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冷战形成与局部热战

冷战形成与局部热战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之间“二战”后出现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冲突状态。这封电报成为美国制定冷战政策的重要文件之一。“冷战”形成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不断加大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美国总统杜鲁门26日命令驻日美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命令美海空军入朝作战。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战局发生逆转。1951年7月10日,交战双方开始举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发生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之间“二战”后出现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冲突状态。“二战”后,苏联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视其为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美国为谋求世界霸权,明确提出要遏制所谓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要把苏联的影响遏制在东欧,避免其在西欧和中东等地产生影响。美国公开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应。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结合“二战”的起源时指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的因素,战争不可避免。为此,他要求苏联在二到三个五年计划中,大大提高工业水平,以作为防止不测事件的保障。斯大林强调:苏维埃社会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比它更稳固;苏维埃社会制度是比任何一个非苏维埃制度都要优越的社会组织形式。美国认为斯大林的演讲是“好战的声明”, 杜鲁门总统要求美国驻苏使馆就此演讲进行“调查”。

2月22日,美驻苏使馆临时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一封8000字的长电报。在电报中,他提出美国应把苏联作为敌人对待,要使用强大力量牵制苏联。这封电报成为美国制定冷战政策的重要文件之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读了关于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国情咨文,拉开了“冷战”的帷幕。

1946年3月4日,杜鲁门与丘吉尔策划后,邀请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和平砥柱》演讲,号召世界上讲英语的国家与美英结成联盟,反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 7月,杜鲁门指示起草《克利福德报告》,主要内容是美国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抑制苏联的“扩张”; 在政治、经济上,支持非苏联势力控制的地区和国家进行反苏斗争,这些成为后来杜鲁门主义的核心。

1947年春,希腊共产党游击队与政府军发生激战,大败政府军。3月12日,杜鲁门在其宣读的一篇国情咨文中借题发挥。他说:希腊受到共产党 “恐怖主义”威胁,一旦希腊由共产党控制,其邻国土耳其及整个中东甚至全世界都会受到共产主义的威胁。这也是“敌人”对美国和自由的威胁。因此,美国支持反对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的政府和力量,帮助自由独立的国家保持独立。这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被认为是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开始。

为了援助欧洲,反对苏联,美国制订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5日,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这个计划。通过马歇尔计划,英、法、意、奥、荷、卢、比、葡、爱尔兰、瑞典、瑞士、丹麦、冰岛和德国西占区,以及土耳其等国,共接受了美国总额为131.5亿美元的援助,使西欧渡过了战后最困难时期。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52年,英、法、意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德国的西方占领区的工业生产,到1952年增长为115%。在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美国先后通过“第四点计划”、“军援法”和“共同安全法”等,向世界反苏反共的国家提供军事、经济和技术援助。

“冷战”形成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不断加大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1948年年初,美国起草了“五角大楼文件”, 与英、加等国开始筹建北大西洋防务体系,建立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此期间,美、英、法、荷、比、卢六国协调对德政策,筹划将西占区合并,建立联邦德国。苏联针锋相对关闭了西占区通往西柏林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美英等国只能通过空中走廊空运各类物资。美苏在柏林的尖锐对峙,导致出现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后,苏美都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经秘密谈判后在1949年5月初达成协议,双方在5月12日取消一切封锁。表面看 “危机”似已解决,但产生危机的原因依然存在。1949年后,西柏林成为西方对苏联进行间谍活动的基地,也是炫耀资本主义的窗口。1958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领导人乌布利希指责西方大国违约单方面武装联邦德国,无权继续留在西柏林。苏联坚决支持乌布利希,扬言要“动外科手术”,除掉西柏林这个“毒瘤”。 1958年11月27日,苏联正式照会美、英、法三国,要求三国在6个月内撤出它们在西柏林的驻军,使柏林成为一个自由市。美、英、法三国断然拒绝,声称如果苏联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

1961年6月3—4日,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在维也纳举行美苏首脑会晤。赫鲁晓夫重申要使柏林成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市,遭肯尼迪拒绝。肯尼迪强调,西方在西柏林的存在和通往西柏林的权利不可谈判。第二次柏林危机再度恶化。1961年夏天以来,民主德国越来越多的居民涌入西柏林,8月11日一天即有2500多人,其中不乏技术专家。8月12日至13日夜,民主德国在华约国家的支持下,沿东、西柏林分界线拉起了铁丝网,只留9个严加控制的过境点。几天后,一道165公里的混凝土修筑的“柏林墙”建立起来。这样,西柏林便被“柏林墙”围住。苏美在柏林地区长期对峙,直至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后,第二次柏林危机才逐渐平息了下来。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26日命令驻日美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命令美海空军入朝作战。7月7日,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组织“联合国军” 的决议,麦克阿瑟任总司令。朝鲜军队在战争初期顺利推进。6月28日攻占汉城,至8月中旬占据半岛南部90%的土地。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战局发生逆转。南朝鲜军队和美军在10月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至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应朝鲜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0月25日入朝参战。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战役,扭转了战局。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1951年7月10日,交战双方开始举行停战谈判。经过两年多的军事、外交和政治斗争,1953年7月27日签订了停战协定。协定确定:双方以北纬38度附近的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各自后退2公里,建立非军事区。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发生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确立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

1955年10月,美国扶植吴庭艳成立南越傀儡政权,南越完全置于美国控制之下,这激起南越人民的强烈反抗。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建立武装力量。越南劳动党也成立南方局,加强对南越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1961年5月,美国肯尼迪政府在南越发动“特种战争”,即由美国出资装备南越军队,在美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和指挥下,镇压南越革命斗争,美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

1964年8月,约翰逊政府派军舰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海挑衅,反诬遭越海军袭击,并以此为借口扩大在越南的战争行动,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的空袭。1965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越南南方,全面介入越南战争。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反战运动蓬勃发展,1967年有30多万人参加了“反战进军”。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得到中国、苏联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美国深陷越战泥潭。1969年年初尼克松出任美国总统后,通过推行战争“越南化”方针,开始从南越撤军。美军士气低落,1970年逃兵达7万多人。1973年1月27日,美国被迫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停止一切敌对行动,撤出全部美军,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取得胜利。

古巴与美国隔海相望,1959年1月古巴革命胜利后,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彻底结束了美国在古巴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1961年年初,美国与古巴断交,但从没停止对古巴的颠覆和破坏。古巴为自身的安全,重视发展同苏联的关系。

1962年8月底,美国声称在古巴发现中程导弹发射场,对苏联提出指责,苏联矢口否认。10月14日,U-2飞机在古巴上空清晰地拍摄到修建中的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晚,肯尼迪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披露了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的消息,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SS-4导弹,宣布将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

10月24日,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载有核弹头的B-52轰炸机进入古巴周围的上空,在古巴领海拦截并检查所有可疑船只,美国海外驻军进入戒备状态。苏联对美国的军事封锁最初态度强硬,命令华约军队取消一切休假,进入戒备状态,古巴导弹危机一度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美苏在激烈对抗的同时,竭力避免使危机升级到爆发战争。经过联合国斡旋和外交谈判,最终赫鲁晓夫下令撤除苏联在古巴的导弹,保证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肯尼迪表示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后,将解除对古巴的封锁。11月8—11日,苏联把在古巴的42枚导弹和相关装备撤走,很快又运走了伊尔-28轰炸机。肯尼迪则于11月20日宣布停止对古巴实行的海上“隔离”检查和封锁。古巴导弹危机遂告平息。古巴危机是冷战中的一转折点,美苏对抗升级使世界和平愈益面临着严重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