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国的应对措施

各国的应对措施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近代以来,有关课程目标的认识出现过科学主义价值取向与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对峙,对课程理论和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通过回顾历史及总结自己曾走过的发展道路,各国相继认识到科学主义及人本主义都无以为当代课程提供一条合理的价值取向,它们两者的偏颇性会使当代课程的发展误入歧途。于是,“科学人本主义”和“人本科学主义”的范畴被提出来了,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了新的涵义。

第一节 各国的应对措施

针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多变的时代对现代课程提出的诸多挑战,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和结构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同话题。

一、确立具有人文色彩的、科学的课程价值目标

自近代以来,有关课程目标的认识出现过科学主义价值取向与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对峙,对课程理论和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通过回顾历史及总结自己曾走过的发展道路,各国相继认识到科学主义及人本主义都无以为当代课程提供一条合理的价值取向,它们两者的偏颇性会使当代课程的发展误入歧途。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家主义与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人本主义的课程价值目标的冲突及传承,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在课程价值目标的选择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与时代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两者走向一致和统一才是一条有价值的选择。于是,“科学人本主义”和“人本科学主义”的范畴被提出来了,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了新的涵义。《学会生存》提出,将科学与人文统一起来“是以科学的与技术的训练为基础的,而这种科学技术的训练是科学的人道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1)与古典人文主义不同,“科学的人道主义反对任何先验的、主观的或抽象的关于人的观点。科学人道主义所指的人是指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在历史背景中的人,一个生活在一定时代的人”。(2)这种人不是生存于理念中的超然者。他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是入世的、面向生活、懂得科学的价值者。为此,要提供给他的课程应是将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有机地统一起来的。

二、重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充分发掘课程资源

在传统的课程论中,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使用者”,扮演的是“匠人”的角色,他们在课程活动中仅仅是某种既定课程的“实施者”,无多少能动性可言。然而,自斯腾豪斯提出了引起广泛关注的“视教师为研究者”的观点后,随着课程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不再仅仅是课程的“使用者”和“执行者”,更是课程开发者、设计者与编制者。教师介入到课程活动的全过程,有助于充分发挥隐藏在实践领域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转变与对教师的专业性的认识的深化是密切相关的。以往,人们多把教师工作视为一门职业,谈教师工作时更多的是谈其职业性,其专业性未能被充分认识。现在,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被揭示并受到重视,它在课程活动中的作用表现为教师所做出的一切与教育过程有关的活动都会对课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不重视教师的专业性,他只能作为旁观者消极地介入到课程活动中,难以与课程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关系。相反,如果教师重视其专业性并加强之,他就必然会融入到课程活动中并成为其中有能动性的主体,蕴含在课程中的教育要素就能被其充分挖掘出来,整个课程活动才能在教师的控制下,按其实际进程而不是按既定的工学模式进行。为此,职前教师的培养与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

强调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能动性的同时,各国也很重视挖掘课程资源。出于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的思考,各国在制定课程政策时,都明确肯定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并鼓励各个学校充分发掘存在于学校四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地方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受到普遍关注的课题。各国普遍认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生活、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于是,在课程管理策略上,各国一方面承认集权制课程与分权制课程都存在着利与弊,另一方面则纷纷强调要扬长避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作为法律学问题”(3)的课程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使每个课程主体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尊重的思想。

三、重视现代课程理论的导向功能

就课程研究而言,现代课程实践极其重视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实践。为此,各国纷纷加强课程理论研究,强调课程理论的超越性,反对没有思想的课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在西方产生了诸多的课程思想和流派,尽管驳杂不齐,但它们为课程活动及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也是后者得以大发展的前奏。

在重视现代课程理论导向的功能的过程中,面对多变的社会及飞速发展的时代,各国普遍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课程研究指针,主张现代课程要正视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要以科学的人道观为指导进行现代课程的研究及实践活动,人的因素在其中受到了重视。例如,在扬弃了传统的“仓库理论”及“IQ”理论以后,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和“EQ”(情商)理论予以了更多的关注,期望现代课程在这方面能有所作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