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对言语行为的作用

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对言语行为的作用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前面观察和分析的李张对话的言语交际过程中,李老师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使他成为二人交谈的起始者,而张老师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使她犹豫再三,终于没能成为交谈的起始者。不论是在言语交际过程的初始阶段,还是在言语交际过程的持续阶段,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都对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产生着作用。在言语交际环境的这一现实构成的作用下,赵先生继续默默地听着老伴的唠叨,还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老伴的话。

一、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对言语行为的作用

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发生与否,言语行为的具体形态是什么,都取决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在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作用下,交际主体决定做出怎样的具体言语行为。它可能是沉默,也可能是言说;可能是口头的说,也可能是书面的写;可能是听而不闻,也可能是听而闻之;可能是视而不见,也可能是视而读之。

在前面观察和分析的李张对话的言语交际过程中,李老师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使他成为二人交谈的起始者,而张老师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使她犹豫再三,终于没能成为交谈的起始者。在二人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中,有些因素是一样的,例如:两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周围的其他同事,汽车发出的噪音,等。他们都认识到,两人之间的空间位置是不适合进行交谈的,因为他们相隔的距离和汽车开动引起的噪音使得彼此不容易听清对方的说话,而且坐在两人中间的另一个同事也不便于他们交谈。但是,这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对二人的影响作用却不一样。在其直率的人格特征的推力作用下,李老师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是:只要把话说得间接一些,便可以进行交谈。而对于张老师来说,女性的内向性格使她对外在的环境因素更为敏感。她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变化过程。起初,她希望李老师坐在自己身边的座位上,以便利用汽车行驶产生的噪音作掩护,两人近距离地、小声地交谈而不使别人听见谈话的内容。不想身边的座位被走在李老师前面的一位同事先坐下了,而她又不好意思让这位同事坐到别处去。这时,她的言语交际环境经历了从主动预期到被动适应的过程。就在她几乎放弃与李老师交谈的意图的时刻,却听到了李老师发出的交谈的信息。在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的作用下,张老师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又发生了变化:既然李老师已经提出了问话,张老师只好应答,不过说起话来显得犹犹豫豫的。

不论是在言语交际过程的初始阶段,还是在言语交际过程的持续阶段,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都对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产生着作用。由于它的作用,交际主体可能做出零话语的言语行为,即人们所谓的沉默。笔者从一位朋友那儿听说这么一件事情:在某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向与会者通报了一下最近一次学生座谈会的调查结果,其中涉及对各位教师工作的评价。这位领导说到,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意见比较大,说老师工作不负责,只是敷衍了事。这门课程涉及几位教师,可是这位领导没有具体说是哪位教师工作不负责,而是笼统地说这门课程的老师有敷衍了事的行为,于是引起了其中一位教师的强烈不满。这位教师认为,该领导只是与她们当中的一位教师有过节,而把个人之间的恩怨用在对她们几位教师的评价上。她当时就想站起来要求这位领导讲清楚。只见她动了动身子,犹豫再三,还是勉强压住自己内心的愤怒没有说话。

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位教师保持沉默,没有站起来质问那位领导?是她当时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首先,从外在的时空因素来看,那位领导是在正式的会议场合履行一个领导的职责而做出了一系列的言语行为的,话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与公事有关的信息,而且在场的人员除了那位教师的同事之外,还有其他领导。这样的现场环境隐含着某种规则:即便那位领导的话语可能有不妥或不准确的内容,甚至可能存在恶意的意图,在当时的场合,这位教师也不可以当即质问,否则就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后果。在刚听到领导话语的一瞬间,这位教师的耿直倔强、眼里不容沙子的人格特征驱动着她的内心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用她自己后来对朋友的话说,“我当时真想站起来让他说清楚,我什么时候敷衍了事过?”可是,她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能力对当时的情景作出合理的判断。理智告诉她,在当时的场合,自己必须强忍内心的愤怒,保持沉默。于是,理智终于战胜了冲动。言语交际环境的这一现实构成使得她当时保持了沉默。

家庭生活中也会出现以沉默应对的言语交际现象。赵先生的女儿在外地工作,不久前打来电话说不能回家与父母一起过春节了。几天以来,老伴总是埋怨赵先生答应女儿不回来过年的事,赵先生便耐心地一次又一次给她解释,可是老伴还是怨气难消。这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又对赵先生唠叨起来。而赵先生只是默默地听着,嘴里一句话也不说。老伴唠叨了一阵,见赵先生只顾低头吃饭,对她的话一点反应也没有,生气地用筷子敲着赵先生的饭碗说:“我跟你说了半天,你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赵先生嘿嘿一笑,说道:“我不是在默默地听着嘛!你接着说。”

赵先生用沉默来应对老伴的话语,是基于这样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女儿已经在电话里把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原因说清楚了。并不是女儿不想回家过春节,而是因为工作实在脱不开身。赵先生不仅多次把这些原因向老伴解释了,而且多次开导了老伴。其实,老伴心里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她思女心切,不由得要多唠叨几句。尽管赵先生心里不愿意听老伴的不停唠叨,但是他理解老伴的心情,何况老伴还有高血压心脏病,让她唠叨唠叨也是一种放松。在言语交际环境的这一现实构成的作用下,赵先生继续默默地听着老伴的唠叨,还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老伴的话。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决定是否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一般都要简单地浏览一下它的内容提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在这个言语交际环境的作用下,我们决定是否阅读这本书,如何阅读这本书。这种情况在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而查找图书资料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大学生小李已经进入了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他选择的论文题目是关于隐喻在广告语中的运用。这天一大早,他就来到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与图书管理员办过手续之后,小李走进书库,沿着走道查看着书架上标注的图书类别,走到语言学类的书架,然后走进书架的中间,看着书名来寻找自己需要的参考书。他看见一本有关广告语的语篇研究的书,便从书架上抽了出来,先是阅读了一下内容简介,然后认真地阅读目录,最后点了点头,把书夹在自己的胳膊下,继续查找其他参考书。

在找到自己需要的几本参考书之后,小李又来到期刊资料室。在管理员的帮助下,他找到近几年的语言学类的学术刊物,然后坐在阅览桌旁一本一本地查看起来。他把随身带来的纸条夹在自己需要的论文所在的页码中间,然后把有自己所需论文的期刊放在一边,把没有自己所需论文的期刊放在另一边。等把所有的期刊浏览完了之后,他先把没有自己所需论文的期刊还给管理员,并请管理员登记了登载他所需论文的期刊,然后抱着这些期刊来到一楼的资料复印室,把自己需要的参考论文都复印下来。最后,小李把这些期刊退还给期刊资料室的管理员,在阅览室找到一个座位,开始认真阅读找到的资料。

在小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的查阅行为都是在他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支配下进行的。这个现实构成的主要成分包括:论文的主题,论文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他对这些问题的观点,他对论文基本结构的设想,论文涉及的学科领域,他对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程度,图书馆有关借阅和复印的规定,他负担资料复印费用的能力,资料的难易程度和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些因素决定了小李查阅参考资料的行为目的和行为过程。

小学生的异性之间传纸条的现象也能说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对言语行为的具体形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渐渐有了追求异性的情思,可是羞于面对面地表达,便采用了写纸条的方式。一般说来,到了十二三岁,儿童开始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的人格结构进入了一个激烈变化的阶段。一方面,由于生理发育的不断成熟,本我对异性的向往愈加强烈;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来自超我对本我冲动的束缚也愈加强烈。二者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撞,使得自我的调节责任更加突出。儿童的自我是否能够有效地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不仅直接影响着他(她)现阶段的行为,而且直接影响着他(她)今后的人格结构的发展。而自我如何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又能取得怎样的效果,就要看具体的儿童当前具有怎样的人格结构。这其中包含先天的生理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生长环境因素在他(她)的人格结构中是如何体现的。

在自我的调节作用下,个体的人格结构形成一股定向力。这股定向力与外在的环境因素发生相互作用而决定着个体的具体行为。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学校有很多同学和老师,而在家里又有父母。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这个大环境里,多数人是不肯定儿童之间的所谓“早恋”的。所以,“早恋”的一对儿童往往只能偷偷地进行“地下”活动,经常利用传纸条的方式来实现交际的行为和目的。当然,随着手机的普及,“早恋”的儿童有了更安全隐秘的交际手段。但是,不论是利用纸条,还是利用手机,都是他们在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的作用下而采取的言语交际方式。当然,个体的人格特征不同,对外在环境的反应也会不同。面对自己喜欢的异性,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作用下,儿童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是不同的,传纸条只是儿童经常采用的一种交际方式。

有趣的是在夫妻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传纸条的现象。有这么一则笑话:某一星期日的上午,一对夫妻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彼此发誓不再与对方说话。下午,丈夫的单位突然来电话通知他第二天早上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召集的一个重要会议。这位丈夫有睡懒觉的习惯,平时上班都要妻子叫才能起床。他担心自己第二天早晨起不来,耽误了开会的时间,心里很想让妻子叫他,可是两人刚发过誓不再和对方说话,他一个男子汉怎么能先妥协呢?想来想去,他有了一个主意。等到晚上妻子睡着之后,他把一张纸条放在了妻子的床头柜上。可是,等他第二天醒来之后,发现已经是九点多了,早已过了开会的时间。他急忙起来穿衣服,却见自己这边的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纸条。他拿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昨天晚上放在妻子床头柜上的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夫人,请在七点钟叫醒我。谢谢!

先生,不客气!七点钟了,请起床吧。

夫妻二人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可能存在不同的因素和结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他们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中,理性的知识结构显然没能战胜人格结构的驱动力。二人的人格特征对夫妻当时的特定关系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的反应使得他们都选择了写纸条这一言语行为。

以上事例说明,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对于言语行为的具体形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做出怎样的言语行为都是他(她)的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发挥作用的结果。交际主体的任何言语行为都要适应言语交际环境的现实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