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对纺织品欧美设限的措施建议综述

应对纺织品欧美设限的措施建议综述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期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纺织品贸易频频发难。美国政府5月13日、5月18日先后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七类纺织和服装产品采取配额限制措施;欧盟也提请了对中国的T恤和亚麻纱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现将相关应对措施的建议综述如下。目前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出口风险,凸显出我国行业“预警机制”的缺失。据调查,目前许多浙江纺织企业欲多元化经营,或把出口市场转移到欧美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来规避风险。
应对纺织品欧美设限的措施建议综述_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近期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纺织品贸易频频发难。美国政府5月13日、5月18日先后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七类纺织和服装产品采取配额限制措施;欧盟也提请了对中国的T恤和亚麻纱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此外,土耳其、巴西、埃及、加拿大、印度等国也已经或着手准备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采取“特保”措施。对此,中国政府表示了强烈反对,许多国际机构、海外媒体、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也提出了批评意见。国内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以及广大的网民在纷纷发表评论的同时,还就如何应对欧美的设限积极献计献策。现将相关应对措施的建议综述如下。

(1)企业要积极应诉反倾销案。宁波康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观良已联合了另一家企业一起应诉美国的反倾销案。许观良说,如果打这场官司,可能要花五六十万美元,企业卖画布产品需要好几年才能赚回来。但如果不应诉,中国企业就要退出美国市场。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安京指出,企业要提高应诉能力,要有所准备。特别注意企业的会计制度尽量与国际接轨,保存好原始交易凭证,不要给对方钻空子。在程序规定的时间节点内,企业应联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向有影响的美方议员政要、财团巨头、中介团体、进口商及消费者等与案件利益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广泛的游说工作,以影响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2)加强行业预警和信息咨询,善用话语权影响设限国决策。目前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出口风险,凸显出我国行业“预警机制”的缺失。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江海虹说:“应该在相关预警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后,及时调整出口行为,尽量规避案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性的权威咨询服务部门进行系统、专业的竞争策略分析,从而避免进入那些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趋薄、进口国企业政府反应强烈的行业。”同时,有专家指出,企业要积极运用话语权影响设限国的决策,特别要充分利用公众评议期,发出自己的声音。《公众请求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实施保障措施程序》作为CITA审理对华“特保”的直接法律依据,严格规定了美方的审理程序及限期,也为包括我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在内的各利益关联方提供了阐明观点的机会和时间。

(3)建立贸易争端机制刻不容缓。有专家认为,争端的发生警醒我们,中国不应该再处于贸易纠纷的被动应对地位,不能出现一件解决一件,而应该有一个一揽子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预计未来在农产品贸易、半导体等领域,将会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而凸显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4)适应规则,苦练内功。金融时报发表时评认为,我们首先是适应规则,然后是改变和制定规则。适应是前提,而改变和制定规则则需要实力的支撑。只有通过适应规则,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的实力,我们才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为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这一过程或许是痛苦的,但舍此别无它途。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王宇认为,中国企业在“设限潮”袭来时不妨考虑“苦练内功”,以待在“风雨过后”更有作为。王宇说,待额度用完后,企业可借停产调整之际,考虑如何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拓展销售渠道等问题,还可考虑如何延伸至产业链的上下游。这股“特保”潮后中国纺织业将出现分水岭,“苦练内功”的企业将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由此带动中国纺织业的切实提升。

(5)扩大内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建议,在发展战略方面,应立足内需,用对外贸易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袁钢明研究员认为,从经济发展战略看,由外贸向内需调整是必然的。因为内需比外贸规模大得多,是经济发展的真正潜力。袁纲明说,“外贸赚回来的外汇是钱,难道内贸赚取的人民币就不是钱吗?应该把补贴和退税等放到支持内需上来,让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

(6)坚持多元化国际市场和“走出去”战略。据调查,目前许多浙江纺织企业欲多元化经营,或把出口市场转移到欧美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来规避风险。浙江永通印染集团外贸部的沈建江先生对形势变化并未过多在意。他说,“我们很多是通过台湾、香港再出口,所以提高出口关税几乎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同时,破解中国纺织业目前面临的困局,“走出去”是个不错的选择。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马建荣说,“现在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很高,这对服装出口企业很不利。为此,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考虑走出去。前些日子,我们在柬埔寨成立了自己的生产公司,首批招聘的员工达到2000人,到年底将增加到10000人。此外,越南、老挝等国家也在我们设厂的考虑范围内,据介绍,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贸易壁垒也少。”上海盛顺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政平说:中国企业应该尝试资本、人才的走出去,设法占有渠道,把自己从单一的出口商变成进口商、批发商进而成为零售商,直接与终端客人对话和交流,从商店、超市、连锁店、百货公司那里获取利润相对比较优厚的订单。

(7)改变低成本、低附加值的扩张之路,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绿色纺织之路。这是中国纺织企业的必然选择。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安京指出,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尽快从成本导向转为价值导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指出,纺织业竞争以前拼的是接单能力、交货速度等,现在拼的是战略眼光和头脑,要增加设计、研发投入和营销渠道建设。中国的设计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到1%,在欧美则达到10%以上。浙江省经贸委轻工纺织行业办主任王晓光说,浙江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改变以往“靠低价优势抢占市场”的方法,而转向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走品牌经营的路线。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8)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陆圣看来,欲化解纺织品“特保”的阴霾,中国有必要选择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由于WTO在解决成员方贸易纠纷上,采用‘不诉不理’制度,因此只有我方主动提出申诉,WTO才会就欧美等国滥用‘特保’进行裁决和干预,否则我方将始终‘被动挨打’。”

(9)实行反限制措施。新浪网民认为,关键是如何利用现有的体系对美欧等国实行反限制。国内也有很多外国企业,利用其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低价销售产品,抢占市场,用几年之内不盈利的手段,挤压我国国内与之竞争的企业。国内企业因资金不足,纷纷破产、倒闭。例如沃尔马就是鲜活的例证,它的企业有一半以上亏损,目的就是抢占市场,形成垄断。我住的城市就有很多超市被迫关门。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国应限制这类恶意企业在国内的发展。这同时也是抗衡美欧的一种手段。美欧都以各自的国家利益为重,更相信力量上的抗衡,而不相信道义上的申辩。

(此文刊于国务院研究室《室内通讯》,2005年6月3日第2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