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盟的关系

欧盟的关系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独联体与北约、欧盟的关系一、北约东扩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最高司令部的司令由美国将军担任,统率各成员国拨交他指挥的军队。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变为北约国家将是沉重一击。俄国家杜马还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警告基辅,加入北约将危害它同莫斯科的关系。

第三节 独联体与北约、欧盟的关系

一、北约东扩

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4月,美国同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冰岛和加拿大在华盛顿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土耳其和希腊于1952年2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主要内容: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总部现设在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其最高司令部的司令由美国将军担任,统率各成员国拨交他指挥的军队。

自1991年7月1日华约[1]解体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步步进逼、向东扩大自己的地盘。俄罗斯曾多次提出警告,“北约东扩未必是合理的”。

五角大楼加强在阿塞拜疆的地位。2006年阿塞拜疆领导人相当冷淡地接受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1月底在正式访问该国时提出的建议,伊万诺夫建议所有5个里海国家(阿塞拜疆、伊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组建联合快速反应海军部队。然而在俄罗斯高官访问的前几天,阿塞拜疆还接待过美国驻欧洲部队副司令。

2006年美国对阿塞拜疆的援助为3800万美元,其中500万用来军队建设,75万用来进行军事培训和举行演习。

许多观察家认为,华盛顿在宣布阿塞拜疆为自己的利益地区之后,开始在这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首先这涉及里海石油和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等。

伊朗因素是促使美国增加对阿塞拜疆军事援助的主要因素之一。俄罗斯十分关注里海军事化问题和美国人在阿塞拜疆过分积极的活动,莫斯科不打算袖手旁观。不仅是俄罗斯,美国乃至整个北约都越来越看重阿塞拜疆的军事地位。美国人的重点是在后苏联地区推行扩张,这将令独联体面临被“炸毁”的厄运。

独联体中有3个国家加入了“民主选择共同体”,它们是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上述3国领导人都参加了2006年维尔纽斯峰会,他们再度表达了自己“选择西方”的忠诚。北约发言人阿帕苏莱伊表示,北约26个成员国将不仅从政治上,而且将以实际行动支持乌克兰融入欧洲及北约的一体化进程。

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变为北约国家将是沉重一击。乌克兰与俄罗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俄罗斯人很难接受这个曾经的兄弟国家成为一个敌对组织的成员。为何美国要冒这个险?布什政府害怕俄罗斯在欧洲影响力增强。因此,美国先发制人,遏制俄罗斯,关键的一招便是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2006年6月8日,俄罗斯针对北约东扩发表最严重的警告说,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将成为北约成员意味着“地缘政治的巨大变化”。俄国家杜马还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警告基辅,加入北约将危害它同莫斯科的关系。

这些警告是在反北约的抗议活动从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传播到基辅的时候做出的。乌克兰同北约成员的联合军事演习在2006年6月14日和7月17日举行,当2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后备役军人到达克里米亚时,引发了当地激烈的反北约抗议活动。

2006年11月28日,北约在原苏联共和国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召开首脑会议。当天,一直担心北约进一步东扩的俄罗斯,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召开了由原苏联12个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首脑会议,与此进行对抗。两个会议在同一天召开,会址距离又如此接近,针锋相对,这是两个组织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

在这次独联体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提出了如下的提案:“将5月9日对德作战胜利日作为独联体所有成员国共同的节日。”这个节日在苏联时代一直作为国民庆祝的重要节日。

据认为,此举在重新认识击败纳粹德国的苏联的伟业、加强成员国团结的同时,还有对被认为在战争时期与纳粹合作的波罗的海三国进行牵制的含义。

对于北约首脑会议,普京政府最为担心的是继波罗的海三国以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原苏联国家也被拉到加入北约的道路上。两国首脑都没有出席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独联体首脑非正式会议。

对于格鲁吉亚,继2006年大幅提高天然气供应价格以后,俄罗斯次年准备进一步提高,加大压力。对于乌克兰,由于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成为总理,俄罗斯决定暂时维持天然气价格。

由于这种压力和怀柔政策,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和乌克兰总统尤先科都参加了此次独联体首脑会议。独联体盟主俄罗斯总算保住了面子。但是,会议并没有决定任何具有实质性的对抗北约的措施。除了供应能源以外,俄罗斯缺少能够提高独联体各国向心力的手段。

在苏联解体后的15年间,北约不仅将原属苏联阵营的东欧7国,而且将拉脱维亚等原属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自己的保护伞下。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也希望加入北约。在这种情况下,北约通过首次在原苏联地区举行首脑会议,大力显示“东扩”的成果。

在这次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的北约领导人会议上,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北约全球化”计划。会议确定,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作为新的“合作伙伴”,目的是加强美国在欧美地区之外的影响,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北约一直在摸索东西冷战结束后能发挥何种新作用,美英等国希望北约在世界性的安全问题上发挥作用。创建北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战后的西欧免遭苏联侵袭,如今北约显然在扩大它的地盘和行动范围。近几年来北约四处出击,在阿富汗承担维和任务,为伊拉克训练安全部队,向非洲联盟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活动提供后勤支持。此外,五角大楼一直在调整它的全球军事战略,迫使华盛顿在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建立新的军事基地。

在欧亚大陆,由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在探索安全合作问题,北约希望通过与日、澳、韩等国的合作,能够监视这一动向。

在美国的操纵与鼓动下,北约正逐渐超越北大西洋,完善能在地区以外灵活作战的体制。不过,法国等部分北约成员国主张把北约的任务范围限定在北大西洋的安全方面,成员国之间的协调有可能进展不顺。

此外,美国扬言“要对太空实行军事化”。2006年10月中旬,美国无视联合国160个成员国关于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决议,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家太空政策》法令,这一法令使得美国更加为所欲为,要对太空实行私有化,扬言要“阻止任何敌视美国利益的国家进入太空”。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苏联宇航员瓦连京·列别杰夫认为,美国新的太空学说“事实上就是对太空实行军事化”。分析人士认为,华盛顿拒绝就此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甚至是非正式讨论,这只会加深其他国家的疑虑,即美国的确打算研制、试验和部署太空武器。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2007年2月9日报道:美国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以面对未来的威胁,其中包括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做好准备。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常设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讲了这样的话。这位五角大楼的首长说:“除了打击全球的恐怖主义活动,我们还应该对付美国遇到的威胁。这些威胁是由伊朗和北朝鲜的核野心以及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国家立场不清晰造成的。这些国家正在扩充军备。”

与国防部长一同参加听证会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进一步阐述了这个看法,他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拥有全面的军事能力。我们应该有能力参加一方力量与另一方力量相对抗的传统战争,因为我们不知道,俄罗斯或中国、北朝鲜或伊朗这些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

莫斯科已被归入平壤和德黑兰“邪恶轴心”之列,成为美国潜在的和不可预知的对手。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真的在准备与俄罗斯交战呢?退役上将沃罗比约夫说:“盖茨指出了美国潜在的敌人,从而公开号召进行对抗。”

核大国之间新军备竞赛的前景越来越明显了。五角大楼不仅仅口头上攻击俄罗斯,它还把美国导弹防御体系内的雷达站移到了俄罗斯边界附近,而此时针对美国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意图展开的辩论正日益激烈。

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贝林中将日前说,美国最大的浮动雷达站已从夏威夷群岛调往阿留申群岛海域的埃达克岛,即直接靠近堪察加半岛的地方。

然而,美国并不打算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果上面。美国导弹防御局副局长帕特里克·奥莱利宣布了在2007年让导弹防御系统进入全面战斗准备状态的计划。目前美国在阿拉斯加有14套反导系统,在加利福尼亚有2套反导系统。今年计划将上述两地的反导系统分别增加到21套和4套,到2011年阿拉斯加的反导系统将会达到40套。英国北部的一座雷达站已经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今年它将作为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投入使用。经丹麦同意后,格陵兰岛某基地的雷达站将继续进行现代化改造。

军事专家联合会副会长弗拉基米罗夫少将说,盖茨的讲话和俄罗斯周边的导弹防御基地“像是在备战”。他认为,美军在伊拉克的失败和共和党政府的地位不稳是加剧紧张局势的原因。

普京批评美“无节制”使用武力。普京2007年2月初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世界最高安全官员论坛上说:“我们正在看到,在国际关系中,武力被几乎毫无节制地过度使用。美国这个国家以各种方式越过本国国界。这很危险,任何人都不再感到安全,因为任何人都无法躲藏在国际法的后面。”

总统普京还警告说,美国使用军事力量的次数增多正在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他还说:“这正在助长军备竞赛,一些国家渴望获得核武器。”他没有指明任何国家。

二、独联体与欧盟的关系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霍特条约)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欧盟的形成经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195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在此基础上,1957年3月25日六国再次签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罗马条约正式生效。1965年4月18日,六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将上述三个共同体融为一体,统称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于1967年7月1日开始运作,此后,经历了多次扩大: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盟;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盟,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盟,使欧洲联盟扩展至15国。

——2002年12月13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决定结束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这10个候选国的谈判,正式邀请它们在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等10个东欧国家正式加入欧盟,从而使欧盟的原15国体制变为25国体制。新加入欧盟的10国人口占欧盟扩大后总人口的近20%。

——2007年欧盟迎来两个新的成员(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至此,欧盟已扩大为27国体制,总人口达4.8亿。

——2007年3月25日,欧盟(前身为“欧洲经济共同体”)迎来《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欧盟27国元首齐聚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峰会,联合发表了《柏林宣言》。

俄罗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总编辑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2006年初曾经说过:毫无疑问,俄罗斯不打算加入欧盟,谁也不希望俄罗斯加入欧盟。俄罗斯,特别是普京在多数民众支持下建设的这个国家,不会与任何人分享主权,不打算大量接受欧洲法规。无论莫斯科还是布鲁塞尔都在说,10年前在俄罗斯-欧盟伙伴关系与合作文件中确定下来的关系模式已不符合现实。当时欧洲人和俄罗斯自由派都认为,哪怕进展缓慢而困难,但要使俄罗斯最终能像欧洲一样。现在很明显,俄罗斯和欧盟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主要问题是,俄罗斯发展的方向不是国家民主化之初提到的那样。结果上述文件的一体化热情不再推动双方关系发展,反而越来越成为引发冲突的因素。对前苏联地区感兴趣,使欧盟极有可能与俄罗斯发生冲突。莫斯科对西方在其敏感地区——独联体欧洲地区和南高加索的活动反应敏感。

1.俄罗斯处在重要敏感阶段

2007年3月下旬,俄罗斯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切夫说,普京上个月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讲话传达的信息是:“美国采取单边主义的做法,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造成了新的危机和问题,我们呼吁美国回到多边体制之下。俄罗斯仍然愿意在多边基础上围绕共同的问题展开合作。”

一个基本问题是,美国是否准备将来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做出相关决定的情况下动用或扬言动用武力。这非常重要。我们已看到科索沃和伊拉克发生的情况。我们想知道美国是否已从这些事件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是否只要安理会内出现分歧时这些事件就可能重演。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不知道美国会如何处理正在拆除的核弹头(是加以利用、销毁还是储存),在这种情况下战略稳定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此外,欧洲的常规部队将有何调整?我们在1997年达成了明确的协议,不能在北约新成员国的领土内部署大批常规部队。而现在我们看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有5000人的驻军——正式说是美国而不是北约的驻军。我们要么是伙伴,互不欺骗,要么就有了问题。

当然,美国要把其反导系统部署在东欧的计划也是如此。在我看来,这种系统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它也不能改变军事态势。

如果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得不到答复,我不排除俄美关系将来大为恶化的可能性。但现在还不是这种情况。我们处在一个重要和敏感的阶段,美国还有选择:是让自己的行动变得透明和可以理解,还是继续忽视俄罗斯。

2006年7月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据广播电台的经理和俄罗斯官员说,俄罗斯监管部门已经迫使六十多家俄罗斯电台停止转播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电台的新闻节目。俄罗斯监管部门说,这是由于这些俄罗斯电台违反了许可证制度和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对节目进行调整。但是这些得到美国政府资助的广播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指责说,这是克里姆林宫遏制新闻自由。

2.东欧试图抹掉“苏联遗迹”,俄罗斯发出严重警告

2007年4月24日美报报道:东欧与共产党历史对抗。

文章说:爱沙尼亚就苏联红军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展开激烈争论,如果政府推行将墓地和塑像迁到首都郊外一个公园的计划,那这场争论将达到白热化程度。

img16

一些爱沙尼亚人抗议政府迁移红军士兵塑像

俄罗斯人惊恐万分,克里姆林宫已发出警告,称这将给俄罗斯与爱沙尼亚的关系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呼吁俄罗斯人不要买爱沙尼亚的产品,不要去这个波罗的海国家度假。出现这种情况的不仅仅是爱沙尼亚。最近,在原苏联控制的整个东欧,都在掀起一场关于象征和记忆的争论——包括塑像、街名、锤子镰刀图案,甚至还有奥斯维辛。因加入北约和欧盟而坚定地站到西方阵营以后,许多东欧国家急于消除共产党时期遗留下来的比较明显的痕迹。在匈牙利,右翼极端团体收集了20万个签名,要求就迁移布达佩斯一个著名的苏联战争纪念碑进行全民公决。

这场争论突出了俄罗斯及其前卫星国对苏联遗迹的不同观点。由于从波罗的海到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力图消除共产党时期的最后遗迹,而在普京领导下俄罗斯重新萌生了爱国主义,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俄罗斯认为,苏联军队是帮助三个波罗的海国家摆脱纳粹主义政权的英雄,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人却说,二战后控制他们长达45年的苏联政权的高压政策更为可怕。

法新社莫斯科4月27日电:俄罗斯今天对爱沙尼亚不顾民众强烈抗议,强行拆除首都塔林市中心一座苏联红军纪念碑表示了强烈不满。这一举动给两国关系蒙上了阴云。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说:“我们不会歇斯底里,但是肯定会采取严肃行动来表达我们对于这个毫无人道的行动的真实态度。”

俄罗斯外交部一位发言人称爱沙尼亚拆除纪念碑是“亵渎之举”和“不人道”的,而且没有正当理由,并且说俄罗斯会根据此事重新评估和这个波罗的海邻国的关系。

俄罗斯议会上院的领导人今天呼吁和爱沙尼亚断交,作为对爱沙尼亚拆除苏联红军纪念碑的报复。

img17

26日爱沙尼亚警察强行驱散抗议人群

俄塔社来自塔林的消息,爱沙尼亚政府凌晨拆除苏联红军纪念碑引发警民冲突,警方用瓦斯弹驱散群众,造成一人丧生,50多人受伤,另有60多人被捕。这起冲突始于26日清晨。在警方的护卫下,在纪念碑周围竖起两公尺高的铁丝网,要把位于该国首都塔林的苏联红军墓迁走,其中包括转移苏联时代修建的纪念苏联红军胜利的铜制战士塑像。

此举引发当地俄裔人士强烈不满,不断有人聚集抗议,警察强制驱散,最后引发冲突。在1944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的战争中,有5万名苏联红军战士在爱沙尼亚的战场上牺牲。爱沙尼亚的俄裔人士说,迁葬做法侮辱了二战反法西斯军人,但是爱沙尼亚本地人将纪念碑视为过去50年苏联占领的象征和遗留物。此事件正在激发俄罗斯国内爱国主义情绪。

据当地媒体报道,塔林市中心的苏联战士公墓建在一座小公园内,里面埋葬着1944年秋天苏联红军从纳粹德国手中解放爱沙尼亚时牺牲的13名红军士兵。遭拆除的那座两米高的苏联红军铜像建在苏联战士公墓中央,伫立在一面巨大的石墙前。

据《俄罗斯报》2007年4月26日报道:俄国家杜马通过了新的《胜利旗法》。镰刀和锤子又回到了胜利的旗帜上。

3.欧盟对美在东欧部署“反导防御”问题展开讨论

俄罗斯《新消息报》2007年3月21日文章题:欧洲的分裂(作者亚历山大·米涅耶夫)

欧盟本周庆祝《罗马条约》缔结50周年。但是,围绕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防御系统这一计划的争论,严重破坏了布鲁塞尔官员的节日情绪。一些政治观察家甚至认为,关于反导防御问题的讨论有使欧洲再次分裂成“旧”欧洲和“新”欧洲的危险。

由于27个成员国意见不一,欧盟中央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想卷入这场争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上半年担任欧盟主席国的德国领导了这场反美运动。德国执政联盟内的社民党人,其中包括外长施泰因迈尔,公开批评了美国。德国社民党主席贝克对《图片报》说,欧洲人不需要美国的导弹,因为德国人“不愿看到美俄在欧洲进行新的军备竞赛”。默克尔总理力图缓和激动的情绪,让相关的讨论在双边范围内或北约国家内进行,以免它迅速蔓延到整个欧盟。关于反导防御问题的争论可能会损害德国的欧盟主席国地位和八国集团主席国地位,妨碍实现柏林提出来的雄心勃勃的目标:让在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中未能过关的欧洲宪法复活,减少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障碍,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计划在八国集团内取得一致意见。因此,默克尔坚持不懈地努力让反导防御计划列入北约的议事日程,使其成为“平静和耐心的讨论”。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积极支持默克尔。他说,早在去年11月的北约里加峰会上,一些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就向他表示,应该研究建立造价达200亿欧元的北约反导防御系统的合理性。

对美国反导系统提出批评的欧洲人与其说是对部署10枚拦截导弹和一个雷达感到不安,不如说是受到了美国不同盟国磋商就在欧洲采取行动这种举止的冒犯。其实更让他们不安的是莫斯科强烈的反应。许多欧洲政治家担心欧洲会像苏联时期那样,处于美国和俄罗斯冲突的中心。布鲁塞尔的一些欧洲外交官承认,不仅德国,而且欧盟其他许多国家目前都不太相信伊朗会造成严重威胁。反导防御方面的巨额开支和与莫斯科的关系变坏的前景让他们根本高兴不起来。

曾经带头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现在袖手旁观,它的立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与德国的立场相左。参加北约反导防御问题研讨会的法国代表团团长罗贝尔·兰凯说,巴黎认真看待导弹威胁,但是只准备支持目的是保护欧洲国家军事基地的“小型的”北约反导方案。他认为,关于反导系统的讨论“是美国同捷克和波兰的双边关系问题,北约并不是进行这种讨论的最佳地点和唯一地点”。

4.俄罗斯首次公开对外政策概论

俄报报道:2007年3月27日俄罗斯外交部网站上出现了一份文件,这样的文件在俄罗斯外交主管部门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份长达60页的名为《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的文件系统地陈述了当代俄罗斯的对外政策重点,同时向各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该文件的起草者说:“一个强大的、更加自信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上发生的积极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早就对国际事务中发生的事情发表这样的论述了。俄罗斯不仅跟随这种趋势,而且还对世界上发生的变化做出了反应。

俄罗斯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它不能不关注能源因素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不断增长的现象。有些国家把俄罗斯视为国际经济舞台上潜在的危险对手。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这些未被点名的国家想限制我国的竞争优势。

原苏联地区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集中了我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利益,包括非法移民和有组织犯罪活动在内的严峻挑战来自这里。”

对外政策概论对美国的外交方针进行了理由充分的批评。文件中说:“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绕开各种法律准则,在国际关系中用武力解决某些问题的因素已经强加给世界。”显然,这指的是华盛顿的政策。

文件中说,“裁军进程停顿了下来,而那些觉得自己在军事方面经不起打击的国家对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愿望则日益强烈”。可以把这种表述理解为,美国的政策促使伊朗、朝鲜和其他一些国家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俄罗斯相信,美国建立单极体制的企图不会成功。概论中说:“单极世界的神话在伊拉克彻底破灭了。这种模式本身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有当代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

文件的起草者呼吁“考虑建立新的全球安全结构”。他们强调指出,强大起来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积极因素。

文件的起草者认为,俄美关系出现问题是因为美方想把这种关系搞成主导者与从属者的关系。双方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认识也有很大不同。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而俄罗斯想建立多极世界。

俄中关系与俄美关系形成鲜明对照。文件中说:“对华关系达到了空前高的相互信任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俄罗斯长期的国家利益和我们两国对当代世界体系基本问题的相似立场是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基础。必须将增加对华关系的实际成果作为现阶段对华政策的重点。

对外政策概论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普京总统2月10日在慕尼黑提出的论点起草的。可以把它视为普京的外交政策遗嘱。普京学说的基础是不接受美国的统治地位。俄罗斯试图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能源实力和智力优势来对抗美国的统治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