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衡水市社科界思想及工作动态研究报告

衡水市社科界思想及工作动态研究报告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衡水市社科联课题组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衡水市所辖冀州市为我国古代九州之首,河北省的简称“冀”就来源于此。深入分析研究社科界思想状况是抓住问题关键,推动社科界素质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衡水市社科界思想及工作动态研究报告_河北省社科界思想和工作动态调研报告.2015

衡水市社科联课题组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衡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南巡碑》。碑文提到,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的“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1]。衡水市所辖冀州市为我国古代九州之首,河北省的简称“冀”就来源于此。衡水发展起步较晚,到1996年才成为地级市,是河北省最年轻的城市,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社科联的正确指导下,我市社科工作者立足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充分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推动衡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衡水社科界基本状况

(一)衡水社科界直接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人数情况

为便于统计工作的准确完成,我们只统计全市直接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的总人数,统计范围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市委讲师团、党校(行政学院)、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研究所(室)和学术团体。学术团体,2005年初,全市社科类的社会组织有25个,其中协会3个、研究会3个、学会19个、民办研究会1个,由于合并、停办、注销等多种原因,目前实有能开展工作的市级社科类社会组织是12个,直接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人数为70人左右;高等院校共2所,其中只有衡水学院具备较强的社科理论研究能力,直接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人数达到30人,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有12人,全市高校社科界共有42人直接从事社科理论研究;市委讲师团从事党的各项理论事业工作总人数为10人,市委党校为92人,直接从事党的理论事业的学者人数达到102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研究所(室)专职从事党的理论政策研究工作的人员总数为7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直接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总人数为284人。

(二)职称结构与专业结构情况

衡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社科人才生活待遇也相对较低,社科界的高层次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用不上”、留不住,造成人才总量少、层次低,但社科人才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并逐步向年轻化方向发展。

以全市直接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总人数284人为例,社科高级职称41名,只占14.43%;中级职称68名,约占24%;初级职称105名,约占37%;未评聘职称人员70名,约占24.65%;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1.66∶2.56。从专业结构看,哲学类专业32人占比为11.3%;经济学类专业58人,占比为20.4%;法学类专业29人,占比为10.2%;教育学类专业75人,占比为26.4%;文学类专业30人,占比为10.6%;管理学类专业54人,占比为19%;历史学类专业6人,占比为2.1%。

统计表明,我市的社科人才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并逐步向年轻化方向发展。2014年底,全市专业社科人才队伍中,45岁以下的人员共193人,占总数的68%,基本形成了以45岁以下人员为主体的格局;55岁以上的人员只有33人,占11.6%。

二、衡水市2015年社科界思想状况评估

社科界承担着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学术责任,更承担着汇聚共识、凝聚力量的社会责任。深入分析研究社科界思想状况是抓住问题关键,推动社科界素质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调查分析和评估情况看,当前我市社科界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呈现了积极健康、平稳和谐的基本格局,基本能做到及时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正确认识并及时领会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能准确认识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能承担并圆满完成全市的各项社科工作任务。但在涉及个人问题上,思想境界有待提高,部分社科工作者还不能做到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进取之心对待“事”、以求实之心对待“职”。

(一)对社会科学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程度不够

衡水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市,相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市,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三少”问题(科研机构少、科普及科研经费少、专业科研人员少),因此形成了在政治、经济和人文三大社会环境中,欠缺浓厚的社科环境氛围,这也造成人们普遍重视创造GDP,重视基础教育的升学率,而对于社会科学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程度不够,以至于影响到社科界的学术价值观判断。社科界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倾向,甚至是放弃对于社会科学指导实践、推动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如何执行具体操作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社科工作者以跑课题、发论文、争奖励的层次和数量为价值衡量标准;科研工作脱离实际,搞闭门造车;科研成果重理论而轻实践可操作建议;课题研究重立项结项的通过而忽视课题的社会实践价值等。这些表现都是对社会科学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以至于社科工作脱离了原本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事业发展上的本质作用,为了完成研究而研究。

(二)部分社科界的科研工作者存在“官本位”思想

不可否认的是功名意识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能把功名看得过重,否则会成为一个人的思想负担和精神枷锁,妨碍学术思想的进步和学术精神的展现。

当前我市社科界行政化的机构和事业化的机构同时存在、并行发展。由于传统观念对于学者和官员的功利性差别认识,而忽视了社会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本质作用,进而产生了片面的功利眼光和权力的逻辑思维,这就使社科界的部分科研工作者存在“官本位”思想,尤其是部分行政和事业混编部门的社科研究人员盲目羡慕行政管理岗位,其思想表现就是“想当官,不愿意搞科研,或者无心搞科研”。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扩展社科的工作领域,全方位发挥社会科学指导实践、助推发展的强大作用,提升社科界的话语权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在收入分配、生活待遇等方面向有成就、有贡献的专家学者倾斜,吸引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纷纷涌向社科界,而不是有机会就“学而优则仕”。

(三)追求个性,展现自我,但缺少奉献精神,有功利思想

当前我市社科界主力主要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全市形成了“60后、70后”的社科思想格局。他们的社科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年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在奋斗过程中又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体制的改变,造成了他们人生阶段中升学、就业的激烈竞争和追求事业成功的自我加压。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他们追求个性,敢于展现自我,渴望自我价值实现,希望尽快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他们又过度关注自我,一切努力都围绕着是否有利于个人职称晋升和职务升迁。他们的思想不再是老一辈那种理想的、奉献型的群体本位主义者,而是倾向于务实的、功利性的个体理性主义者。

(四)渴望丰实体面的生活

社科界是知识分子阶层,阶级性质决定了他们希望拥有更“丰实体面的生活”“受人尊敬的生活”。他们认为,只有保障丰实、体面、优雅的生活,才能获得社会其他群体尊重,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近年来我市进行了几次工资待遇调整,有利于稳定社科队伍、安定社科界人心、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但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也不断提升,特别是改善性购房压力的加大,目前他们的收入水平依然不足以维持“丰实体面”和“受人尊敬”的生活。我市社科界年工资收入3万至5万元占八成,三分之二的人处于收支平衡或“赤字”状态。尤其是年轻人员的工资和职称相对较低,买房、买车、子女升学、赡养老人等现实问题又需要很大开销,因此我市年轻的社科理论工作者对于目前的经济收入满意率只有四分之一左右,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挤压作用也迫使很多人在工作之余想法从事各种兼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我市社科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青年社科工作者有时缺乏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当前我市社科界在学术研究上因为存在惰性思想,有时会缺乏严谨求实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自由发挥和自由想象”的空间。尤其是青年社科人才,他们在信息互联的时代成长、成才,网络成为他们信息来源的最主要渠道,不管是论文也好、调研报告也好,引用的出处往往是某某网站或网址,缺乏最原始和最真实的理论依据。这不仅是对学术研究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社会科学需要严谨和求实的态度,肩负社会使命和承担社会责任,绝不能轻言网络的引用,否则会在疏忽大意中产生误导方向、谬种流传的所谓“学术成果”。

(六)青年社科工作者有时缺乏政治责任感

社科界承担着汇聚共识、凝聚力量的社会责任,他们对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工作性质决定了社科界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和政治责任意识。但他们有时也会恃才自傲,内心十分重视自我尊严与价值的实现,重视自我权利的维护。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而得不到伸张时,他们的激情往往会战胜他们的政治责任感,他们不会像社会弱势群体那样去选择沉默,也不会采取激烈的行为表达,而是往往采用迂回的、以退为进的方式,把各种不满通过自我暴露、自我鸣冤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情况尤其是发生在高校的青年社科专家居多。有时他们会将课堂或讲座变成自我价值宣言的场所,将自己的不满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或牢骚满腹、或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价值主张,有时也会将网络等公共平台作为自己表达情绪的舞台。这种消极的认知态度结合独特的价值观输出方式,虽然对他们自身利益实现作用不大,但势必对学生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塑造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七)对社会科学和党建理论的关系认识模糊

社会科学是党建学说的理论研究基础。党建理论是哲学社会科学在政治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党建理论离不开社会科学的指导。当前,我市社科联、讲师团和党校的某些部门职能相互重叠,社科界对社会科学和党建理论的关系的思想认识上也普遍存在着两种片面性:一种是片面夸大社会科学的作用,潜意识地用社会科学来代替党建理论;一种是片面夸大党建理论的作用,潜意识地用党建理论代替社会科学。这两种片面性都违背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全局和具体、基础和上层之间的关系。

(八)不愿意立足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来进行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我们队伍中的一些人,不愿意立足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来进行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更有甚者认为,研究党的理论这不叫做学问。一些人对当前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热点问题不感兴趣,认为改革离我很远、开放与我无关,总是热衷于研究所谓的纯理论、纯文化和纯学术,这些想法或做法,不仅是落后于当今时代的蓬勃实践,更是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科学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最根本任务,是社会科学事业在研究方向上的巨大偏差。因此,我们的学术研究要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并积极倡导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倡导理论思考下的新实践和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社科研究由务虚向务实转变,最终推动生产力提升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九)青年社科工作者的国际视野开阔,但欠缺分析鉴别能力

因为职业特点,社科界对于国外的社会思潮、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文化变迁等社会科学内容了解较多,而且由于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国际信息的获取又具备了方式的多样化和高效便捷的新特点。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介外,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成为获取外国最新动态和信息的渠道。由于这些新的信息沟通渠道并不是政府部门可以掌控的,尤其是青年社科工作者,他们思想活跃,信息灵通,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福利的新动向,以及不同人士给予的多样化评价。一部分人易受到不同的政治见解和政治主张的影响,存在“各抒己见”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如果不加以甄别、教育和引导,极有可能产生荒谬的学术倾向和学术观点。

(十)社科界对职称的考、评、聘制度存在的看法和意见

社科界的专家学者自尊心强,希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术待遇,他们注重职称考、评、聘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问题,面对现有的职称考评聘体制,他们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一是计算机、外语职称考试已流于形式,许多获得高级职称资格的研究员、教授们其外语水平还不如现在的初中生,他们也只会用计算机上网看看新闻、打打字,所谓的计算机、外语职称考试,实际上已经成为考察个人获得职称资格投机取巧的能力。二是职称的评聘机制方面:职称评聘要的是“应聘”年份,而不是获得资格年限。由于“获得资格”与“应聘”年限之差,造就了投机取巧、溜须拍马的人拉关系走后门,而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即使拿到了资格也很难获得应聘。三是当前的职称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弊端:重评轻聘,重待遇轻管理,评聘合一,职称基本上是终身制,一个人有了职称随之也就有了待遇,不少人“职称到手工资不愁”。尤其是部分评聘上高级职称的人员,更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上失去目标,工作上失去动力,即使工作一般,领导也无法解聘降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其他人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

三、衡水市社科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科研水平

我市社科界人才专业层次较低、学科分类也相对较少,为此我们对科研方向的引导也尽量避免能力之外的“高、大、上、虚”的学术研究,而是立足市情,尽量围绕党建新理论和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实际问题来积极制定课题指南,组织课题立项、研究和结项等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我们多次组织省市社科课题成果申报工作,各类学术著作得以出版,并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科研成果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一些重点课题被有关部门采用,很好地服务了社会。咨政研究方面的省级调研成果《关于构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体系研究》得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的重要批示,其研究观点在衡水中学得以推广,并被中央和省市各级媒体广泛报道;圆满完成了刘永瑞主席委托的关于我省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调研系列工作,提交了《关于我省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难点何在》的调研报告;衡水学院提出的《衡水文化企业的博物馆式营销现状调研与构建》,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金刚对此作出批示;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关于农村两委班子公信现状的调查及应对策略思考》,对我市农村两委班子公信力作了专项调查研究,并对提升农村两委班子公信力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京津冀飞地经济研究》提出了我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二)智库服务

为提升我市社会科学工作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通过整合社科专家资源,对衡水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的对策和建议,把社科联真正建设成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

1.加强市级新型智库建设

按照省社科联《关于在设区市社科联开展新型智库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们建立了市级社科专家新型智库,对智库专家开展委托课题研究,对委托课题研究进行全程调度管理,打通社科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通道”。建立了面向市委市政府呈送《重要社科成果专报》的制度,开通了社科成果转化直通车,以此来打通理论研究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的通道,促进社科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

2.加强人才信息库建设,做好联合攻关的人才储备

截至2015年,我们已将党建类、经济管理类、文化建设类、生态文明建设类、社会管理类五大类别50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热心社科研究事业、学风优良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纳入人才信息专家库,此项工作使我们全面了解掌握我市社科类专家学者队伍的发展情况,为我们充分发挥社科类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优势,跨学科、跨部门组织联合科研攻关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3.与高校开展社科研究共建工作,推动市校合作进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充分发挥衡水各高校的学科优势、学术理论研究优势,调动高校社科人才在推动衡水经济社会发展上作出贡献,我们与衡水学院等高校共建研究平台,成立了衡水市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基地,并承担社科联的专项和重点委托课题研究,可行性研究成果以专报的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参阅,为市委市政府和部门决策当好思想智库。

(三)社科普及

党委宣传部门主要发挥导向作用并推动媒体积极参与,而社科联主要是实施社会科学资源整合,搭建平台,发挥组织联络协调作用,营造社会声势和规模效应。社科普及是全社会的事业,仅仅靠社科联和宣传部门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认为,社科联要充分发挥“联”的功能,规划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间的联系、联合,比如整合除高校、学会组织外的党校、科研院所、文化卫生部门等全社会的科普力量,借势借力提高科普周社会化运作的程度和广度,创建社会化的运作新模式,形成科普“大合唱”,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1.整合全市社会科学公共资源,推进社科普及工作社会化

自2014年开始,我们依照全面落实《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定》,加强社科普及载体建设工作,摸底统计了我市的展览馆、艺术馆、纪念馆等社会公共资源和群众文化设施的规模和数量。本着整合全市社会科学公共资源,推进社科普及工作的社会化和群众化原则,研究出台《衡水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命名并建设了武强年画博物馆、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等10个市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此项工作把各类资源引导到一个相对集中的平台上,更加有效地推动社科普及工作。

2.贯彻社科普及活动

科普读物是社科普及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确定的科普读物在选题、结构、体例和风格上精益求精,使社科普及读物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不仅能够让群众读得懂、用得上,而且让社科知识易传播、可借鉴。例如我们编撰的《农民工维权解疑答惑30问》《古代二十四孝图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资料汇编》等科普宣传页和科普读物,因图文并茂、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受到我市社科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科普活动

在近期的专项科普活动中,我们于2015年4月第十届衡水市社科普及周活动中,结合我市实际,联合市司法局等部门在衡水学院和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推出“讲精彩故事、做文明公民”法治教育和文明典型展,参观学生累计达4万人。5月着重开展了衡水市社会科学“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活动,历时一个月,深入武强、桃城和冀州3个县市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讲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科学素养,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和人文软环境。

(四)课题管理

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紧密联系实际,组织课题研究,生产理论产品是地方社科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职责。在这方面,我们不仅加强研究力度,而且加强课题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每年初在衡水主要媒体发布《关于申报某某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通知》,明确申报条件和有关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的工作任务目标,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点领域的民生问题制定出课题指南。社科界的专家学者申报踊跃,参与积极,最多年份申报近三百多项,现在课题申报每年都在120—170项之间,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申报课题的研究内容也逐步由单纯的专业学术领域向党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综合领域扩展;课题的研究水平和学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每年都有十余项课题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成果转化率正逐年提高。

(五)基层组织建设

抓住贯彻落实冀办发〔2012〕32号文件的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大力推进县级社科联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冀办发〔2012〕32号文件的精神,在省社科联的指导下,在衡水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抓住国家和省在衡水市设立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机遇,利用县级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在压缩合并县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推动县级社科联机构的设立。目前,由衡水市编办专门发文,要求各县市区设立县级社科联机构,具体负责当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和队伍建设,使基层社科普及工作做到横到边、竖到底,为在全社会开展社科普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创基层社科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六)重大社科活动

自2013年开始,我们按照“有活动才有活力,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发展思路,“内引外联”开展多项服务型社科活动,不断打开我市社科工作的新局面。“内引”就是主动对接省社科联的活动部署,依托衡水实际承接适宜的大型社科活动。比如围绕文化强省战略,积极承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我省教育和文化发展问题研讨会”;协助省社科联在衡水举办河北省第九届社科普及周启动仪式。“外联”就是充分发挥社科联组织和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借势借力搞好社科服务工作。比如我们联合市司法局,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主题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和道德典型广场展览活动;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和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分别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廉政建设为主题的展览;以“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为主题,联合市直工委举办百姓故事大型宣讲活动。这些活动声势大、时间长、范围广,不仅进一步打开了我市社科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也扩大了社会科学的影响力,增加了社科界的话语权。

四、经验做法和基本思路

自201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我们确立了“有活动才有活力,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发展思路。但社科联在编制上只有10名工作人员,面对全市的社会科学工作,整体力量薄弱。对此我们以“联”字为中心,在联系、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上做足文章,借势、借力搞好各项社会科学工作。

(一)发挥“联”字作用,服务领导决策层

为了保证“作为”的充分体现,我们发挥社科联在领导决策层和社科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上做足文章,建立面向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社科重要成果专报。通过在社科界和领导决策层之间发挥“联”字的作用,积极倡导服务决策的应用型学术研究,不断推动全市社科事业在咨政服务功能上扎实稳步向前发展。

(二)把握科普资源,做好社科服务工作

充分挖掘社会各界社科普及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社科联的联系联合作用,组织资源,形成合力,开展覆盖广、声势大的各项社科服务工作。例如联合市直工委开展百姓故事大型宣讲活动、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和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分别举办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廉政建设为主题的展览、联合市委党校、衡水学院在全市范围开展社会科学五进活动等。

(三)做好课题研究和社科评奖,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坚持把社科规划课题研究和社科评奖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针对我市改革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对策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研究,并通过高规格的课题立项工作和社科评奖工作使社科学术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荣誉,从而使学术研究真正产出有价值的好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党委政府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服务。

(四)积极申报省社科联课题

在做好市级课题工作的同时,组织精干力量,积极申报省社科联的社会发展课题和大型民生调研课题,立项率逐年提高,现在我们每年得到批准立项的省级研究课题数目达10个以上。2014年我们圆满结项了河北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关于构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体系研究》,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实行跨学科、跨部门联合攻关,形成互相结合、优势互补的研究格局,推出《京津冀飞地经济研究》等各项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实践性。

五、衡水市社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来,整个衡水的社科界学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承担省级立项课题的数量也逐年提高,各项研究成果也不断在省市、乃至国家级的学刊、期刊和报纸上出版发表,衡水的社科普及、课题管理以及社科理论研究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衡水整体的社科事业在全省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社科服务社会各项事业的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新型智库”的高度,社会科学事业还极具潜力可挖,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深层次的,除了主观方面的以外,客观上我们不得不正视现有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限制。

(一)全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意识不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地位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

我市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经济相对落后,社科文化素质也普遍较低,这就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意识不强,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虚的,带不来什么实际利益。有些人虽然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有用的,但是只有当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直接效益时才承认这一点,否则就大打折扣。由于哲学社会科学很难在短期体现出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使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很难被人直接看到。尽管市委、市政府比较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落实。不少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不懂、不关心、也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更不用说运用哲学社会科学指导工作了。不少学会挂靠单位的领导基本不过问学会的工作,更谈不上对学会在人财物和工作上给予支持了。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科学文化中的地位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因为缺少直接的经济效益,极易受到人们的冷落。

(二)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公信力不足,社科工作受限

衡水市社科界缺乏一个权威的领导机构,全市所有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主办的社科类社会组织,有两个主管单位:一个是与工作相关进行学术管理和业务指导的主管单位,另一个是审核资质的民政部门。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沿革反映,系历史的原因所致。社会团体在没有实行依法登记前,很多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批准部门是“社会科学联合会”(当时称其为业务“挂靠”单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社会组织经相关工作的业务部门批准,到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由“市社科联”批准成立的协会、学会、研究会,由于学术研究的需要,必然要接受市社科联的指导。这些协会、学会、研究会虽然都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到民政部门依法登记,领取了社会团体法人证书,但也成为依法登记的社科类社会组织,为此形成了现在的“一会两管”的状况,造成市级社科联的公信力不足,社科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开展工作受限。

(三)社会科学普及受重视程度相对偏低,经费少,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针对性不强

说到“科普”,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自然科学,而社会科学几乎被“遗忘”,人们对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衡水作为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地域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社科知识普及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经费少、人员少,社科普及工作如何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如何进行普及、普及哪些内容等需要大量的工作。

科普工作是一项具有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但目前社科普及专项经费还没有真正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短缺已远不能满足社科理论研究的需要,更谈不上对社科普及工作的资金支持。而自然科学普及的经费投入则有法可依,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递增。因此,首先,应通过人大建议等形式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放到同等的位置对待。其次,本级财政要建立社科普及工作正常的经费投入预算,比照自然科学普及经费的计算方法并做到原则上逐年递增。在此基础上,社科联才能有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科普受众范围,强化科普力度。

(四)学会工作开展不力

目前,制约社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费与办公场所等可用资源相对短缺,主要原因是: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筹资方式单一。学会社团仅靠政府、挂靠单位资助,多数学会社团因为都是兼职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社科理论水平低,缺乏变革动力和实践经验,更谈不上“经营社团”,导致经费支持无连续性。学会工作没有受到部门领导的普遍重视,部分单位领导对学会组织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学会工作是份外之事,对待学会工作敷衍了事。如我市各学会基本上挂靠主管单位,部分主管单位存在重成立、轻管理、指导不力、管理不严等问题,造成学会管理过于松散;少数学会存在较强的依附思想,吸引力、凝聚力不强,社会影响小,活动随意性大;有些学会甚至常年无活动,长期不换届,呈现空壳化、工作停滞状态以至于名存实亡。

(五)人才队伍建设乏力,成为我市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衡水市没有社科院或研究所,社科联虽是管理机构,但由于它的群团性质,又缺乏相应的管理力度,这使我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缺少应有的组织力度。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组织数量有很大缩减,由1996年的25家减少到目前的12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近些年来,由于衡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社科人才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再加上距离石家庄仅140公里,距离北京也只有280公里,人才的虹吸效应致使社科人才外流较多。据对衡水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市委党校等3家统计,自1996年以来,已流失社科人才24名,其中高级职称就达16名,这是我市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繁荣的重要制约因素。

六、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快速发展,社科界越来越彰显出其自身的重要作用,伴随而来的,就是对社科事业的科学化管理和高标准化的要求。我市社科事业近年来在发展和管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只有深入研究当前困扰我市社科事业发展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市社科事业发展的路径,推动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

社科事业是一项带有公益性质的基础性事业,事关全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江泽民同志早在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与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就特别指出,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即“四个同样重要”。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科学工作重要地位的认识,鼓励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吸收优秀人才充实社科研究队伍,努力提高社科工作人员待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社科联服务党委政府中心的功能。

我们建议,党委和政府应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的专题会议,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问题并以“思想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关心到位”的“五到位”来加强社科联的建设,这是充分发挥社科联作用的前提。“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的原则,倾力增加社会科学事业经费。按全市人口总数核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费基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和年度研究课题的专项经费、社科评奖经费应比照GDP逐年递增,市财政要下拨学术交流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科目,并逐年增长,以适应我市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的需要。凡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自然科学和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适用于社会科学的,应予以参照执行。党委政府也应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意见或者办法,通过行政干预的形式对学会的挂靠单位予以督促,支持学会开展工作,促进各行业学会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社科联的功能定位,做好指导规划协调等工作

社会科学工作带有公益性质,其价值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而不在经济效益方面。资金和人力不足是社科工作中的普遍问题。社科联在社会科学中的功能定位应是指导、规划、协调、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工作上把握政治导向和政策方向,明确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基本任务,确定工作重点,理清整体工作思路。在规划工作上要按照职能和定位,统筹好各种社会资源,结合现实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总体任务进行科学分解,作出合理安排。在协调工作上,要做好各种社科资源的挖掘、动员和有效整合工作,把看似繁杂的社科工作进行分解和分发,在社会各有关行业、各部门之间充当“桥梁与纽带”,使各种社会力量汇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在组织工作上要以社科研究、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为重点内容,打破学科界限和科研部门之间的“围墙”,提倡学科交叉、横向联合、彼此渗透,以催生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成果,充当好“参谋团”和“智囊库”。

(三)在明确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常态化社科普及和新媒体科普

1.根据《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定》明确科普队伍主体

明确主体就是明确省、市、县科普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和执行者,从而使社科普及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社科普及工作队伍应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除了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外,还要吸收热心科普工作的爱好者、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组成专兼职结合的队伍。

2.要依托社科普及工作基地,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经常性的社科普及工作

社科普及应注重长期开展,要坚持常态化科普,反对“猛攻猛灌”一阵之后就罢手的方式,科普工作应注重到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真正丰富、充实百姓的生活。活动日程要提前告知群众,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真正做到广而告之。

3.要组织出版一批高水平的社科读物

要像组织院士写作科普读物那样,组织社科领域内高水平的学者撰写面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和机关干部的社科普及读物。市级社科联应充分利用本身的现有条件,出版一批社会科学普及精品读物和少儿读物,科普从孩子开始抓起,让社会科学从小学就开始进入生活、进入课堂。

4.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社科普及

随着新媒体时代,网络作为新型的社科普及平台已经逐步发挥了作用并得到肯定,今后要进一步重视网络社科普及的传播范围和工作力度,提升社科普及的数字化水平。利用网络开展和传播不同类型的社科普及讲座、论坛。同时也要利用微博、微信草根性强、分享便捷、实时互动的特点进一步拓展社科普及阵地,努力培育和提升全民社科文化素养。

(四)改革传统的社科人才体制

根据时代发展对社科工作的需求,社科工作性质本身决定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体制。

1.努力提高社科工作人员待遇,吸收优秀人才充实社科研究队伍

要做好拓宽表达渠道,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定期了解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认真解决他们在福利待遇和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2.进一步深化社科专业人才的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行社科类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建立以学术评价体系为准绳、公平竞争为导向的职称评聘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真正做到职称和工资体现业绩与能力。

3.创造公平公正的社科人才制度环境

不断完善考核定级、评奖评优、选拔晋升等各类体制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必要时不拘一格,打破排资论辈框架障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加大职称改革力度

推进社科专业职称评聘分离,真正把申报权交给个人,把评审权赋予社会,把聘任权还给单位。根据本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可实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真正使社科专家和学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社会科学管理要去除行政化色彩

社会科学管理去行政化首先要去掉“官本位文化”,如果社科界“官本位文化”盛行而学术文化被边缘化,那么社科界就不可能真正承担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任。所以从根本上说,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社科事业中的行政化色彩,清除衙门习气,去除因权力而荣、因职务而荣的风气导向,让学术发展和学术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回归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的科学轨道上来。社科工作管理的“去行政化”应贯彻由“管理”向“服务”转移的理念,通过服务型的管理,使我们的学术人才能体会到科研受到了应有的尊重,科学精神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使人们真正树立因研究而荣、因学术成果而荣的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术人才爱业、敬业、勤业,学界的思想智慧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六)关于促进全市社科类社团繁荣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学会规范化管理与建设,是焕发学会生机和活力,发挥价值与作用的基础工程和根本要求。也就是说,学会管理要抓规范抓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当然,社科联不是行政管理部门,无行政命令权,也无财政扶持权,只有业务指导权,因此学会建设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

1.加强工作载体建设,积极服务学会

市社科联机关首先做好鼓励和扶持工作,通过加强工作载体的建设,积极服务学会。由社科联鼓励和督促来年召开理事会,参与学术研讨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科研课题立项及成果评奖,学会参与的活动多了,才能逐渐实现学会工作规范化。尽力健全和完善社科联与各学会的联系机制。包括:明确联系人及其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各学会的日常联系和指导,经常深入学会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服务和管理有机结合。

2.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大扶持力度

可以通过省市级社科界代表的人大建议形式,依托本级财政部门成立一个社科类社团发展基金会,将其归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并由社科联代为管理。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社科类社团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进行捐赠。社科联对于承办了一定科研项目、公共服务项目或者开展科普成效显著的社团,应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3.牵头组织大型的学术活动,提升社团学术水平

社科联牵头举办大型的社团活动,一方面为社团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一个平台,另一方面解决和改善部分社科类社团因经费短缺而举办活动效率低的问题。定期举办大型的学术活动,及时向各社团传达当前社科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新兴的理论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讨论和交流,这是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4.树立市场化意识,提升管理社团的理念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社科类社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改革。社科类社团不可能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但可以提供精神产品,诸如学术讲座、学科知识普及和推广、继续教育、有偿理论研究等社会服务项目,实现最大限度满足会员、社会各方面需要的核心价值。社团应在这些方面集中优势,做好定位,提高品质,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社团的综合实力。

(执笔:马广永)

【注释】

[1]“禊礼”,指古代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涤除污垢、禳灾祈福的祭祀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