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时14年的艰苦抗战,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和步骤的不同,相应地分为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不同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仅局限于东北地区,属于局部抗战时期,因此,局部抗战是从东北地区开始的;从七七事变到日寇投降为全面全民族抗战时期。日军得寸进尺,四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民积极行动起来,开始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历时14年的艰苦抗战,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和步骤的不同,相应地分为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不同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仅局限于东北地区,属于局部抗战时期,因此,局部抗战是从东北地区开始的;从七七事变到日寇投降为全面全民族抗战时期。

七七事变前后又是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之前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坚持“反共第一、抗日第二”立场,对红军不断“围剿”,国共两党处在内战对立和对峙之中,九一八事变并没有改变这种对峙和对立。之后国内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两党由对立、对峙转变为合作抗日。“这个转变是一个关键,标志着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了。全民族抗战是这时实现的。”[2]

九一八事变的重大影响在于:东三省的迅速沦陷,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从此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阶级和党派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激发了学生、工人阶级、爱国政治派别等力量的爱国运动,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抗日民族运动就此兴起;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的直接矛盾。

由于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四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是:日、德、意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张和发动局部侵略战争一再得势,东西方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形成侵略性的同盟,在战略上策应配合;英、法、美等国家受经济危机困扰,力不从心,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中立”“不干涉”和姑息、纵容的绥靖主义政策;苏联谴责法西斯的侵略,并建议组织集体安全体系,但得不到英、法、美等国支持,不得不趋向中立自保立场;被侵略国家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孤军奋战,抵抗法西斯国家进犯,很少得到甚至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日本法西斯正是在193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即将袭来的前夕,利用国际有利于扩张的形势,以及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之机,决心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三省,除各种抗日义勇军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依靠群众,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由汉、满、回、朝鲜、蒙古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10余支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南满、东满和北满地区,打击日本侵略者。到1933年底,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已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战争的主力。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已建立11个军,共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讨伐”。

日本侵占东北后,便伺机向华北扩展,河北、察哈尔两省首当其冲,北平、天津两市不断受到骚扰、威胁。1935年日本加紧策划分离华北,1935年5、6月间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秦土协定》,迫使中国国民党组织及国民党中央军政势力从冀察撤出。在日本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管辖冀、察、平、津,使这两省两市成为特殊地区。汉奸殷汝耕在日本卵翼下建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长城以内20余县,等于把大片领土归入了日本势力范围,使平津处于被进逼之下。但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尚未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5月,也就是在卢沟桥事变前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拟订了两套《民国二十六年作战计划》,计划按中日战争可能爆发于日苏战争前后,分为甲乙两个方案。其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带有浓厚的战略速决和速胜的色彩。卢沟桥事变后,军政部长何应钦召集有参谋总长程潜等要员参加的应急商讨33次,但对日本进攻的企图掌握若明若暗,对是战是和仍举棋不定,对应采取持久战战略还是速决战战略,尚难作出决断。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宛平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被迫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由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爆发著名的淞沪抗战。日本鬼子靠着巨大的舰炮,在长江滩上登陆了,蒋介石还在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调停上,为此付出了每天伤亡一个师的代价。卢沟桥事变之后平津陷落,国民党政府为商讨抗战大计,于1937年8月上旬邀集各地区将领和负责人赴南京开会——本来打算9月中旬召开,因情势紧迫而提前。经过讨论,会议一致以起立表示抗战的决心,同时也没有放弃以妥协办法解决的前途。

国民党于1938年3月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在给会议的电文中提出了八项建议。会议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吸收借鉴了中共的部分建议,基本思想是要抗战,转变“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走向全国抗日救国。但因由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所决定,其转变是很有限的,也是不彻底的。在大敌当前、亡国亡种的危急形势下,既想利用人民抗战,又害怕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壮大起来;既不能不对人民的合理要求作出某些让步,又想坚持一党专政的国家制度。因此,炮制的是一个两重性的纲领,与中共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民积极行动起来,开始有组织的全面抗战。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正规战还是游击战,无论前方还是后方,无论武装形式还是非武装形式,无论是公开斗争还是非公开斗争,无论军事斗争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斗争,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形式之多、时间之长,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特别是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伏击战、运动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