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戏曲史上著名戏剧类活化石——昆曲

中国戏曲史上著名戏剧类活化石——昆曲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俗精粹迎接三圣时候的无声舞蹈仪式新叶村的民俗精粹是一种戏剧,名字叫昆曲。新叶村被认为是昆曲发源区内一点,可惜使用纸质材料作为文字的载体不经风雨,所以保存的实物文物不多。各个都是民俗精品,昆曲尤其。元末的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即昆曲之雏形。新叶村坐唱班的演出水平一度很高,所以经常被邀请到其他各村演出。此时新叶昆剧团规模达到最大,有三十多人。
民俗精粹_宗族政治理想标本:新叶村

民俗精粹

img81

迎接三圣时候的无声舞蹈仪式

新叶村的民俗精粹是一种戏剧,名字叫昆曲。新叶村被认为是昆曲发源区内一点,可惜使用纸质材料作为文字的载体不经风雨,所以保存的实物文物不多。

戏剧和诗词歌赋一样,是语言到达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音乐也是表达的一种重要方法。《周礼瞯保氏》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也就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收用传播,这六个准则变成了中国人的通则。“乐”就是音乐,可惜中国古代的“六艺”中的“乐艺”已经失传,其原因并不复杂。《孟子》中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的句子,说的是孟子见齐宣王的故事。可见当时音乐是分层次的,贵族有贵族的音乐,民有民的音乐。很有可能古人在语言表达的时候是边说边唱,只不过因为阶级,所以唱歌的音律有区别。梁惠王可以与民同乐,但并不代表其他的统治阶级也可以,贵族的音乐因为比较孤立更容易失传,而普通百姓的音乐因为缺乏纪录也容易失传,即使有了纪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因为不能读懂音乐符号而被当作废物丢弃,新叶村的古老昆曲曲谱就属于这种现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唐代会出现唐诗,在宋代会出现宋词,而在元代会出现元曲了,似乎这几个年代的人做个诗填个词唱支曲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到了清代,因为文化的禁锢,中国人在音乐上的本事似乎大大退化。到了我们这代,勉强糊弄个叫“诗”的东西,不是平仄出现问题,就是文字运用上逊色于古人,我本来就怀疑,诗词歌赋本来就不是“作来的”的,而是唱出来的,一边唱一边自然而然地作出来。

文人摆弄诗词歌赋,平头百姓使用更通俗化的语言表达和娱乐方式———戏剧。戏剧在村落中具备很强的教育意义。表现的主题主要是忠义、因果、孝悌、耕读和入仕等内容,甚至可以说,村落中的戏曲把教育融于娱乐,一方面老百姓喜闻乐见,另一方面达到宗族政治的目的。

中国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给江南地区带来文化盛宴。浙江是我国戏曲史上著名戏曲品种的发源地,对民间戏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浙江的戏剧艺术底蕴丰厚,除越剧外,并拥有婺剧、绍剧、瓯剧、甬剧、姚剧、湖剧、温州乱弹、新昌高腔,以及流行于杭嘉湖地区的昆剧、评弹等多个剧种。各个都是民俗精品,昆曲尤其。

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被称作中国戏剧类“活化石”,至今已有600余年。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的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即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白下里叶昆腔,因其唱功不像正昆那样严谨细腻,所以,著名戏曲理论家洛地先生在《戏曲与浙江》中将其称为“草昆”。草昆是昆山腔流传至金华、兰溪一带的一个支派,经白下里叶村等诸多古村落加工演进,后来广泛散布于旧婺州(金华)、处州(丽水)、衢州、严州(建德)府属各县。查阅《中国昆剧大辞典》中有如下记载:“新叶村属建德县寿昌区唐村乡管辖,该村有三千多户人家,也是金华昆班的流播地区。村上有个昆腔坐唱班,叫‘义庆会’,具有比较长久的演唱历史。公元1931年前后,曾聘请徐春聚昆班的艺人来村上教戏。解放后从兰溪伍家圩昆腔班购得一批戏装道具,于公元1958年成立了新叶昆剧团,戏码有正目六个,折子戏二十多出,演出于建德和兰溪等地的农村,颇受观众好评。可惜于公元1965年解散,戏装在文化大革命中尽毁”。

坐唱班又称十响班、锣鼓班。一般由十人左右组成。乐器有笙、琵琶、笛等,人员大多来自本村,学唱通常在晚上,活动以本村叶姓为主,参加庙会斗台时例外。参与者冬春农闲学练,逢节日或盛会农家喜事寿辰时演出。常常素衣便服,不化妆、不登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附近村落上吴方、李村都有坐唱班,各村之间常有交流。新叶村的坐唱班曾经聘请上吴方村的方初明(工花旦)、方旭根(工正旦)、方明根(工老生,半职业艺人)等人来村中教授,地点设在村中旋庆堂。新叶村坐唱班的演出水平一度很高,所以经常被邀请到其他各村演出。班内纪律制度严格,一经加入者,不准沾染吃喝嫖赌等恶习,专心学戏,因此在氏族内也颇受欢迎。

新叶村昆班以“义庆”为名,在清末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前两个时期向半职业化剧团发展,演出范围从建德、兰溪交界一带渐渐扩大到建德梅城、衢州龙游、金华汤溪等三地。戏酬一般是每场十三到十五担大米,每次能持续演两天三夜。公元1951年,新叶村从兰溪县划归寿昌县后,因为解放水库建成。义庆昆班因此改成水库文工团,称为“解放昆剧团”。公元1956年2月,义庆昆剧团参加寿昌县首届民间音乐舞蹈大会,荣获一等奖。公元1958年,寿昌县并入建德县后,他们到建德梅城参加比赛,获团队奖,演出《雪里梅》的叶昭耿获三等奖。此时新叶昆剧团规模达到最大,有三十多人。方圆各村但有庙会,都会请他们出演。文化大革命前夕,该班在兰溪最后一次演出后,迫于当时的形势,回村后剧团解散。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然有叶昭标等老演员的多方努力,但新叶昆剧团一直没有恢复。

新叶村昆班所唱的昆腔虽然是苏州腔,但是它适应当地农民的审美需求,在语音上改用本地乡音,具备金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img82

新叶村昆曲曲目木雕

新叶村在昆曲出现以前一如江南地区的其他村落流行南戏,当昆曲逐渐成型时候,新叶村见证并且参与了这种戏曲的沿革。可是,新叶村并不是只是唱昆曲的,正如现在我们并不只是仅仅唱流行过的老歌一样。有人说新叶村保守,在这里就可以被不攻自破。清朝的时候,每逢年节,新叶村人都要请戏班来唱戏,一演三五天,尤其大年节时唱大戏,须用复杂的行头,至今村中仍有人会做演戏的盔甲。同治年间,新叶村人曾自行组织业余戏班演出可以说新叶村也是站在流行的前沿,在文化上也是和时代一起前进的,她并不排斥其他戏曲形式,甚至在过各种节日的时候邀请其他剧目的戏班子到村表演,让时间来进行取舍。昆曲同时,越剧和婺剧剧团经常来到新叶,老百姓也爱婺剧。至今村内仍然有村民保存多部经历百年风雨的手抄昆曲剧本,它们是:《火焰山》、《通天河》、《飞龙凤》、《蝴蝶梦》、《琵琶记》、《金钗记》、《百寿图》、《白蛇传》、《芭蕉扇》、《花飞龙》等12本,可是村民说:“这上面全是繁体字和模糊不清的曲谱标注,谁能看得懂啊?”据新叶叶氏宗谱记载:“在民国初年,村里有多个昆剧坐唱班,随后组建剧团,并创作有10多部昆剧剧本。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来该村昆剧发展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如今一些剧本也流落民间,面临失传的危险。

有专家表示,要在新叶村建立昆曲农村保护点,把现有的12个古手抄本应妥善保护起来。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手抄本的剧目,在省文化局昆剧团资料库中都有保存完好的现代谱文演出本,仅需要把手抄本上面的繁体字转换成简体字、把模糊不清的曲谱标注、翻译和补充完整。借着这个机会,一方面甚至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对古代乐谱标注的方法进行研究。另外一方面趁着这个方便让年轻一代也喜欢上昆曲,把昆剧好好地传承。这样,新叶村也为中国戏曲界做出点贡献。

【注释】

[1]中华文化的周边地区至今还有丰厚的三月三传统,如侗族、毛南族布依族、水族、壮族、仫佬族、畲族、苗族、瑶族等。

[2]供奉祖先的食品也是冷的,生者在此日食冷,意为勿忘祖先。

[3]三圣即:协天大帝、白山大帝和周宜灵王。协天大帝也就是关羽,白山大帝胡汉是白崖山山神。

[4]一种祭祀用的容器,有粗大提手的配盖宽扁木盆。人们到野外祭祀,会用豆来装祭品,但这些祭品祭祀完毕后,人们还是会把它带回去,所以它们仅仅是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所以就用“逗”来表示停留。

[5]意思是再举行一次酒宴。

[6]这个名称非常大众化,在祖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同名寺院,白下里叶起名“玉泉寺”与关帝崇拜有关,而关公与玉泉寺有很大渊源。证据见《荆南节度使江陵县尹斐公重修玉泉关庙记》、《关帝志》、《玉泉寺志》、《重建关将军庙记》,再比如,据《历代神仙通》卷一四:“(唐仪凤末年)神秀至当阳玉泉山,创建道场。乡人祀敬关公,秀乃毁其祠。忽阴云四合,见公提刀跃马,秀仰问,公具言前事。即破土建寺,令为本寺伽蓝。自此各寺流传。”(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一六引禅宗《传灯录》亦载此事,惟文字稍繁,类同俗讲。又《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释氏疑年录》等等。)

[7]公元1127年,女真人举兵南下,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战争导致无数人流离失所,中国人口向南大规模迁徙,史称“南渡”。

[8]协天大帝是关公,白山大帝是白崖山山神,周宣灵王是宋代孝子周缪宣。

[9]明清两代时期,本村多称“白下叶”也有称“白下里叶”,建德市檀村镇有个“里叶村”名称与本村相似,氏族并无关联。但她自明代起已称“里叶”,两村相隔不远,所以本村村民为避免冒宗,便自称“白下叶”,本书多称古代新叶村为“白下里叶”并无冒犯之意。

[10]梅、兰、竹、菊。

[11]见《雪心赋》:发福悠长,定是水缠玄武,为官富厚,必然水绕青龙

[12]这个是因为剃头匠的祖师爷是关公,而铁匠的始祖是老子。民间传说并不足信,铁匠进驻是因为可以装备宗族武装,剃头匠可以入住则可能是因为清政府的血腥政策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