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巴比伦的文艺

巴比伦的文艺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巴比伦的文字最早为一种象形文字,每一个象形符号即表示一个单字。古代巴比伦的文学作品今日已发现了一部分,其中包括有史诗、宗教诗及箴言。在巴比伦的宗教信仰中有一种生死循环的观念,这种生死循环的观念又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巴比伦的教士已制造出一种罪恶观念来作为他们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在巴比伦,宗教统治是与政治统治密切结合的。在世界各古国中,巴比伦的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特别大。

巴比伦的文字最早为一种象形文字,每一个象形符号即表示一个单字。后由于在泥砖上刻写之故,符号的象形成分日益淡薄,字体也日趋简化,渐变成为一种楔形体,到苏摩时代,这种文字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体系,即所谓楔形文字。阿卡德征服苏摩后亦接受了这种文字,以之书写出阿卡德语。此时楔形文字已逐渐走向拼音,开始以几个楔形符号的组合来表示一个新的单字,并且个别的符号及其组合还表示出了各个音节。但迄至古巴比伦帝国灭亡为止,它始终未能变成完整的拼音文字,仍保留着几百个符号。

自阿卡德时代起,巴比伦开始有两种语言、文字并行,即苏摩与阿卡德的。由于苏摩人后来在政治上始终未占重要地位,故渐同化于阿卡德人,苏摩地方也逐渐改用了阿卡德语。不过阿卡德人接受了苏摩人的全部宗教,因此,苏摩语仍继续作为宗教上使用的语言得以保存下来。巴比伦人在政治上、商业上、文学上和日常生活上则完全使用阿卡德语。

古代巴比伦的文学作品今日已发现了一部分,其中包括有史诗、宗教诗及箴言。

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巴比伦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如关于天地开辟和洪水的神话,传说中最大的英雄基尔戛蔑施(Cilgamesh)的故事等。在史诗中,基尔戛蔑施被赋予了人所想望的各种奇才异能,建立了许多丰功伟绩,他的故事后来影响到希腊的神话,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力(Heracles)的故事大部是从基尔戛蔑施的故事中抄袭来的。宗教诗中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忏悔诗。箴言即格言成语,这种体裁最先出现于巴比伦,它表现了各阶层中人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其中有些是代表劳动人民的,也有些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后来这些史诗中的各种神话传说、忏悔诗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以及这些格言成语几乎全部为犹太人所接受或抄袭了去,构成了犹太教《圣经》的一个组成部分,后又收入于基督教《圣经》中,以致对后世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古代巴比伦的宗教可说是原始时代的巫术系统化发展的结果。在原始时代,人还不能控制利用自然,对自然的威力感到无法抗拒之时,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的恐惧情绪,于是就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了各种自然神的形象。但是由于自然与生产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使人又不得不时时刻刻与自然作斗争,于是便企图以各种方法来祈求或制服甚至欺骗自然神,使之能发生有利于人民的作用,这种方法就是巫术。这种巫术逐渐发展并且日益系统化,而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信仰。这就是巴比伦人所信奉的宗教。因此,在巴比伦的宗教中最重要的神癨都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神,如天神、风神、土神、生殖神和日、月神。同时其中还普遍存在着许多对自然的恐惧情绪。如巴比伦人认为梦是吉凶的预兆,是神对个人的指示,特别是王的梦,往往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因此有许多教士专门负责占梦。自然界的某些异常的现象,如日食月食等也都被认为是代表国家的祥瑞和灾异,而对之有一套完整的解释。此外,巴比伦人有一种认为宇宙之间充满了恶神的观念,这种观念也是源起于对自然的这种恐惧情绪。

在巴比伦的宗教信仰中有一种生死循环的观念,这种生死循环的观念又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在开始有农业之初,人对谷物的冬死春生现象不能理解,认为必然有一种力量在后面支持着这种变化,因此把农业生产神秘化起来,从而出现了种种传说,后且加入了许多神癨,成为一套完整的神话故事。这一神话故事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又逐渐集中在闼穆兹(Tammuz,男神)与伊施坦(Ishtar,女神)两神身上,巴比伦在每年的一定时期都要举行纪念这两种神的盛大的祭祀节日,这也反应出了巴比伦人对农业的重视及其与农业生产关系之密切。

巴比伦的宗教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它的罪恶观念。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还处在崇拜自然神的阶段时,巴比伦已更进一步地发展出了宗教的理论。巴比伦的教士已制造出一种罪恶观念来作为他们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这种罪恶观念就是令人相信各人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犯了罪——得罪了神,因而遭受到各种痛苦,而受到了神的惩罚。这时,人必须虔诚地忏悔自己的罪恶,以求得神的宽恕。这种罪恶观念麻醉人心的地方就在于人自己是根本无法判自己是否犯了罪的,而自己只要是有痛苦,就可以被解释为这是神的降罚,也就是犯了罪。人既然不能避免痛苦,因而也就永远无力摆脱神的控制。

这种罪恶观念最便利于教士麻痹和统治人心。其危害性仅次于印度的轮回说。而就其在后世历史上的长期影响来讲,罪恶观念比轮回说的影响更为深广,因这种思想后来也为犹太人所接受,成为了犹太教的核心思想。之后又经由犹太教传予了基督教,随基督教之较印度宗教更广泛的传播,这种思想也就比轮回说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

在巴比伦,宗教统治是与政治统治密切结合的。宗教不仅是一个统治力量,而且宗教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统治机构,神庙占有相当大量的生产资料——土地。同时神庙又是一个金融机构,其剥削人民所得的大量物资变成为贷放高利贷的资金,神庙并设有各种手工作坊,且雇有商人为其经销商品,收购原料。国家教育亦为神庙所垄断,神庙兼有学校作用,教士兼任教师,专门训练培养一批“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巴比伦还曾发展了自然科学——主要是数学和天文学。在世界各古国中,巴比伦的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特别大。

由于丈量土地和兴建水利设施需要数学知识,巴比伦人很早就精通几何学和四则。巴比伦的数学制度是六进位制(十二进位制)。从巴比伦的数学符号中没有十倍数“百”“千”等,而六的倍数直到几千几万都有符号来记录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六进位制在巴比伦非常流行,十进位制虽也同时被使用着,但并不普遍。

当时巴比伦的历法已有了很高的发展。历法的发展是密切与实际结合着的,特别是与农业有密切关系,因进行农业生产必须注意季节变化,及时播种、收割。人们从长期观察自然的经验中,掌握了一定的季节规律,乃逐渐订出了一种制度,这就是历法的最初来源。在历法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纯阴历,因人最先注意到月的盈亏,掌握了月的周期,并以月的几个周期来配合农业生产上的几个阶段,于是最早发现了十二个月的周期大约相当于农业活动的一个大周期,是为纯阴历。但在不久后又发现了十二月的周期并不能很准确地配合农业活动的一大周期,因为农业活动的一大周期是和以太阳为准的一个年周有关的,而十二个月并不就等于一个太阳的年周,因此又以太阳的年周为准,仍保留月的制度,而有了置闰的办法,是为阴阳合历。最初是每隔三年一闰,后又经修正,始改为现在的置闰办法。就历法之发展过程讲,中国的历法与巴比伦的历法完全相同,今日中国的所谓阴历实即经过不断修正后的阴阳合历。

此后,巴比伦又发明了七日为一小周期的制度。每至一周的第七日则减少工作,主要举行宗教礼拜,故称之为安息日。后此制度又为犹太人所接受,更与犹太教内容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固定的生活制度,经由基督教而传至全世界。继此分周制度之后,巴比伦人又将一日划分为几段。最初不过是结合农民日常的生活将每日分为几个阶段,后始将每日分为相等的十二段——十二时。再后更将每时分为两个小时,即每日合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又分为六十分。当时巴比伦且曾发明了一种计时的工具。这种巴比伦的划分日时的制度经由希腊、罗马,而一直流存到今天。

较巴比伦稍晚,中国亦曾独立发展出了这种制度,并创造了用水、土来计时的工具。

由于巴比伦人很早就在波斯湾上航行,夜间靠观测星位来定航行方向,于是就从观察星座上发展出了天文学。不过,这种早期的天文学还包含有很深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因为巴比伦人认为星都是神,认为星位的转移可以影响到人类世界,其后又以之与人的命运相联系起来,认为一个人降生时的星位将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当时,天文学家的任务就是替国家或个人来观察星相。所以,这时的天文学家实际也可说是星相学。后来这种星相学也被希腊、罗马人接受了去,经由他们而传至全欧洲。

巴比伦的医学也是迷信与科学的混合产物。根据当时医书上的记载,当时医学分为三科:内科、外科与驱鬼科。而其中最主要的一科是驱鬼科,因为从原始时代起,人们就认为疾病都是恶鬼附于人体所致,故以巫术驱鬼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其次才是内科、外科。当时巴比伦的内科、外科很有科学价值。内科主要是以药物治疗,药物有矿石、动物、草木三类。医生用药的方法则多是凭长期疗病经验积累起来的知识。外科在当时也已发展很高,因据当时医书上记载,巴比伦的外科医生已能作割肢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