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抗战与全面教育

全面抗战与全面教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9年1月,陶先生在香港中华业余学校演讲《全面抗战与全面教育》,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抗战时期军事、经济、政治、外交以及民性民情的深刻了解。陶先生在这篇演说里,对经济、政治、国际与外交诸方面都有科学的叙述,从全面抗战讲到全面教育。

四、全面抗战与全面教育

中国处于特殊的历史阶段,由于日寇侵华,教育家也不能只会搞教育,还必须熟悉中国当今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民性民情,而且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否则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里便办不成教育了。1939年1月,陶先生在香港中华业余学校演讲《全面抗战与全面教育》,(Ⅳ,314)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抗战时期军事、经济、政治、外交以及民性民情的深刻了解。陶行知谈到,抗战的第二阶段,战争的特征已不是点线的战争,而是各方面的全面战争了。在军事上,我们以四川为肚子,西南和西北分别为右手和左手,形成相持局面,从而继长增高的产生新的力量。但是,如果两手空拳是打不出去的,所以要设法使两手有许多东西。西南要两年的准备,西北要三年的准备,如果左右手拿到更多东西,就不是单单的相持了,而是能冲出相持局面,进一步收复失地了。陶先生在这篇演说里,对经济、政治、国际与外交诸方面都有科学的叙述,从全面抗战讲到全面教育。所谓全面教育就是教育战,陶先生认为:“教育也跟着全面抗战的开展而成为全面教育。但假使只为教育而教育,也即为教书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这是不正当的……教育应该配合抗战,教育在现在就是战时教育,这里所讲的全面教育,从空间上讲,不能只办后方教育,要扩大到敌后、全中国、全世界去;从对象讲,青年人、小孩、老人都要顾及;教育要顾及随事进展而产生的特殊生活,有了伤兵,要伤兵教育,启发伤兵,鼓励民气,在前方可以鼓励士气,对难民收容所里可以组织工学团、增加生产力,坚定抗战意识,把逃难的一群变为冲锋的一群,全面教育还要跟着老百姓跑,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去教育他们,使他们改逃跑为冲锋,回来抗战。陶先生说:“教育不要呆板,要灵活的运用。只要使他们发生一种力量到前线去,增加抗战的力量,要很快的发生效力,真正的发生效力。”陶先生还认为“教育的行为是服务,而服务的行为也就是教育”,譬如扶老帮幼,这就是教育,以身作则的实践教育。陶先生主张,要顾到高深研究,也要顾到急需的实用技术。譬如,培养医生不一定要用五至七年,因为前线士兵最普遍的病是疟疾、痢疾和因血管破伤流血过多,此类医生,只要认真学习,几个月就够了。陶先生所主张的全面教育并非一定要在炮火之下办教育,在任何地方都可办教育。不过教的工作在后方,而教育的力量却要达到前方、敌人的后方;教育的目的不是为教育而教育,乃是为抗战而教育。因此,所授课程与方法,必以求切于抗战建国之用。这就是陶先生抗战教育思想的精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