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_体验锻炼与心里健康的问题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_体验锻炼与心里健康的问题

时间:2022-07-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心理概括起来大致分为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团体心理等四个方面。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人特点,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因素,并在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表现出它的影响。

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体育的心理学基础

体育的心理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体育过程中参与者的个体心理方面。个体心理概括起来大致分为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团体心理等四个方面。

1.动机:人的一切活动,不论其性质、结构,还是形式,都是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向某一个目标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

人体对体育的各种需求是体育动机产生的基础。如:人们对体育的生理需求,是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增强体质;对体育的教育需求,是全面的合格人才的培养;对体育的多位需求,是在体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体育的享受需求,是利用闲暇时间以身体活动来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对体育美的需求等,正是人们在各种体育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不同动机。因此在不同体育动机的驱使下,人们对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也各有所异,从而采取与其相适应的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

2.心理过程:人们在从事任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都会引起机体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其心理过程以不同的形式(认识、情感、意志)能动地反映着体育这一客观事物。

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事体育运动,是经过了对体育的客观认识,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反映出来的。

在认识过程中,人们不仅对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产生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对事物的态度的不同,引起了好、坏、厌、喜等主观体验,即情绪或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使人的活动更加充满激情,而消极的情感则会使人沮丧。如人们意识到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并通过亲身体验得以验证,由此产生了喜爱的情感,使自我锻炼更加自觉、主动,体质也在锻炼中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在认识基础上产生了意志,即自觉的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活动。破冰而进行冬泳的人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不可能入冰的。

3.心理特征:心理学认为,人在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而体育是造就和改善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一个最佳方法。

(1)能力。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发展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体育与能力发展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体育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方面,同时体育对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间接的作用。

(2)气质。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人特点,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因素,并在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表现出它的影响。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在体育过程中,人的气质影响着活动的内容、性质和效果,而体育则能对气质的稳定因素加以掩盖,也可以使气质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如,一个情感内向的人,通过长期的体育运动可促进其情感的流露,使思维得到解放

(3)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其行为方式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反映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体育对性格的影响非常大,在体育环境和体育教育中,公平的竞争、相互间的协调与尊重、集体的委托和信赖、严格的规则等都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4.团体心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多以群体出现。因此,个体心理的发展必然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进而形成从众行为,使个体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倾向于团体中的大多数。在行为方面必需按照团体的规范进行。这对每个人养成合理的社会道德规范,服从团体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培养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独立性就是个性化,是把有依赖性的态度和行为转换为自主的态度和行为。社会人是指人生存所必需的社会适应性,把以自己为中心的态度行为转换为社会的态度和行为。由于体育的特点,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就提高了本身的心理健康,培养了个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的适应能力。

1.发展空间和时间的知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运动项目,可通过观察空间的大小、方位、距离等,来调整自己的动作,矫正错误的姿势,同时发展了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如在篮球比赛中,要求运动员要目测本队队员的距离、判断与对手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和速度。而体操运动员,需凭借视觉和平衡感来辨别身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

2.促使运动技能的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决定于精确的肌肉感觉及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从事田径、乒乓球、羽毛球、射击、篮球、太极拳等运动项目效果较佳。在进行这些锻炼时,都是凭借运动感觉来调节肌肉用力的强度、持续时间、动作的速度和动作的准确性等。这就要求培养运动者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稳定的注意力,精确的肌肉感觉和细微动作的比较能力,使运动技能与实践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主动的知觉能力。它的最佳品质是敏锐、正确、深刻和完善。在上体育课或参加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示范和运动场千变万化的环境,使学习者在学习、锻炼过程中,在控制自己注意力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要观察教师和同伴以及对手的变化,也就是常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

4.提高人的平衡能力、意志品质与良好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必须培养人们具备良好而稳定的心理健康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其具有勤奋、勇敢、顽强、果断、坚韧、自制以及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往往会因失败、困难、疲劳、厌倦、受伤等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丧失取得成功的自信心。随着从事体育锻炼时间的加长,就能够控制自己去经受不同的考验,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保持平衡的心理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5.培养和发展个性:个性是以遗传倾向很强的气质为中心,并在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个性就是人体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在兴趣、爱好、才能、气质、性格等方面。

体育同个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有很大的作用。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豁达大方、增长才干并有良好的气质。

(三)保持心理、道德健康的方法

保持心理道德健康的方法多种多样,极其丰富,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易掌握的方法。

1.豁达法:应有宽阔的心胸,豁达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平时做到性格开朗、合群、坦诚、少私心,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这样就会减少愁闷、烦恼。

2.松弛法: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迅速离开现场,做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甚至可做气功放松训练,以意导气,逐渐入境,使全身放松,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3.节怒法:主要靠高度的理智来克制怒气爆发,可在心中默默背诵名言“忍得一肚之气,能解百愁之忧”、“将相和,万事休”、“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万一节制不住怒气,则应迅速脱离现场,在亲人面前宣泄一番,倾诉不平后尽快地将心静下来。

4.平心法: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不为名利、金钱、权势、色情所困扰,看轻身外之物,同时又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5.自脱法: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培养生活的乐趣。做到劳逸结合,在工作学习之余,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赏乡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美景。

6.心闲法:通过闲心、闲意、亲情等意境,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