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题依托型教学的人文导向与思辨驱动

主题依托型教学的人文导向与思辨驱动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主题依托型教学的人文导向与思辨驱动主题依托型教学以话题或议题为课堂活动的切入点,以人文关注为导向,以跨文化交际为课堂活动的主轴线,以问题思辨为驱动,以语言输入和输出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媒介。图4-2 语言功能的导向—驱动表4-1 语言功能练习课例续 表在进行这一板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课堂活动流于PPP的程式。

一、主题依托型教学的人文导向与思辨驱动

主题依托型教学以话题或议题为课堂活动的切入点,以人文关注为导向,以跨文化交际为课堂活动的主轴线,以问题思辨为驱动,以语言输入和输出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媒介。基础英语课程的教材大多以话题划分学习单元,每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并设有听力、会话、阅读、语言练习等活动。课堂活动若局限于听力理解、常用句型操练、视觉信息的解码加工及词汇和语法练习,学习便会丧失大部分的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课本仅视为语言材料的载体,而应从中挖掘出更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教师应能够将学生感到乏味的材料转化为使他们感到有益且有趣的内容(Moskowitz 1999:177)。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将话题导向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通过思维驱动和语言运用,话题被延伸至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社会热点议题,学生的视角由此扩展至课本和课堂之外,把课文所呈现的问题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内在的情感表达需要,让学生用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和现有的英语语言能力去思索、比较、发现、判断和解释新的问题或感受新的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性地处理语言材料,不断提高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更达意地传递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所能带入课堂的就不仅仅是反复练习的英语句型,而是一种人文关注、思想交锋、意义协商和能力展示。

以邹为诚主编《综合英语教程》第2册第4单元“Water Cycle”为例。教学的第一板块是语言功能:Express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certainties and uncertainties。若只按教材里呈现的步骤,介绍基本句型,完成对话,那就还没有充分运用语言的交互功用。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板块的教学时,要创设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对话有信息空间或意见沟,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交谈那样,交谈双方的话语有其不可预见性(Hedge 2002:58)。这个课堂板块的互动可分三步:句型结构(Structures)—日常交际(Daily affairs)—议题讨论(Social issues)(见图4-2)。第一步:集思广益,先由学生提供“确定”或“不确定”的英语表达方式,激活学生的先在语言知识,教师再补充更多的可选句型。第二步:会话活动,学生组成对子根据所给的情景进行日常生活交际,双方都为对方提供新的信息。第三步: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然后派代表向全班报告(见表4-1)。

img20

图4-2 语言功能的导向—驱动

表4-1 语言功能练习课例

img21

续 表

img22

在进行这一板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课堂活动流于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的程式。第一步的基本句型介绍不能成为教师展示的一言堂,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激活先在语言知识,提供各种表达方式,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第二步的对子活动属于半真实的交际,由教师构架情景,学生根据情境组织对话。其之所以被称为半真实,是因为对子合作组成对话后需要反复练习,但在组织对话的过程中,对话双方都需要经过意义商榷来填补信息空缺,这与控制性操练(controlled practice)不一样。前两步的活动都是为第三步讨论社会热点做准备,这里的输出(production)不是漫无边际的交谈,而是围绕特定主题,发掘和整理已知信息,寻求和验证未知信息,商榷交流意义。因为这是在一定主题框架里的思辨、交流和阐述,这就避免了PPP模式常会发生的情况,即学生在交际时会将教学目标中的语言结构弃之不用(Ellis 1993,转引自Hedge 2002:166)。这部分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人文关注,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思辨和评价,并用可选句型或表达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