翻译的研究并不多,且多集中在2003年。如贾文波在《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第1期发表的《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从翻译美学视角对汉英旅游翻译进行探讨,以阐明在旅游翻译中民族审美差异的重要性。周素文在《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第3期发表的《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汉语商标词的英译》,从实用翻译美学的视角探讨了汉语商标词的英译,指出商标词的翻译中要同时顾及对原商标词以及对译名的审美。洪明2003年5月在《株洲工学院学报》发表的《广告英译中的修辞特点及审美感受》,以接收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在旅游广告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到中西方语言、文化和审美习惯的差异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重视对译文读者的关照。

财经报道的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的领域,并且兼具新闻报道的特性,因此其译文除了准确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之外,还要能够吸引读者,为读者所接受,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和交际效果。本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新闻报道的价值、财经新闻的特点和新闻味、财经报道译文的文体特征和翻译要点,以及接受美学视角下原文、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之间的多维互动关系。本研究的对象是翻译学领域中一个小而微的特定分枝,如果做一番梳理的话,应该可以如下推导:接受美学—翻译学—新闻翻译—财经报道翻译。然而作为一项融合了多学科的翻译研究,本研究不仅要借鉴其他学科如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相关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解决翻译活动中的种种问题,并要通过对于相关翻译现象的分析论证,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与观点,以期所产生的研究成果能够对财经报道的翻译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然而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以及这一研究主题的独特性,加之可参考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因此论文中不免有疏漏浅薄、谬误不当之处,还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此外,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其研究的对象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参考消息》的财经报道,以及相应的国外媒体报道的原文,如源自于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新闻报道,引用的目的纯粹是出于学术研究所用,无任何商业用途,在此谨以声明。相关的媒体资料对于本研究的成型必不可少,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