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交流与东亚

全球交流与东亚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和日本在这个时期的全球交流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在航路开辟之后的全球化时代,日本与外部世界也保持着一定的交流。葡萄牙人一度在日本和东南亚之间扮演中间商的角色。到15世纪,中国商人的居住点遍布东南亚各地。1619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占领雅加达,建立巴达维亚城。西方人占领东南亚殖民据点后,对当地华人移民实行招徕与限制并施的政策。17世纪中期后,西方人开始排挤甚至打击东南亚华人。

1500年到1800年这段时期,虽然欧洲人逐渐涉足新大陆和亚洲,但世界人口、经济活动和贸易的主要份额都在亚洲。当时,世界人口的2/3都在亚洲。亚洲人生产着世界上4/5的产品。中国和日本在这个时期的全球交流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经历了明清之际改朝换代的短暂中断,但明清两朝的经济总体上保持缓慢增长的势头。明代中期以后,适逢海路打通,新物种得以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继“哥伦布交换”之后,美洲的玉米、红薯由西班牙人引进中国。这些作物适宜在中国种植,产量比在美洲还要高。甘蔗也传到中国,在南方种植。明代后期,烟草由吕宋(今菲律宾)等地传入,种植地区从闽浙延伸到江南甚至北方。原产南美洲的花生也传入中国,深受喜爱。新农业作物的引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明清两朝积累的巨大财富,对奉行“重商主义”的欧洲商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明朝,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通过大航海时代开辟的航路来到中国,通过有限的贸易港口,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在徽商、晋商开展国内贸易的同时,一部分中国商人千方百计拓展海外贸易,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东南亚一带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再换取欧洲人和日本人的白银。

当时中国参与的国际海上贸易主要有三条航线。一条是中国—东南亚—日本;一条是中国—马尼拉—美洲;一条是中国—果阿—欧洲。三条航线的一端都是中国,另一端分别是日本、美洲、欧洲;一端是中国产品的输出,另一端是白银的源头,其中,日本和美洲是白银出产地,欧洲则是白银的中转地。换句话说,明朝大规模白银输入的三条线路为:以马尼拉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与美洲白银的流入;以长崎为中心的中日贸易与日本白银的流入;以澳门为中心的西洋贸易与欧洲白银的流入。

在这三条路线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的丝绸、瓷器、生丝等产量巨大,流向海外,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16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主要来源是日本。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据估计,1572年到1821年,大约有2亿比索的西班牙银币流入中国,远远超过国内开采的白银总量。

从明朝中期开始,随着大量白银的流入,纸币渐渐被铜钱和银锭取代。值得注意的是,在19世纪前,在世界白银流通体系中,白银在中国只进不出,白银在中国被用作货币本位金之余,主要作为贵金属,被官僚和富商囤积起来。中国成为白银的“终极密窖”。

在日本的历史上,天皇是国家的最高领袖,幕府是将军征战时处理军务的营幕。但自13世纪以来,幕府将军掌握着实际的领导权。从16世纪起,日本处于德川家族控制的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成为国民的精神领袖。德川幕府定都江户(今东京),其200多年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江户时代”。在“江户时代”,日本国内享受着长期的和平与安宁。在航路开辟之后的全球化时代,日本与外部世界也保持着一定的交流。

与中国一样,“哥伦布交换”为日本带来了新的物种。新的水稻品种、新的灌溉方式以及肥料的使用,增加了粮食产量。棉花、丝绸的产量也大大提高。农业产量的提高带来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从1500年到1750年,日本人口翻了近一番,从1600万增长到3000万左右。

在东南亚贸易圈里,日本也占有重要地位。德川幕府沿用了丰臣秀吉时代的“朱印状”制度,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与船只颁发“朱印状”,规定了航行目的地与日期。带有“朱印状”的日本商船往来东南亚、台湾、马尼拉之间。葡萄牙人一度在日本和东南亚之间扮演中间商的角色。到17世纪中期,幕府不再颁发“朱印状”,开始限制海外贸易,加强“锁国”。此后,通过限定的口岸(出岛,今长崎县境内),日本继续与荷兰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这一时期,日本是一个重要的白银以及铜的出产国。日本用自己的白银、黄金、硫黄等交换木材、染料、水银等,尤其是换取中国的丝绸。日本生产和输出的白银,大部分流向中国。

亚洲经济的增长加速了东南亚人口的流动,许多地方出现了来自中国、印度、日本等地的移民社群,其中尤以中国移民最为活跃。

中国人的海外移民活动历史久远。海上丝绸之路延续了2000多年。到了宋代,凭借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中国商人主导了印度洋和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到15世纪,中国商人的居住点遍布东南亚各地。

明代中后期,海外最大的华人社会是菲律宾岛的马尼拉,同时,爪哇东部的华人数量增多。这些移民移居海外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同时也是为了逃避战祸和天灾。海外华人是东南亚贸易的主力,有的华侨还入仕当地政府,充当来华使节。当地政府一般对待华人都比较重视和尊重。相比之下,明清政府基本上视海外移民为叛臣逆子。

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人来到东南亚各地。他们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以暴力为手段,以通商为目的,从东南亚当地政府手中、华人移民手中,以及彼此手中抢占殖民据点。1509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16世纪60年代,西班牙人占领了马尼拉。1619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占领雅加达,建立巴达维亚城。由此,西方殖民者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各地。

西方人占领东南亚殖民据点后,对当地华人移民实行招徕与限制并施的政策。一开始,他们需要华人在定居与通商方面的帮助,但到后来,又担心华人势力壮大,对华人进行排斥甚至屠杀。荷兰人占领雅加达后,土著居民跟随酋长逃到万丹,巴城几乎是空城。荷兰国内愿意移民巴城的人屈指可数。巴城总督四处招徕甚至劫掠外地华侨来此居住。17世纪中期后,西方人开始排挤甚至打击东南亚华人。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多次屠杀华人。1652年,台湾荷兰殖民者对华人大开杀戒,殉难者上万。1740年,荷兰殖民者屠杀上万巴城华人。由于华人的生存能力、经商才能以及与土著的融洽关系,每次排华之后,西方殖民者又想办法招徕华人继续开发殖民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