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外汉语教学中语体问题探析

海外汉语教学中语体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语体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将语体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成为近年来研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海外汉语教学中语体问题探析——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某高中为例

王 庆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海外汉语教学中语体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从教材、课型和汉语使用环境三方面详细讨论了影响学习者语体习得的因素,认为教材中词汇和语法的讲解没有体现语体意识,汉语课型和汉语使用环境单一。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教师在教学时应增删课文内容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另外可以模拟情境为学习者创造练习汉语的语境。

【关键词】 海外汉语教学;语体;教材

一、引  言

随着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海外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可是海外汉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语体就是其中之一。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和语体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和学生的交际能力相联系。但是海外的汉语教学对这方面还没有重视,更没有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理论。笔者根据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任教的一年经历,发现教学中的一些语体问题并做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参考性的教学对策。

二、语体概述

1.语体的定义

从20世纪50年代起,学术界开始了对语体的研究,在这60年间,对语体的本质认识及研究对象的界定渐渐明晰,研究的视角也日益丰富,就目前语体的理论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对于语体的概念和本质认识基本已经趋于一致。郑远汉在《句式与语体》(1987)中指出:“语体,是一种语言为适应不同交际场合、交际需要而形成的不同言语特点综合。”黎运汉在《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1989)中指出:“所谓语体,就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丁金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一文中指出:“我们认为语体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对语言运用与语境之间的选择关系类型化的结果。”王德春在《语体学》(2000)一书中指出:“语体就是一定语境类型中形成的、运用与语境相适应的语言手段,以特定方式反映客体的言语功能变体。”从这些学者对语体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语体内涵的关键因素有二:一定的语境以及适应语境的语言手段。语境作为非语言的外部因素制约着语体的形成,在不同类型语境的制约下,选择相适应的语言手段。

2.语体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将语体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成为近年来研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从语体的角度研究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成果,丁金国较早地认识到了语体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1997)一文中提出:“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我们认为必须将‘语体意识’(stylist icconsciousness)的培育(acquisition)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地位”,并且在该文中讨论了语言能力与言语能力,语体意识的习得顺序以及语体意识与语言教学。在《再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1999)中,丁金国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获得言语能力是言语教学的最高目标,而言语能力的内在核心要素又是语体意识,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中,语体的位置应是中心位置。”李泉的《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2004)一文重点就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汉语语体本身的研究、语体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语体与课程设置、语体与教材编写、语体与教学实践。曾毅平的《语体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009)一文探讨了基于外汉教学的语体分类以及基于语体的外汉教学的大纲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语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地关注,语体意识和语体能力的培养与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的根本目的是相一致的,语体和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相关,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加强语体能力的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都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但是两者之所以名称不同,是因为前者通常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1],后者通常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2]。由于教授汉语的环境与对象不同,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就有所差异。但是两者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即在不同的场合适当地运用汉语的能力,在不同的语境运用与其相适应的言语,这也正是语体的内涵。所以语体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海外汉语教学不同于国内汉语教学,教学的环境与教学对象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实际交际需求不同,所以在重视语体教学的基础上,要从学生的实际语体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相应的改动,不可一味照搬国内汉语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三、海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语体问题

笔者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某高中担任了一年的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其中语体教学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这方面急需改进,否则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无法获得言语能力,也就失去了学习汉语的必要。

1.教材中的语体问题

笔者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某高中汉语课使用的教材为例,分析其中存在的语体问题。教材为陈绂、朱志平主编的《跟我学汉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中的词汇和课文都存在一定的语体问题。

(1)词汇的语体标注

①汉语词汇没有标注语体属性。教材中对于词汇的注释只是列出相应的英文解释,对于其语体属性却没有作相应的说明,对于一些以口语和书面语为典型语境的词语如果不对其语体属性进行说明,学生在运用时就会不分场合地乱用,造成交际失败。例如“行”“差不多”“赶快”这类经常出现在非正式场合的词语应该标注为〈口〉或者用英语解释为非正式词语,像“和睦”“住宅”“修建”等经常出现在正式场合的词语应该标注为〈书〉或者用英语解释为正式程度较高的词汇,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词汇的意义以及使用条件,从而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地运用。

②汉语词汇与英文解释语体属性不一致。词汇有英文的注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但是如果词汇和英文解释语体属性不一致,就会影响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无法在不同的场合正确地运用。例如,第一册第十七课“你家有几口人”中,“爸爸”“妈妈”的英文解释是“dad;father”“mom;mother”,可是“爸爸”“妈妈”在汉语中是用在非正式场合,与其对应的“父亲”“母亲”用在正式场合,这和英语中“dad”“mom”“father”“mother”对应的语体一致,所以应该用“dad”和“mom”来注释才能取得语体上的一致。此外,课文中将“爷爷”“奶奶”注释为“grandfather”“grandmother”,在汉语中,“爷爷”“奶奶”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而英语的“grandfather”“grandmother”多用于正式场合,这样的注释导致了语体属性的错位。所以应该用“grandpa”“grandma”注释“爷爷”“奶奶”,用“grandfather”“grand‐mother”注释“祖父”“祖母”,这样语体才一致。又如,第一册第十九课“现在几点”中,需要掌握的句型“你今天有事吗”、“我今天没事”,这两个句子中都含有一个新单词“事”,文中对其注释为“matter/af‐fair/thing/business”,这四个英文单词表示“事”的时候是有分工的,用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语体属性,但是课文对此没有说明。此外“你今天有事吗”的英文翻译也是“are you available”或者“are you free”,也没有出现教材中给出的作为英文注释的单词,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疑惑,不分语境地罗列意义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课文的语体属性

①课文主题脱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些课文中教授的表达方式在学生的实际交际场合中很少用到或者根本用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过后容易遗忘,因为没有相应的语境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例如《跟我学汉语》第一册中第三十一课和第三十二课是教学生去看病的,“看病”这个主题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有用,因为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会遇到这样的交际场合,但是对于生活在自己国家的学生来说,看病完全可以说自己的母语,没有必要说汉语,所以学生学了这样的句子但是却没有运用的机会,长时间就会遗忘。又例如第一册第二十八课的主题“你喜欢什么颜色”,完全可以将“颜色”换为“食物”或者“运动”,这样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食物是外国人非常热衷的,如果能够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会比只询问颜色要好得多。此外,第一册中出现的话题应该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最贴近的,并且难度也不应太大。例如“你在干什么”“我喜欢喝茶”等出现在第二册的话题以及出现在第四册的话题“我的爱好”都可以放在第一册,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的话题。

②课文语体属性有偏差。在课文中,有一些重点教授的句子和语法没有按照语体属性的不同分类来教,而是只选择一个句型来教,这样使得学生只用一个句型在不同的场合交际,势必会出现语言的不得体情况。例如在《跟我学汉语》第一册的第四课中,需要学生学会的表达是表示感谢和询问名字。询问名字的句型课文中只出现了一个“你叫什么名字”,这个表达是在非正式的场合出现的,并且是长辈询问晚辈或者是平辈之间的询问。在课文中这个句型也是老师询问学生的名字时用的,如果在正式场合或者晚辈要询问长辈用这个句型就不合适,甚至会引起被询问人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问“您贵姓”,“您”和“贵”都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尊重。如果教材编写考虑到第一册是初级阶段,只教授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也应该注明句型的运用场合和对象,或者可以在后续教学中教授其他场合的此句型的表达方式,但是此教材并没有作说明。又例如第一册第十三课“你多大”,这一课主要表达是询问年龄,我们知道询问的对象不同,表达方式就不同。但是此课文中只教授了“你多大”这一句型,这个句型只能用在平辈之间或者长辈对晚辈的询问。如果晚辈询问长辈年纪,这样问就有失礼貌,应该问“您多大年纪”,但是课文中对此并没有作出说明。这样不分语境、不顾及语体地教授汉语,无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两个例子并不仅仅出现在这个教材中,在对外汉语的大部分教材中,在询问别人名字和年龄时大都选择这两个句型。笔者认为即使学生处于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也不应该忽视语体意识的培养,因为只要有言语交际,就离不开语体的作用。否则这样的教学只是为了学生应付考试,无法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言语交际能力。

2.汉语课型单一

就笔者所任教的高中来看,汉语课程是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开设的,只有一种课型就称作“Chinese”,教材也只有一种《跟我学汉语》,这是综合课类型的教材。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利于语体教学的开展。就以上对教材词汇和课文的考察来看,教材中并没有体现语体意识。此外,综合课和口语课以及写作课等存在一定差别,其重点是对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这样就无法顾及学生在不同场合的言语交际的能力。此外,不仅仅是笔者所任教的高中课型是如此安排,据了解美国大部分高中甚至大学中的汉语课程都没有课型的分类,这样极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3.汉语使用环境单一

在国内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可以接触到各种使用汉语的场合,从非正式的日常生活到正式的会议演讲,各类语境有利于学生习得和运用汉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但是在海外情况则不同,学生缺乏运用汉语的各类语境。首先,海外不乏中国人的存在,但是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可以自如地运用英语,汉语学习者没有必须用汉语交流的压迫感。其次,美国很多地方并没有唐人街等中国人的聚集地,汉语学习者也就缺少与中国人交流的机会。就笔者任教的区域来说,中国餐馆算是中国人聚集的地方之一,另外中国人做礼拜的教堂也是中国人出现较多的场所,此外还有大学里由中国学生举办的活动等。但是仅仅只有这些汉语运用的场合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远远不够。即使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语体知识,由于语境的限制也无法运用,这对学习者的语体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

四、针对语体问题的教学对策

对于海外汉语教学中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作用来弥补教材、课型以及汉语使用环境各方面的不足。

1.针对教材

通过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发现此教材中的词汇和课文中没有融入语体教学的因素,在无法选择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教授语体方面的知识。

(1)对词汇进行语体讲解

通过上述对教材的考察发现词汇都没有进行语体标注,另外英文注释的语体属性与汉语词汇的语体属性也不一致,这时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就有必要向学生说明词汇的语体属性,例如“姥姥”“姥爷”等词汇教材中没有标注语体属性,但是教师要说明这两个词用在非正式场合,与其相对应的“外祖父”“外祖母”用在正式场合。

(2)增删部分课文内容

通过上述考察发现教材在课文的选择方面也没有注重语体意识的培养,这时教师可以改动部分课文内容。可以增加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授课内容,例如“你想吃什么”“你喜欢什么水果”“你喜欢什么动物”等,可以省略学生不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如第一册中第七课“你有几张光盘”,这个话题学生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而且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这一话题稍作改动,例如“你有几个姐姐”“你有几支笔”等。

对于相同的意义但是不同语境要运用不同表达方式的情况,如果教材中没有作相关说明,教师应当进行补充。例如上文提到的询问年龄的话题,教材中只有“你多大”这一表达方式,教师就可以做补充。如果在询问老人或长辈年纪时,表达方式为“您多大年纪”,如果问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可以问“你多大”,如果问十岁以下的小孩子,还可以说“你几岁”。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对话,但是如果在初级阶段就有语体意识,逐渐锻炼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会逐步提高。

2.针对教学方式

(1)模拟语境

由于海外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的环境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堂模拟语境要求学生练习,或者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相关的交际任务。

教材中有很多话题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都用不到,例如:问路、参加生日晚会、停车等。对于这些话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情境让学生练习。对于可以在课外完成的交际,教师可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作业。例如,在中国餐馆点菜、在亚洲超市买东西、询问中国人个人基本情况等。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录音或者拍下视频或者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询问结果等,教师以此作为评分的依据。

(2)以学习对象的实际语体需求为出发点

上述提出的教学对策都需要以学习者的语体需求为出发点,虽然海外汉语学习者接触到的语境类型不多,但是如果尽可能多地学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汉语,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上述提到海外学习者能够运用汉语的语境主要有中国餐馆、亚洲超市,中国家庭聚会,另外在大学中有会议、演讲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以这些语境为参考来教授学生汉语,使其能够学以致用。

五、结  语

语体在海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习者的语体意识和语体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其汉语交际能力,否则学习汉语对于学习者就只是通过考试的手段,这违背了汉语国际教学的目标。希望随着海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成熟,语体教学能够被重视起来,成为海外汉语教学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

[2]陈绂、朱志平主编:《跟我学汉语·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绂、朱志平主编:《跟我学汉语·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陈绂、朱志平主编:《跟我学汉语·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陈绂、朱志平主编:《跟我学汉语·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丁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烟台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7]丁金国:《再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

[8]黎运汉:《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

[9]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4。

[10]王德春、陈瑞瑞:《语体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11]曾毅平:《语体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修辞学习》2009年第5期。

[12]郑远汉:《句式与语体》,《语文研究》1987年第2期。

【注释】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

[2]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