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全面发展”到“全面关注”

从“全面发展”到“全面关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子”情结便导致对“完人”的苛求,在教育上便具体表现在对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力求从“目中无人”到“心中有人”;还要全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差异(多元)发展。

从“全面发展”到“全面关注”

有人说“中国人天生是戏子,一辈子都不肯做一回自己”,我深信之。“戏子”情结便导致对“完人”的苛求,在教育上便具体表现在对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许多人认为“一个人体现的价值就像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多少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因此认为对教育对象应该要求全面发展。时下大众的目光热衷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非长短,其实教育迷失自我的内在因素是“全面发展”的理想培养目标异化成了现实教育的要求!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智力状况、兴趣爱好、禀赋、成长路径和人生目标等等不尽相同,真正的教育应该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尽量分别予以满足。对全体而言,可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比如知识和能力必须达到什么程度,勤奋刻苦必须达到什么程度,达到了就行了,进一步的要求则因人而异。如果用一个只适合少数人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就非常残暴和不人道了。我们常常哀叹自己的平庸和无能为力:是谁扼杀了我们学生的创造力?是什么窒息了我们学生的进取心?是什么使我们学生的学校生活变得如此苍白、平淡和无趣?是什么使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如此单调、昏暗和贫瘠?我们的现实教育就是用精英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全面发展,从而导致这样的“全面平庸”。

这些人在挣扎,在苦苦地寻求成为一个人的途径和意义,他们却往往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学生,是让教师和家长头疼和烦心的学生。有吓昏的,有气疯的,这两种人反倒没什么痛苦;大量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他们更痛苦,当然,痛苦的程度不等,极端的可能以自杀了结。好在大多数人还能忍受,而之所以还能忍受,只是因为他们太弱小!因此,现实教育的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文关怀的缺失——对学生、对教师,全面发展的要求什么都考虑到了,但就是没有考虑到鲜活独特的“人”!

面对全面发展的要求,君不见由于身体原因被学校(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名门望府)拒之门外而泪流满面的“霍金”;面对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常常看到“爱迪生”在大学门外徘徊的身影,“纳什”在大学门内失魂丧魄的狼狈,“比尔·盖茨”被ABC/XYZ/123折磨的奄奄一息……因此我越来越认为和坚信:如果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被证明是科学的,那么全面发展的理论与要求无疑是苍白和形而上的!让我们欣喜和充满信心的是:面向未来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弘扬着一个大的字,那就是“人”字!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这就意味着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力求从“目中无人”到“心中有人”;还要全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差异(多元)发展。教学关注的焦点不应仅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上,更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让师生一起带着问题走向教材,走向生活,承认学生是社会的人、生活的人、独特的人和发展的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程的改革将彻底抛弃市侩主义的欺世盗名的教育,从全面发展的要求转向全面关注,其实质是教育本原的重塑和回归。

(本文入选《新华网发展论坛》精华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