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高级汉语课的教学思路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高级汉语课的教学思路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高级汉语课的教学思路陈慧忠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在巩固和提升留学生汉语能力的同时,需要结合各项专业训练,有针对性地在有关课程中加强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高级汉语课的教学思路

陈慧忠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摘 要】 在巩固和提升留学生汉语能力的同时,需要结合各项专业训练,有针对性地在有关课程中加强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的课程为样本,结合“高级汉语”的授课情况,介绍教学的侧重点、采用的具体方法、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思路。“高级汉语”的授课教师要有自觉的意识和创新的做法,面对不同的生源要善于控制教学的节奏,轻重缓急,适度处置;面对多重的教学任务要合理组合,分段实施。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外国研究生;高级汉语;教学思路和方法

如果说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是汉语大规模“走出去”的标志,那么,设立国家孔子学院奖学金,鼓励外国留学生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就是“请进来”的一种做法。用“请进来”的方式,让高学历的留学生在汉语环境中成长,让他们有机会浸润在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之中,这对于培养未来的汉语教师,培养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的知华友华人士,显然是富有实效的举措。

目前,国内有几十所大学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攻读该专业学位。但同样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中外硕士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显然是有区别的,侧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2010年1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在核心课程下的学位公共课程中,列入了“当代中国专题”(2学分)、“高级汉语”(2学分)、“汉语语言学”(2学分)。如果和中国硕士研究生必修的政治(2学分)外语(4学分)作比较,可以把“高级汉语”看做是外国研究生必修的一门第二语言课程。

在这一“方案”指导之下,各校如何培养、如何设课、如何针对留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讨论的课题。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汉语”的教学情况为样本,介绍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实施的方法,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生源情况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009年秋季招收了16名外国留学生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分别来自俄罗斯、乌克兰、蒙古、巴基斯坦、泰国、越南、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15人为国家奖学金生,1人是自费生。学生中有的是在我校获得学士学位,有的则是在自己的国家读完了中文或其他专业的本科;有的学生汉语水平已经达到HSK八级,有的还没参加过有关的汉语考试。因此,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目前已经有4位学生因故退学。其中有2位学生是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退学。我校规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在中期考核时应通过HSK八级的考试,否则不能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因此,能否使大部分的外国研究生达到或超过HSK八级的水平,这和“高级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关联。但两者之间又似乎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链。因为每周2学时的“高级汉语”课,不是针对HSK考试的辅导。那么,这门课程究竟要承担怎样的教学任务呢?

二、课程目标

在第一年的学习安排中,我们为留学生开设了汉语语音、汉语词汇、汉语语法、汉字文化、中华才艺、高级汉语、汉语基础知识、语言对比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与传播、中国民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专题、汉语国际推广专题等课程。由此可见,这一专业的硕士留学生可通过不同的课程,多渠道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的文化。而“高级汉语”只是众多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留学生通过汉语阅读获取各种信息的综合能力。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增加学生的汉语阅读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会查读、略读、跳读等诸种办法。要让学生真正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较为准确地把握语言形式中的文化信息,并能得体而妥帖地进行表达。显然,它不同于中国民俗文化等知识文化性质的课程,实际上还是以语言教学为本位。一般来说,初中级汉语阶段主要是通过语言教学渠道进行文化导入,在高级汉语阶段可以采用知识文化导入的方式。但是,在“高级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偏重于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着重讲解隐含在语言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概而言之,就是把文化融于语言教学之中。

事实上,授课教师若能在课文内容的选择及讲解的深度和难度把握上做得恰到好处,就有可能把“高级汉语”这门课作为留学生触摸现实中国、感知中国语言文化魅力的一个具体通道。这里的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来讲授,一方面要满足留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心理期待,另一方面又要能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

三、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的“高级汉语”课,我们以时文选读为主,内容关涉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现象或文化心理等方面。每周2节课,每次主要研习一篇文章,字数控制在千字左右。另可准备一篇文章为快速阅读材料,字数也以不超过千字为宜。

第二学期的“高级汉语”课,选文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难度提高,字数可以增至2 000—3 000字。一般情况下不必全文通讲,突出的难点精讲精练,建立起几个相关的词汇场即可。课内更多的时间用于讨论和答疑。

第一学期要求学生课外有一定的阅读量,第二学期的课外练习以写作为主。教师对每一篇作文均要精心批改,不仅要指出错别字、病句,更要针对篇章结构、起承转合的合理度、行文的逻辑性、规范性等问题加以指导。这一阶段的“高级汉语”课,不仅承担着一般的阅读课的任务,还要为学生进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式

1.通常的做法

(1)学生标注新课文中困难的字、词、句,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分别试着解答,然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快速阅读新课文,归纳段落大意。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各小组推举代表发表看法。教师适时点评,延伸介绍相关的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自由发言,追问或辩诘。

(3)学生在课前自选一篇文章,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做简单的归纳总结,回答同学和老师的提问。

(4)由部分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音、释疑。师生在互动中一起梳理段落大意、归纳文章主旨。然后由教师给出思考题,或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或要求学生写出一篇300—500字的读后感。

(5)教师讲评已完成的读后感或书面作业。批改后的作业,由学生互评,并写出推荐理由。

(6)选择有特点的课文,开展辩论活动。另设立评判小组,负责记录和点评。强化训练口头表达和即时反应的能力。

(7)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优美诗文。如可以选择较为易懂且容易上口的古典诗词,让学生课外准备,课内不一定作具体的讲析,只需检查朗读、背诵的情况即可。这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部分。

上述7种授课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状况作局部的调整,或者另行拆分组合,甚至还可以在上述7种授课方法之外,引入新的授课模式。总之,每一次授课的形式要有变化,不仅在授课内容上要有新意,而且在授课方式上也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高级汉语”的教学应该尽可能注重互动性、开放性和拓展性,切忌程式化的教学,更要避免课堂教学模式僵硬、呆板、俗套,以免课堂气氛沉闷。

2.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办法

(1)生源的差异性和讲授的适度性

由于第一批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国留学生时,没有严格按照统一的汉语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前提,因此,我校已招收的专业硕士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种种不便。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同一篇课文对一部分学生来讲可能难以理解,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讲则可能较为容易。教师如何挑选难易恰当的课文,合理控制授课的进度,就是首先要斟酌的问题。

根据我校的情况来看,有的留学生是在中国读完了汉语本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时间,因此,汉语阅读、书写能力都较强,而有的留学生则是在自己的国家读完大学本科,甚至本科时期学的还不是汉语专业,所以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相对较弱。这样一些具有不同学习背景的留学生,在同一个班内学习,其差异性之大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授课时如果不能有区别、有侧重地组织教学,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偏难,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却会觉得过于轻松,收获不大。在上述这两种情况之外,有的学生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

所以,我们采用了差别化教学方式,教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接受情况,注意平衡讲课的侧重点。在同一个授课时间段内,教师给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布置不同的练习内容,甚至要提供不同的语言材料。针对汉语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在课文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扩展;提问的难度、回答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于学习能力暂时还有所欠缺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在设计练习和提问时均要控制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并要尽可能给予鼓励,让其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千万不可使这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因为听不懂、讲不出而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打击。

就本人授课的体会来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讲解的时间不宜过多。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如果能有针对性地给予提示和帮助,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务的多重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硕士生阶段的“高级汉语”课,既是初中级汉语精读课的部分延续(需要及时解决一些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是高级阅读课的体现(要给学生输入大量语言文化的信息),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写作课的教学任务。事实上,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汉语课程。

目前还没有一本完全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所使用的“高级汉语”课本,各校几乎都是在使用自编教材。所以,承担此课的教师需要自行寻找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要对选文加工处理,配上相关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这无疑会增加任课教师的工作负担。

但另一方面,课文的非固化性恰恰能让任课教师拥有相当灵活的选择权,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尽的话题。教师既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梯度地安排讲课内容,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讲授的篇目。这样的汉语课似乎更容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更接近学生的学习预期,也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依照我们的经验,教师若能选择到一篇恰当的文章作为授课教材,那无疑是成功的开端。特别是文字优美而简洁,内容富有情趣而又兼具文化意蕴的妙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汉语和汉字的美感。教师只需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就可以引领学生获得大量有关语言和文化的信息,同时也可给学生带来知性的愉悦和审美的欣喜。当然,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不同文体、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文章,肯定是有益的,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节制地取舍、适度的偏重也无可非议。

五、教学前景

外国留学生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可能是出于职业选择的考虑,也有可能是出于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热爱。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还是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要求来考虑,我们都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

如前所述,“高级汉语”因其教学内容更多地关涉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选文更多一些经典性和时效性,所以,相较于其他的语言知识类课程,这门课程带有“博雅”的特性,更易于接通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能更多地展示当代中国的风貌。当然,较高的教育境界就是尽可能做到“浑然天成”或“润物细无声”。

崔希亮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一文中说:从教学理念上来看,单纯的语言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语言加文化式的博雅教育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观念。“博雅”(Liberal Education)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这种教育并非中国独有的理念,古希腊文化中也倡导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中国文化同样崇尚“博雅君子”,“博”指博学通文,“雅”指雅正高尚,都是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以摆脱庸俗,追求高尚。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中,博雅教育应该列上议事日程。

从这个意义来说,“高级汉语”作为一门学位公共课,理应成为我们培养高学历、高层次外国留学生的一门重点课程,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如果全国各培养单位能够整合教学资源,联手打造成一门精品课程,那么,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具体而系统的教学更好地弘扬中国语言文化,还可以为培养理解中国文化的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作出更切实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

[2]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