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张宏峰摘要:本文根据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艺术》两本书中所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法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用此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 “研究性学习法”的内涵及对其教学的指导意义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主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张宏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070)

摘要:本文根据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艺术》两本书中所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法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用此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实践;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艺术》两本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方法和模式,形成了其匠心独运的教学思想。提出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法”。此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这种理念和模式正是现代英语教学所确立的价值观追求的目标。

1 “研究性学习法”的内涵及对其教学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主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体现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方法遵循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规律,实现了教学的民主化原则和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如果能够践行这种学习法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2 运用“研究性学习法”进行的教学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的核心是思考,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脑力劳动,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能力,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就好比工具,没有这些工具,要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践行这种学习法就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思考者,一名脑力劳动者。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知晓所教的学科内容,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准备。”[1他告诫说:“如果你们看到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忠实地复述教科书,那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素养的境界还相差甚远。”[1这样就为教师提出了教学中的努力方向,不仅要备教科书上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要做到以教科书为本,发散性地讲解知识,引导学生挖掘语言背后所暗含的深层的东西,使学生能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及意识形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而不是学会几个单词和句子。

(2)教师要了解学生,遵循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而且是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样就要求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和把握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肯定会在不同的班级、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更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是否在思考、在接受。所以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讲课内容上,而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用学生关心的话题来引导他们,用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所学的内容。语言点的解释不能为举例而举例,而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去思考,用自己的感受去举例。这样,学生就会对上课很感兴趣,掌握知识的过程就能吸引人,激发他们进行主动思考,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学会复习和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思考也好,脑力劳动也好,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有丰富的经验材料和扎实的技能技巧。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如果学生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却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们,学生最终将是一无所获。克拉申(1985)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收到足够的语言输入,而这些输入又是可以理解的(comprehensible),那么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换言之,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这里“i”代表的是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则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2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在i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去获得1。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3 结语

总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就必须自己首先用心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成就动机。关键是教师不能只硬性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只考虑怎样迫使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只考虑怎样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要求教师能让学生“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3,作为英语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创造机会,使学生成功运用所学知识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而产生一种成就感,教师要不断地扶植和巩固他们想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们的愿望。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果的教学,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性学习法”所倡导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

编译.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2.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杜殿坤,编译.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