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东巴文被誉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并还在使用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而今仍保留于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就是至今唯一流传下来并仍在纳西族中普遍使用的象形文字,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由古至今,世界上以成千上万卷图画象形文字记录一个民族千百年辉煌文化的,只有纳西族的《东巴经》。
世界上唯一活着象形文字_东方威尼斯——丽江大研镇

2.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传说纳西始祖丁巴什罗“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重美,合而为字”,这就是今天仍被广泛用于纳西族人生活中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东巴文也称纳西象形文字,它来源于原始的图画文字。纳西语称“思究鲁究”,可直译为“木迹石迹”。它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指“木石之痕迹”,也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也就是以画物像作为记载交流的工具。

现在可以见到的最古老的记事符号,是在形成于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上发现的刻在陶器上的记事符号。原始的陶文还不能用于记录成句的语言,只能算作文字的萌芽形态,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是商代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和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的甲骨文,东巴文字就有些类似此类文字。

东巴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人们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所以说,东巴文被誉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并还在使用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象形字临摹了对象的基本特征和轮廓,而略去了无关紧要的细节。文字在造字之初,它的形体和它所代表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历史的推移,字形和字意都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今仍保留于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就是至今唯一流传下来并仍在纳西族中普遍使用的象形文字,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600个,目前已知的有1400个,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文中的每一个图像符号都有它约定俗成的线条和笔法,形成有固定所指的概念,并具备了表示某字、某词的符号。它简约、生动、粗犷、夸张,有些字初看就可以明白它所表示的大致意思。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

老东巴们用竹子削成的竹笔,蘸着用松油和胶水制成的东巴墨,在一种用纳西特有的木质纤维制成的东巴纸上,用东巴象形文字写下洋洋几万卷的东巴经书,窄窄的、长长的一页页装订成册,因为这种造纸的纤维是有微毒的,所以经书历经百年而不朽,墨迹不会褪色,纸也不会被虫蛀。

用东巴象形文字书写的经书,主要用于东巴在作道场时朗诵之用。东巴经卷帙浩繁,留存至今的东巴经书和文献多达1500余种,共两万多册。其中属东巴经典的约有一千多部,大致可分为:祭天、祭龙、祭神、祭祖、驱鬼、解禳消灾、祭风、占卜、道场规矩、零杂经等十大类。它广涉天文地理、宗教哲学、神话传说、民俗民风,被称为古代纳西族的“大百科全书”。在东巴经中,有著名的三大史诗:创世史诗《崇搬图》、战争史诗《黑白战争》、爱情史诗《鲁摆鲁饶》。

纳西族老百姓讲纳西语,但不会写东巴文字,因为东巴文字只有东巴才有资格学,“东巴”是纳西族的“祭司”。东巴文字形态逼真,有的文字还涂上了颜色,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纳西族的先民们用它记录了纳西人对宇宙的冥想,对人类起源的解释,对鬼神的敬畏以及纳西族的神话传说,这些记录淳朴而富有哲理,成为了纳西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精神家园,是人类远古文明的灵魂写照。

在纳西象形文字中,金、银、铜、铁、锡五金齐全。“铜”字在纳西象形文字中是锅里加上火,以火表示红,意即红锅,以红锅作“铜”,可见创造象形文“铜”字之时,铜锅已被广泛使用。还有“铁”字,是一把斧子,可见人们用铁的历史也已很长。这都是纳西族早就进入铜器、铁器时代的一个佐证。《东巴经》中有关铁的记载极多,不仅讲到各种铁农具和铁兵器,诸如铁锄头、铁犁头、铁斧头、铁镰刀、快刀、尖矛、弓箭、铁盔、铁甲,甚至神话中的神鹏都要套铁嘴、安铁爪,丁巴什罗来人间降魔,天上众神送给他的武器中也有白铁降魔杵。这都表明在古代纳西族社会中,铁的地位很重要,使用也很广泛。

据对目前已汇集的纳西象形字的分类研究,属于植物名称的字,包括各种树木、花草、五谷的,约五六十个;属于动物名称的字,包括兽类、鸟类、虫类的,约一百一二十个。这反映了在创造纳西象形字的时候,人们受游猎、游牧生活的影响要比受定居农业生活的影响大得多。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纳西族地区的生物状况提供了线索。《东巴经》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小春播种在冬三月,到夏三月成熟;大春播种在春三月,到秋三月成熟。这也反映了纳西族一年播种两季作物的历史已经是相当悠久了。

纳西先民们创造东巴文字的原因和目的是为了记录经文和传教,《东巴经》也因此而得以传承。由古至今,世界上以成千上万卷图画象形文字记录一个民族千百年辉煌文化的,只有纳西族的《东巴经》。现存的两万多卷东巴经分别收藏于中国北京、云南、台湾、南京以及美、英、德、法、意、荷兰等国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内。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纳西族东巴经、竹笔画、木牌画、卷轴画等有近四千件。其中的两件经卷在美国展览时受到了普遍关注。美国《纽约时报》记者1999年底还专门赶赴云南丽江采访现在还能书写东巴文的老人,并进行了报道。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纳西族有30.88万人,分布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滇、川、藏三省交汇之地,约有95.67%的人口居住在云南省,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主。纳西族原有四种文字,即东巴文、哥巴文、阮可文和玛萨文。其中东巴文和哥巴文在保存民族历史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哥巴文是明末清初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有标音的文字,“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丁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这种文字笔画简单,一字一音,比象形东巴文进了一步。哥巴文虽有2400多个符号,但重复的符号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个,标音不标调,同音和近音字符很多,致使运用不广。纳西族创造了这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确是个奇迹,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