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具有认知性的特征

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具有认知性的特征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言语交际行为,还是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它们都是具体人的行为过程或行为结果。按照言语交际行为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之间的对应和一致的规律,交际主体是应该对那些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有着关联的环境因素进行心理认知。从其自身的性质来看,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能否成为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信息材料,取决于它们是否与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具有关联的性质。

二、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具有认知性的特征

我们之所以提出“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这一概念,不仅仅因为构成言语交际环境的因素具有现实性的特征,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不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世界,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构成的。一般说来,这些事物和现象都可能成为影响言语交际行为的环境因素,即它们都是言语交际环境的可能因素。然而,对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可能因素都会对它产生实际作用,即不是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会随着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的发生而成为言语交际环境的结构成分。另一方面,言语交际行为的发生也不会激活所有的事物和现象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言语交际环境。只有那些对言语交际行为产生了实际作用的事物才是具体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结构成分;那些没有发生作用的事物和现象不是具体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结构成分,尽管在言语交际行为发生的当时,它们也存在于现场或周围。这样,言语交际环境就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言语交际环境的可能因素,即可能对言语交际行为产生作用的环境因素;一个是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即对言语交际行为产生实际作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体。

从言语交际环境的可能因素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之间的关系看,前者是后者的结构材料来源,后者是前者的各种信息材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体结构。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选择机制,即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的关联机制。只有那些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发生关联的可能因素才会参与到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之中,而那些不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发生关联的可能因素不会参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所谓二者之间的关联就是,现实存在的环境性因素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的运行形态具有对应和一致的关系。这样看来,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又是一些可能性的环境因素与言语交际行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从言语交际行为的一般形态看,我们可以说有三个系列的环境因素与之存在关联作用。它们是话语系列的环境因素、现场系列的环境因素和主体系列的环境因素,因此可以说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一般是由这三个系列的环境因素来完成的。但是,这只是解释了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一般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的言语交际环境是如何从可能因素转变成为现实构成的问题。

要弄清具体的可能性环境因素是如何转变成为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问题,关键在于弄清具体的可能性环境因素是如何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发生了关联作用,或者说是什么使得一些可能性环境因素与某一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发生了关联作用,而使另一些可能性环境因素没有与这一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发生关联作用。言语交际行为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相互对应和一致的规律已经为我们明确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方向:只有那些与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存在着对应和一致的作用关系的可能性环境因素才可能参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需把目光落在言语交际行为和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本质上面。无论是言语交际行为,还是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它们都是具体人的行为过程或行为结果。具体的交际者是它们的主体。就言语交际行为而言,所谓言语交际环境对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对交际者的作用。一个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出现怎样的运行形态取决于言语主体对环境因素有着怎样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哪些环境因素会对言语交际行为产生作用,即参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就不仅取决于言语交际行为本身的具体形态和它与哪些环境因素发生关联,而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交际主体对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和现实存在的可能性环境因素作出怎样的心理认知。就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而言,现实存在的可能性环境因素只是为它提供了材料基础,而一些可能性环境因素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之间的所谓关联也只是为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提供了可能。如果没有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即便是那些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有着某种关联的可能性环境因素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参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按照言语交际行为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之间的对应和一致的规律,交际主体是应该对那些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有着关联的环境因素进行心理认知。然而事实上,人们并不总是按照“应该”来进行言语交际行为的,也不总是按照“应该”来实现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在现实的日常言语交际中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说话者不顾当时的现场环境或自己与对方的身份、地位、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而“胡言乱语”。几乎人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在某一情境之中说了某一话语,事后仔细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境,又会感觉当时说的话有不妥之处,如果换一个说法,效果就会不一样,或者可能更好。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过程和结果导致的。这样看来,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就不仅仅是环境因素本身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交际主体如何认知环境因素的问题。所以,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不仅具有现实性的特征,更有认知性的特征,而且它的认知性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那么,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是如何对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产生作用的?其中涉及哪些认知机制?其实,第五章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已经对此有所分析。为了说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所具有的认知性的特征,有必要把其中的主要观点回顾如下:

(一)在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中,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提供了信息材料的支持,而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提供了结构动力的支持,因此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是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与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其自身的性质来看,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能否成为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信息材料,取决于它们是否与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具有关联的性质。然而,外在的环境因素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自身不具有动力性;没有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所提供的结构动力,它们即使与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具有关联,也不能参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相对而言,那些与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具有关联的环境因素往往要比没有关联的环境因素更容易获得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而参与到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之中。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会对双方的文化差异特别敏感。交际主体往往是有意或无意地按照自己的社会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来生成自己的话语和理解对方的话语的。为了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一般是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尤其要注意对方的文化禁忌。然而,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境:言语交际的一方只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来做出言语行为,把自己的民族意识强加于对方,或者只按照对方的文化习俗来做出言语行为,全然不顾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所谓的“弱势文化”遭遇到所谓的“强势文化”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不论是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强加于对方,还是完全按照对方的文化习俗来做出言语行为,都不能否认对方或自己的民族文化的现实存在,只是在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的推动下,它们在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二)交际主体对环境因素的心理认知是有其内在机制的。首先,交际主体的人格结构和知识结构是其心理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得以实现的动力基础。交际主体是在自己的人格结构的动力引导下,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解释外在的环境因素,并实现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分开说来,人格结构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对外在环境因素的注意取向,(2)对外在环境因素的反应倾向。它的第一个引导作用影响着大脑对外界环境信息的吸收。在一般情况下,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一致的刺激信息更容易被大脑吸收,也就是那些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一致的环境因素更容易受到交际主体的注意。它的第二个引导作用影响着外界环境信息进入大脑之后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即交际主体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心理反应。它与个体的知识结构一起对进入大脑中的环境因素给予解释。这一解释直接决定着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现代人格心理学已经有研究成果证明,个体的人格特征对于他(她)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反应和他(她)的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体认知系统的知识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对外界环境因素给予解释。当外界的环境因素被交际主体的感觉系统感知到之后,便以刺激信息的形式进入他(她)的大脑。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人的大脑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系统,其中存储着个体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历。它们是以知识结构的表征形式存在于大脑的记忆系统之中的。作为新的刺激信息的环境因素一旦进入大脑,就会受到分析和识别处理,并与大脑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意义解释。获得意义解释的各种刺激信息相互组合,实现了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于是,交际主体按照言语交际环境的这一现实构成做出相应的言语行为。有时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一新的刺激信息不能获得意义解释,因为大脑的记忆系统之中没有与之对应的知识结构。这样,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就会受到阻碍,交际主体就难以做出具体的言语行为。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不解或误解一般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除了个别交际者故意而为的误解或曲解以外。不过,人的大脑不会排斥任何外界刺激信息。如果大脑的记忆系统没有关于某一新的刺激信息的知识表征,大脑就会给予这一新信息以知识表征,使其成为知识结构的一个新成分,以备今后的心理认知之用。随着大脑的知识结构的不断发展,个体的心理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言语交际中的话语表达与话语理解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所具有的认知性的特征还体现在交际主体对环境因素的认知策略上面。一方面,从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来看,任何一个言语交际行为都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所有的可能性环境因素发生关联作用,也就是说,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不需要所有的可能性环境因素参与其中。而另一方面,从心理认知的个体能力来看,面对数量多、形态复杂的可能性环境因素,任何交际主体都不可能对所有的可能性环境因素都给予心理认知。因此,不论是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实际需要,还是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的有限能力,都使得交际主体必须采取适当的认知策略,才能具体地实现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而在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中,交际主体的认知策略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在人类认知行为的一般倾向上,二是在心理认知的注意机制上,三是在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上。

在人类的认知行为中存在着一个一般性的倾向,或者说人类的认知行为遵循着一条一般性的经济原则:用尽可能少的心理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认知效果。在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中也是这样。交际主体往往倾向于以尽量少的心理资源的支出来获得尽可能好的认知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交际主体一般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与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有着对应和一致关系的可能性环境因素。从说话者的角度看,哪些环境因素对于言语行为的具体形态、话语的结构和意义的具体形成有着“塑造”作用,哪些环境因素就与言语交际行为存在对应和一致的关系,因此也会得到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而参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从听话者的角度看,哪些环境因素对于理解话语意义或话语意图有着信息支持或信息补充的作用,哪些环境因素就与言语交际行为存在对应和一致的关系,因此也会得到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而参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对于那些与言语交际行为没有关联的环境因素,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往往会忽视,以便节省认知资源。

交际主体的这种一般认知倾向是以大脑的注意机制为基础的。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个体的心理资源或者能量是有限的,在单位时间内不可能处理加工感觉系统所接收的所有刺激信息。这些刺激信息需要经过一定的筛选才能进入大脑这一认知系统,并获得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人的整个认知系统中,正存在着一个这样的筛选机制,即注意机制。它的作用就是筛选那些与言语交际行为有着对应和一致关系的环境因素,使其获得足够的心理资源的认知处理。那些没有通过筛选的环境因素因为没有获得任何心理资源而得不到认知处理,自然也就不可能参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

注意作用的发挥有两个基础:一是环境因素本身的性质,二是个体的认知资源的多少。环境因素本身的性质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环境因素本身的显性或隐性的特征。一般说来,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环境因素就越有可能通过注意作用的筛选,而进入到认知系统的进一步加工阶段;相反,如果关联程度越低,那么通过注意筛选的可能性也就越低。环境因素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是由环境因素本身的存在形态所决定的,也可以说是由环境因素与主体的感觉系统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具体有形的或者主体的感觉系统(例如听觉、视觉、触觉)可以直接感知的环境因素要比那些抽象无形的或者主体的感觉系统不能直接感知的环境因素更有可能通过注意作用的筛选,而进入到认知系统的进一步加工阶段。需要指出的是,环境因素的显性或隐性的特征也是和环境因素与言语交际行为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对应一致有关的。例如,面对面交谈的现场环境所具有的显性程度要比电话交谈的现场环境所具有的显性程度高得多。与同一文化的言语交际行为相对,社会文化性的环境因素一般都是隐性的;而与跨文化的言语交际行为相对,它们却转化成为显性的环境因素了。

注意作用的另一个基础是个体的认知资源的多少。所谓认知资源的多少反映在对环境因素的认知能力上,主要包含心理认知的驱动能力和信息处理的有效范围。前者主要来自个体的人格结构,后者则主要来自个体的知识结构。人格结构的内部发生特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某种驱动力量。这一驱动力量不仅发动了个体对环境因素的认知行为,而且引导着这一认知行为沿着某一特定的取向进行。个体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人的“心理词典”,它负责解释外来刺激信息的意义。由于交际主体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历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的“心理词典”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交际主体对环境因素的认知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到注意作用对环境因素的筛选。交际主体往往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注意那些与自己的认知取向和知识结构一致的环境因素。

综合来看,交际主体的认知能力影响着他(她)对环境因素的注意取向,而注意机制的筛选作用把交际主体有限的认知资源分配给那些与言语交际行为有着密切关联的环境因素,使它们在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的认知行为的作用下实现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过程中所采取的认知策略,不仅是交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反映,也是交际主体的内外认知条件所导致的结果。它对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是在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它难免具有认知性的特征。这一认知性的特征不仅体现在环境因素与认知行为的相互作用上,也体现在交际主体对环境因素的心理认知的内在机制上,还体现在交际主体对环境因素的认知策略上面。无论是哪个系列的环境因素都是经过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才参与到了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之中,才成为了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结构成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