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心灵谈论苏霍姆林斯基印象

全面心灵谈论苏霍姆林斯基印象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读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苏霍姆林斯基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信念,就是确信学科爱好对促进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确信劳动对全面发展的意义,“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最深信不疑的教育信条。苏霍姆林斯基读“大自然”的教育观。

触及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印象

“年”中偷闲,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

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一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但他在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特别引人注目。《帕夫雷什中学》是作者在校任教33年,任校长26年的工作总结,是一部“活教育学”。论述了“怎样当好校长,怎样做好教师”,校长和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红线贯穿全书始终。

他在学校管理上所持的一个独到见解就是: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他写道:“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确实如此,他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教课,他一天不漏地坚持听两节课,他兼做班主任工作,他非常高兴与学生同活动、同读书、同游戏、同旅行,他30年如一日地对学生做“跟踪观察”。他之所以坚持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不仅本人,而且是全体教职员工实践、探索、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师的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让教师们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即给他们提供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有暇思考教学教育难题和总结工作经验,有暇结合工作实际博览群书,引导他们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使之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做到使个人的探索小溪汇成集体的创造洪流,最终达到用共同的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成一支攻克教学堡垒的坚强队伍中。

校长和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统一的完整过程”。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着眼,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包括自然风光、校园美化、教学设备、室内陈设以及图书保障。学校的物质环境突出有几个特点:第一,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法则,学生在这种物质环境中,必然精神焕发,无形中受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熏陶,收到全面发展的效果。第二,物质环境浸透了每个孩子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孩子的智慧,从而激发着每颗心灵对周围一切的无比关怀和爱护,这本身就是富有成效的综合教育。第三,学校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书籍世界”,这里的图书随手可得。形式上书籍是一种物质设备,实质上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在全面发展的施教上,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是教学“广阔的智力背景”。第一,他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空话而已”。第二,他为学生建立了为数众多的、足以满足每个学生精神需要的课外活动小组。第三,苏霍姆林斯基还引导学生突出三项爱好: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创造项目。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读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确信,书,是学校集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假若书没有成为学生获取精神财富的源泉,那么他的心灵中也不会产生其他精神需要,他的精神世界就必然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

苏霍姆林斯基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信念,就是确信学科爱好对促进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他认为,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对某门课程的迷恋,就不会有智力充实和精神丰富的个人生活,正如中国古语“好一则博”。

苏霍姆林斯基确信劳动对全面发展的意义,“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最深信不疑的教育信条。他坚信,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让他从事他喜爱的劳动,而且,他越深入到这种劳动中去,他的能力和天资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他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读“大自然”的教育观。他坚信,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泉;从赞赏家乡自然美景到热爱祖国山川原野,是德育的起步内容和有效途径;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酷暑严寒都是养心健身之宝;变换万千的自然现象,则是综合训练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手段。

我们要记取苏霍姆林斯基的如下忠告:“我们相信,各教学集体在借鉴我们的经验时不会去机械地搬用它的细节。创造性地借鉴经验,就是在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是在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

我在享受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信念,也在碰撞着我的教育灵魂,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发酵、消化,融入自己的教育血液,生出自己的“教育宝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